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工程施工中快速恢复路面交通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4462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中快速恢复路面交通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基坑分层开挖;2).在基坑内纵向依次设置多个中柱;3).在基坑横向两侧的连续墙间设置横梁,在没相邻的两个横梁间设置多个纵梁;4).在所述纵梁上铺设临时路面;5).在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6).工程完毕后,在基坑顶面铺设永久道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中快速恢复路面交通的施工方法,依照盖挖法中的基本施工步骤,本盖挖法可以构建一种标准化、模数化、可重复利用的新型临时路面体系,可实现快速装卸,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合理的交通组织,即能达到不阻断交通的目的,从而解决施工与既有交通的矛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在繁华的闹市区修建地铁车站、地下通道或者地下停车场等较大规模的地下工程时,开槽明挖施工法会导致长时期的干扰交通、影响市容环境、往往是不可取的,而暗挖法施工工期较长、地层沉陷对相邻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较大,工程造价也很高,同样不是最优的施工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先修建地下结构的顶板、而后在顶板的遮护下安全、顺利地修建地下结构的其他部分,即为盖挖法。盖挖法可以尽量减少地下工程施工对其上路面既有交通的影响,保障既有交通的顺畅运行。盖挖法因其安全、适用和适中地施工成本而成为地下工程中一种最佳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以解决现有的开槽明挖施工法给交通带来的不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I).在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基坑分层开挖,沿基坑的内侧壁设置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主体围护结构;2).在基坑内纵向依次设置多个中柱;3).在基坑横向两侧的连续墙间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和中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个横梁以该横梁对应的中柱为支撑,每相邻的两个横梁的顶部间在该两个横梁对应的中柱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多个纵梁,且所述中柱每一侧的多个纵梁从中柱到与该侧纵梁对应的基坑横向一侧的连续墙由密到疏分布;4).在所述纵梁上铺设预制混凝土板,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临时路面;5).采用小孔取土法在已铺好的预制混凝土板下的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采用常规顺作法、逆作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作业;6).工程完毕后,依次拆除预制混凝土板、纵梁、横梁和中柱,对于预制混凝土板、纵梁和横梁集中堆放以回收利用,然后在基坑顶面回填覆土并压实,最后铺设永久道路。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多个中柱等距离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横梁为H型钢,所述每一个纵梁包括正对设置的两个贝雷架拼装组件,每一个纵梁对应的两个贝雷架拼装组件间设有支撑杆。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纵梁通过横梁顶面固接的刚制预埋件和横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依照盖挖法中的基本施工步骤,首先完成基坑开挖支护后再浇筑中柱至邻近坑顶位置,然后利用贝雷架在坑顶处按照图纸设计拼接完毕,其上利用起重机吊装铺设预制混凝土路面板来构建临时路面,装配过程比现浇混凝土结构工况大为简单,且可以快速的恢复路面交通;本盖挖法可以构建一种标准化、模数化、可重复利用的新型临时路面体系,可实现快速装卸,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合理的交通组织,即能达到不阻断交通的目的,从而解决施工与既有交通的矛盾问题。【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包括以下步骤:I).在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基坑分层开挖,沿基坑的内侧壁设置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主体围护结构;利用挖掘机将基坑设定位置处的现有路面清除,然后下挖一定深度的土方,沿基坑的四周挖掘地下连续墙安装深槽,地下连续墙安装深槽完成后,将各槽段地下连续墙依次下放到连续墙安装深槽内,并且为了防水,地下连续墙的各槽段间应用工字钢接头,另外,在基坑内打多个降水井,在每个降水井内安装抽水管,施工过程中,通过降水井排水保证基坑内工程的顺利进行;2).在基坑内纵向依次等距离的设置多个中柱,在中柱的设置中,采用打孔浇筑的方法施工,也就是在中柱设定位置先打孔,再向孔内浇筑混凝土直至临近坑顶形成中柱,所述中柱作为基础粧,对临时路面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3).在基坑横向两侧的连续墙间设置H型钢作为横梁,所述横梁和中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个横梁以该横梁对应的中柱为支撑,每相邻的两个横梁的顶部间在该两个横梁对应的中柱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多个纵梁,所述纵梁通过横梁顶面固接的刚制预埋件和横梁连接,所述每一个纵梁包括正对设置的两个贝雷架拼装组件,采用贝雷架支撑结构提高了承载强度,并且贝雷架拼装快速,进而提高了效率,每一个纵梁对应的两个贝雷架拼装组件间设有多个支撑杆,在这多个支撑杆中,每两个一组,每一组中的支撑杆交错设置,该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贝雷架的强度,进而提高了纵梁的支撑力,增强了临时路面的抗压强度,且所述中柱每一侧的多个纵梁从中柱到与该侧纵梁对应的基坑横向一侧的连续墙由密到疏分布;4).利用起重机调运预制混凝土板,将预制混凝土板以此铺设在所述纵梁上,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临时路面;5).采用小孔取土法在已铺好的预制混凝土板下的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采用常规顺作法、逆作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作业;6).工程完毕后,利用起重机依次拆除预制混凝土板、纵梁、横梁和中柱,对于预制混凝土板、纵梁和横梁集中堆放以回收利用,然后在基坑顶面回填覆土并压实,最后铺设永久道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基坑分层开挖,沿基坑的内侧壁设置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主体围护结构; 2).在基坑内纵向依次设置多个中柱; 3).在基坑横向两侧的连续墙间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和中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个横梁以该横梁对应的中柱为支撑,每相邻的两个横梁的顶部间在该两个横梁对应的中柱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多个纵梁,且所述中柱每一侧的多个纵梁从中柱到与该侧纵梁对应的基坑横向一侧的连续墙由密到疏分布; 4).在所述纵梁上铺设预制混凝土板,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临时路面; 5).采用小孔取土法在已铺好的预制混凝土板下的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采用常规顺作法、逆作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作业; 6).工程完毕后,依次拆除预制混凝土板、纵梁、横梁和中柱,对于预制混凝土板、纵梁和横梁集中堆放以回收利用,然后在基坑顶面回填覆土并压实,最后铺设永久道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多个中柱等距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横梁为Η型钢,所述每一个纵梁包括正对设置的两个贝雷架拼装组件,每一个纵梁对应的两个贝雷架拼装组件间设有支撑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纵梁通过横梁顶面固接的刚制预埋件和横梁连接。【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基坑分层开挖;2).在基坑内纵向依次设置多个中柱;3).在基坑横向两侧的连续墙间设置横梁,在没相邻的两个横梁间设置多个纵梁;4).在所述纵梁上铺设临时路面;5).在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6).工程完毕后,在基坑顶面铺设永久道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依照盖挖法中的基本施工步骤,本盖挖法可以构建一种标准化、模数化、可重复利用的新型临时路面体系,可实现快速装卸,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合理的交通组织,即能达到不阻断交通的目的,从而解决施工与既有交通的矛盾问题。【IPC分类】E02D17/04, E02D29/045【公开号】CN105256836【申请号】CN201510571817【专利技术人】宋伟俊, 齐占国, 张海顺, 李向海, 齐伟智, 张庆, 田亮, 于春红, 任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中快速恢复路面交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坑设计位置进行基坑分层开挖,沿基坑的内侧壁设置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主体围护结构;2).在基坑内纵向依次设置多个中柱;3).在基坑横向两侧的连续墙间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和中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个横梁以该横梁对应的中柱为支撑,每相邻的两个横梁的顶部间在该两个横梁对应的中柱的两侧分别依次设置多个纵梁,且所述中柱每一侧的多个纵梁从中柱到与该侧纵梁对应的基坑横向一侧的连续墙由密到疏分布;4).在所述纵梁上铺设预制混凝土板,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临时路面;5).采用小孔取土法在已铺好的预制混凝土板下的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采用常规顺作法、逆作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作业;6).工程完毕后,依次拆除预制混凝土板、纵梁、横梁和中柱,对于预制混凝土板、纵梁和横梁集中堆放以回收利用,然后在基坑顶面回填覆土并压实,最后铺设永久道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俊齐占国张海顺李向海齐伟智张庆田亮于春红任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