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框架,转运车框架被隔板从上之下依次分割成第一功能区、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第一功能区包括转运担架、第一置物台及与第一置物台相垂直的支撑台,第二功能区依次并排放置有呼吸机、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心脏复苏仪,第三功能区为电源板放置区,电源板放置区的前端设有蓄电池,电源板放置区的右侧设有储氧瓶放置槽,第三功能区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三个功能区很好的划分了转运车的功能领域,方便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及辅助工具的使用,能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
技术介绍
在医院内有专门转运一些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转运车,而且在车上还要存放一些用于治疗的药品,目前的车结构过于简单,特别是放在车上的设备一般有很长的电线,电线容易杂乱地堆放在车上,影响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框架,所述转运车框架被隔板从上之下依次分割成第一功能区、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所述第一功能区包括转运担架、第一置物台及与所述第一置物台相垂直的支撑台,所述转运担架设有滑动装置,所述支撑台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有导轨,所述转运担架通过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导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二功能区依次并排放置有呼吸机、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心脏复苏仪,所述第三功能区为电源板放置区,所述电源板放置区内设置有电源板放置槽,所述电源板放置区的前端设有蓄电池,所述电源板放置区的右侧设有储氧瓶放置槽,所述第三功能区的底部设有4个万向轮;所述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可折叠的收起叠加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担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栏,所述担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拉手,所述担架本体上设有保护带;所述转运担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所述电源板放置槽包括呼吸机电源板放置槽、注射栗电源板放置槽、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放置槽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放置槽。所述吸氧装置包括储氧瓶、高压输气管、氧气流量表、氧气压力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三个功能区很好的划分了转运车的功能领域,方便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及辅助工具的使用,能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通过把手、拉手进行左右拉拽,转运担架可折叠的打开,可使转运担架打开成一张完整的担架床,不使用时可以将转运担架收起,节省空间且能够迅速切换;转运担架上可拆卸地设有置物盒,置物盒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放置在第一置物台上,置物盒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置物凹槽可放置急用药品等;第二功能区将急诊所用的仪器很好的按顺序放置,使用时,方便快捷;第三功能区将以往凌乱的电线分类归纳整理,方便使用,储氧瓶放置槽方便转运过程中吸氧瓶的放置,节省空间,提高便捷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有利于规范临床操作,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运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隔板2、第一置物台 3、支撑台 4、电源板放置槽5、储氧瓶放置槽6、万向轮7、第一部分 8、第二部分9、第三部分 10、护栏11、把手12、拉手13、保护带14、置物盒 15、置物凹槽 1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图2中:1为隔板,2为第一置物台,3为支撑台,4为电源板放置槽,5为储氧瓶放置槽,6为万向轮,7为第一部分,8为第二部分,9为第三部分,10为护栏,11为把手,12为拉手,13为保护带,14为置物盒,15为置物凹槽,16为蓄电池。实施例1—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框架,转运车框架被隔板1从上之下依次分割成第一功能区、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第一功能区包括转运担架、第一置物台2及与第一置物台2相垂直的支撑台3,转运担架设有滑动装置,支撑台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有导轨,转运担架通过滑动装置和导轨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台3上,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担架本体分为第一部分7、第二部分8、第三部分9,第一部分7与第三部分9可折叠的收起叠加在第二部分8上,担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栏10,担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11、拉手12,担架本体上设有保护带13,转运担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置物盒14,置物盒14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15,第二功能区依次并排放置有呼吸机、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心脏复苏仪,第三功能区为电源板放置区,电源板放置区内设置有电源板放置槽4,电源板放置区的前端设有蓄电池16,电源板放置区的右侧设有储氧瓶放置槽5,第三功能区的底部设有4个万向轮6。实施例2—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框架,转运车框架被隔板1从上之下依次分割成第一功能区、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第一功能区包括转运担架、第一置物台2及与第一置物台2相垂直的支撑台3,转运担架设有滑动装置,支撑台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有导轨,转运担架通过滑动装置和导轨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台3上,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担架本体分为第一部分7、第二部分8、第三部分9,第一部分7与第三部分9可折叠的收起叠加在第二部分8上,担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栏10,担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11、拉手12,担架本体上设有保护带13,转运担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置物盒14,置物盒14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15,第二功能区依次并排放置有呼吸机、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心脏复苏仪,第三功能区为电源板放置区,电源板放置区内设置有电源板放置槽4,电池放置区的前端设有蓄电池16,电源板放置槽包括呼吸机电源板放置槽、注射栗电源板放置槽、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放置槽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放置槽,电池放置区的右侧设有储氧瓶放置槽5,第三功能区的底部设有4个万向轮6。实施例3—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框架,转运车框架被隔板1从上之下依次分割成第一功能区、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第一功能区包括转运担架、第一置物台2及与第一置物台2相垂直的支撑台3,转运担架设有滑动装置,支撑台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有导轨,转运担架通过滑动装置和导轨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台3上,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担架本体分为第一部分7、第二部分8、第三部分9,第一部分7与第三部分9可折叠的收起叠加在第二部分8上,担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栏10,担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11、拉手12,担架本体上设有保护带13,转运担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置物盒14,置物盒14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15,第二功能区依次并排放置有呼吸机、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心脏复苏仪,吸氧装置包括储氧瓶、高压输气管、氧气流量表、氧气压力表,第三功能区为电源板放置区,电源板放置区内设置有电源板放置槽4,电池放置区的前端设有蓄电池16,电源板放置槽包括呼吸机电源板放置槽、注射栗电源板放置槽、多功能监护除颤仪电源板放置槽和心肺复苏仪电源板放置槽,电池放置区的右侧设有储氧瓶放置槽5,第三功能区的底部设有4个万向轮6。使用时,通过把手、拉手进行左右拉拽,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打开,第二部分裸露出来,至此转运担架可折叠的打开形成一张完整的担架床,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回拽,使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合并至第二部分上方,至此转运担架收起;置物盒在担架打开的时候可以放置在第一置物台上,置物盒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置物凹槽可放置急用药品、听诊器等诊疗治疗物品;电源板放置槽将以往凌乱的电线分类归纳整理,方便使用,储氧瓶放置槽可放置转运过程中使用的吸氧瓶,节省空间,提高便捷性。保护带两端通过子母扣连接粘合,结构简单,可以进一步防止病患跌落,特别是躁动病人。多功能监护除颤仪集合了除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医用设备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车框架,所述转运车框架被隔板从上之下依次分割成第一功能区、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所述第一功能区包括转运担架、第一置物台及与所述第一置物台相垂直的支撑台,所述转运担架设有滑动装置,所述支撑台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有导轨,所述转运担架通过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导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二功能区依次并排放置有呼吸机、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除颤仪、心脏复苏仪,所述第三功能区为电源板放置区,所述电源板放置区内设置有电源板放置槽,所述电源板放置区的前端设有蓄电池,所述电源板放置区的右侧设有储氧瓶放置槽,所述第三功能区的底部设有4个万向轮;所述转运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可折叠的收起叠加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担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栏,所述担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拉手,所述担架本体上设有保护带;所述转运担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内包括多个置物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芝,苏谦,张洪露,
申请(专利权)人:王桂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