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929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由设于廊道主体内的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构成,所述廊道主体内设有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将廊道主体分为管沟和排水通道,管沟用于放置多种市政用的管道,包括电力管道、通信管道、水管道和热管道;所述管沟的上方设有密封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安装,同时造价低,在传统的综合管廊内增设身份识别单元,从而避免了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通过与服务器的互通,整体可以做到有效的查询备份,方便整体责任认定,同时内部设备供电和通信均采用综合管廊内现有的资源,因此整体安装起来简便快捷,整体施工起来也非常的快速,通过身份识别也降低了事故发生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中的综合管廊,具体是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
技术介绍
城市综合管廊,也称为共同沟、综合管沟,即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个地下廊道,将电力、通讯、热力和给排水等各种市政管线一并纳入其中,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投料口等设施,统一建设管理,省去管线自身独立的构筑物和土方开挖,可以有效集约化的利用空间资源。但是,基于管理维护和检修需要,一般需要在其中设置用于检修的通道,根据规范,只有相关技术检修人员才能够进入检修通道,然后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出现没有资质的非技术人员进入综合管廊的检修通道中,因此经常出现人员受伤甚至被困的情况出现,由于没有统一的监管措施和相应的法律规定,因此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同时对相关责任人的认定也较难以执行,因为综合管廊存在多条不同的管线,所以对于进入综合管廊中的人员识别需要从综合管廊的本身结构上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由设于廊道主体内的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构成,所述廊道主体内设有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将廊道主体分为管沟和排水通道,管沟用于放置多种市政用的管道,包括电力管道、通信管道、水管道和热管道;所述管沟的上方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廊道主体的内壁活动铰接,从而密封盖板整体可以翻起;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设有雨水篦子,且雨水篦子上设有泄水孔,密封盖板的上端面为斜面设置,方便将密封盖板上的水排入排水通道内;所述通闸单元由伺服电机和卷帘门构成,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卷帘门的卷帘门轴,通过伺服电机的正反转带动卷帘门轴的正反转,从而使得卷帘门上下升降;所述识别控制单元设于卷帘门的外侧,识别控制单元由身份识别机构成;所述身份识别机由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构成,所述身份识别单元由指纹识别模块构成,指纹识别模块相对于传统的刷卡或现有的虹膜识另^,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价格上的优点;所述身份识别单元连接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通闸单元中的伺服电机,通过通信单元实现与服务器的互通,从而识别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当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被认可时,身份识别单元则反馈给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伺服电机运作,使得卷帘门被打开,从而实现技术人员的进入;所述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均与管道中的电力线路相连接,识别控制单元中的通信单元与管道中的通信线路相连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快速安装的目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于管沟内的设备支架上,且卷帘门轴通过的两端轴承固定于设备支架的下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单元由CPU构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隔板上设有用于人员上下的上下抓手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支架距离管沟底部的高度为1.8m_2.2m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支架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安装,同时造价低,在传统的综合管廊内增设身份识别单元,从而避免了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通过与服务器的互通,整体可以做到有效的查询备份,方便整体责任认定,同时内部设备供电和通信均采用综合管廊内现有的资源,因此整体安装起来简便快捷,整体施工起来也非常的快速,通过身份识别也降低了事故发生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廊道主体、2-中隔板、3-管沟、4-排水通道、5-雨水篦子、6-泄水孔、7_密封盖板、8-销轴、9-设备支架、10-伺服电机、11 -皮带、12-卷帘门轴、13-上下抓手梯、14-身份识别机、15-卷帘门、16-管道支架、17-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由设于廊道主体I内的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构成,所述廊道主体I内设有中隔板2,通过中隔板2将廊道主体I分为管沟3和排水通道4,管沟3用于放置多种市政用的管道17,包括电力管道、通信管道、水管道和热管道;所述管沟3的上方设有密封盖板7,密封盖板7的一端通过销轴8与廊道主体I的内壁活动铰接,从而密封盖板7整体可以翻起;所述排水通道4的上方设有雨水篦子5,且雨水篦子5上设有泄水孔6,密封盖板7的上端面为斜面设置,方便将密封盖板7上的水排入排水通道4内;所述通闸单元由伺服电机10和卷帘门15构成,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卷帘门15的卷帘门轴12,通过伺服电机10的正反转带动卷帘门轴12的正反转,从而使得卷帘门15上下升降;所述识别控制单元设于卷帘门15的外侧,识别控制单元由身份识别机14构成;所述身份识别机14由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构成,所述身份识别单元由指纹识别模块构成,指纹识别模块相对于传统的刷卡或现有的虹膜识别,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价格上的优点;所述身份识别单元连接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通闸单元中的伺服电机10,通过通信单元实现与服务器的互通,从而识别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当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被认可时,身份识别单元则反馈给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伺服电机10运作,使得卷帘门15被打开,从而实现技术人员的进入;所述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均与管道17中的电力线路相连接,识别控制单元中的通信单元与管道17中的通信线路相连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快速安装的目的。所述伺服电机10固定设于管沟3内的设备支架9上,且卷帘门轴12通过的两端轴承固定于设备支架9的下方。所述控制单元由CPU构成。所述中隔板2上设有用于人员上下的上下抓手梯13。所述设备支架9距离管沟3底部的高度为1.8m-2.2m。所述设备支架9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识别控制单元设于卷帘门15的外侧,识别控制单元由身份识别机14构成;身份识别机14由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构成,所述身份识别单元由指纹识别模块构成,指纹识别模块相对于传统的刷卡或现有的虹膜识别,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价格上的优点;所述身份识别单元连接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通闸单元中的伺服电机10,通过通信单元实现与服务器的互通,从而识别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当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被认可时,身份识别单元则反馈给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伺服电机10运作,使得卷帘门15被打开,从而实现技术人员的进入;所述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均与管道17中的电力线路相连接,识别控制单元中的通信单元与管道17中的通信线路相连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快速安装的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身份识别单元,由设于廊道主体内的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构成,所述廊道主体内设有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将廊道主体分为管沟和排水通道,所述管沟的上方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廊道主体的内壁活动铰接,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设有雨水篦子,且雨水篦子上设有泄水孔,密封盖板的上端面为斜面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闸单元由伺服电机和卷帘门构成,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卷帘门的卷帘门轴;所述识别控制单元设于卷帘门的外侧,识别控制单元由身份识别机构成;所述身份识别机由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构成,所述身份识别单元由指纹识别模块构成;所述身份识别单元连接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通闸单元中的伺服电机,所述识别控制单元和通闸单元均与管道中的电力线路相连接,识别控制单元中的通信单元与管道中的通信线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聪蒋惠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创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