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的合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672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物品的合流控制方法,在干线2上于输送的物品1的荷载之间或物品1之间检测出预定长度以上的空闲间隔(切分间隔S)后,于存储物品1的进货线3上预约此空闲间隔,当此空闲间隔接近此预约的进货线3的合流地点时,由此进货线3将对应于预约空闲间隔长度的物品1切分到干线2上。据此方法能减少干线2上不输送物品1的空闲间隔而提高合流效率,此外通过减少进货线3上物品1的存储量而减少物品1投入进货线3上作业的等待时间,由此可提高投入作业的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多条副输送路到一条主输送路上的输送与合流。另一种周知的物品合流控制方法是,当主输送路上具有比副输送路上存储的物品量(长度)为短的空闲间隔时,则不对此空闲间隔进行合流,而于此物品之间或荷载的后方分配空闲间隔进行合流。但是上述周知的物品合流控制方法产生了下述的种种问题。在上述分配一定空闲间隔的周知的物品合流控制方法中,由于是不论存储的物品量如何都按满载时的长度分配进行合流,在主输送路上就会产生不输送物品的空闲间隔而降低了合流效率的问题。另外,对于上述的在主输送路上只有比副输送路上的物品量短的空闲间隔时而对此空闲间隔不作合流的周知的物品合流控制方法,则在多产生有这种空闲间隔时将导致合流效率降低,再由于副输送路上发生物品积存,出现将物品运入副输送路上时需要有等待时间,从而有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将通过多条副输送路运入并存储于此种副输送路上的物品合流到输送物品的主输送路上的物品合流控制方法,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输送路上,当检测出输送的物品之间或物品群之间的预定长度以上的间隔后,便由所述副传输路将与此间隔的长度相对应的前述存储的物品切分到主输送路上。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主输送路上不输送物品的空闲间隔而提高合流效率,同时通过减少副输送路方面的物品积存量和缩短投入作业的等待时间,就能提高物品投入作业的效率。图2是此输送设备的控制结构图。图3是说明此输送设备中合流控制器的空闲间隔检测部的作业的流程图。图4是说明此输送设备中合流控制器的总控制部的作业的流程图。图5说明此输送设备的。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物品合流控制方法的输送设备包括输送物品1的干线(主输送路之例)2以及将物品1合流到此干线2上多列(图中为4列)的进货线(副输送路之例)3(3A、3B、3C、3D)。干线2由辊式运输机构式。在干线2中,于4列进货线3的合流地点的上游设有上游通过传感器5。此上游通过传感器5用于检测由干线2输送物品1时在输送方向的长度,用光电传感器构成。此辊式输送机的驱动马达6上连接着旋转编码器7。通过干线2输送的物品1通常是以多个物品1组成的荷载形式输送,这种荷载间的间隔(当荷载为1个物品形成时即物品1的间隔)取作为预定间隔Z以上。此间隔Z为荷载之间的间隔(下面简称为载荷间隔)的最小长度(例如为1m)。以后称此设定间隔Z为最小设定间隔Z。荷载内的物品1相互间的间隔(隙间间隔)则比此最小设定间隔Z短。上述各进货线3A、3B、3C、3D分别由顺次按预定间隔存储物品1并根据预定的送出信号(见后述)将存储的物品1送出到干线2上的切分装置(存储与输出装置)11,以及配置在此切分装置11的上游以将物品1送入切分装置的送入输送机(物品送入装置)12构成。上述各切分装置11由高速集料输送装置形成。对于各切分装置11,于最下游位置处设有检测物品1的初始传感器14,于最上游位置处设有检测物品1的满载传感器15,在此初始传感器14与满载传感器15之间,按一定间隔设有检测物品1的物品检测传感器16,还设有控制切分装置11的驱动的控制器17(图2)。上述各传感器14、15、16各由光电传感器形成。各切分装置11的控制器17根据各传感器14、15、16的物品1的检测信号,将由送入输送机12送入的物品1顺次地按预定间隔存储,根据预定的输出信号(见后述)切分送入的物品1的数量而送出到干线2上。再由控制器17输出下面的信号和数据。1.根据先头传感器14检测出物品1-通知物品1到达切分装置11最下游时即合流物品1到达并存储时的到达信号。2.根据满载传感器15检测到物品1通知切分装置11中物品1满载的满载信号。3.根据检测物品1的物品检测传感器16的数,通知存储的物品1的数量即现在存储的物品1的成列的长度(以下称为存储长度)的由存储长度组成的物品数量数据。上述结构的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图2中,标号21指从4列进货线3A、3B、3C、3D进行向干线2的物品1的合流控制的合流控制器。合流控制器21由计算机构成,连接有前述上游通过传感器5、旋转编码器7、各进货线3的切分装置11的控制器17与送入输送机12。仍如图2所示,合流控制器21包括空闲间隔检测部22;分别与各进货线3A、3B、3C、3D对应的进货线控制部23、24、25、26;对此空闲间隔检测部22与进货线控制部23、24、25与26进行总线控制的总控制部27。下面详细说明以上各部22~27。A.空闲间隔检测部22空闲间隔检测部22上连接有上述上游通过传感器5与旋转式编码器7。空闲间隔检测部22于上述荷载间隔之中检测出预定长度以上的荷载间隔(以下称为空闲间隔)。此空闲间隔检测部22的空闲间隔的检测作业由图3的流程图说明。此外,于空闲间隔检测部22中预先设定了进货线切分装置11的最大存储长度p和进货线的切分装置11内输入物品1的最小长度(最小存储长度)j。当上游通过传感器5关停,未检测出有物品1通过即物品1之间有间隙时(步骤1),开始对旋转编码器7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步骤2)。然后求对上述最大存储长度p加上前后的上述最小设定间隔Z的长度所相当的脉冲数X(=p+2Z),确认上述输出脉冲的计数值t是否在此脉冲数Y之上(步骤3)。当计数值t未达脉冲数x时,确认上游通过传感器5是否开通(步骤4),未接通4则返回步骤2继续计数。当确认上游通过传感器5接通,求于上述最小存储长度j加上前后的上述最小设定间隔Z的长度(请求范围的预定长度)所相当的脉冲数Y((=j+2Z)。确认上述计数值t是否大于此脉冲数Y(步骤5)。通过确认计数值t是否在脉冲数Y之上,可以判断检测出的物品1之间的间隙是否是荷载内物品1的间隙或是否是可由切分装置11合流物品1的空闲间隔。当计数值t在脉冲数Y以上时,或在步骤3中计数值t在脉冲数y以上时,可以判断在荷载之间产生有能通过切分装置11合流物品1的空闲间隔(步骤6)。然后由计数值t减去前后的与上述最小设定间隔Z相当的脉冲数,求出实际上能把物件1切分到此空闲间隔的切分间隔(=t-2Z),将此切分间隔以及干线2上由坐标表示的空闲间隔起始位置数据所相当的计数值t(上游通过传感器5的下游位置t)都输出到控制部27(步骤7)。这样,空闲间隔检测部22通过检测从上游通过传感器5断开到再次接通的旋转编码器7的脉冲计数,求出物品1之间的间隙,即可以判断此求出的物品1之间的间隙是否是荷载内物品1之间的间隙或能使物品1合流的空闲间隔。当判断出可以合流物品1之间的间隙即判断计数值t是空闲间隔的长度后,能求出实际切分的间隔(=t-2Z)和空闲间隔的起始位置数据t,而输出给主控制部27。当上游通过传感器5长时间不能检测出物品1时(干线2处于不输送物品1的状态时),当计数值t大于相当于对前述最大存储长度p加上前后的上述最小设定间隔Z的长度的脉冲数x时,即可判断产生了可以合流物品1的空闲间隔,而能同样地求出实际切分的间隔和空闲间隔的起始位置数据,输出给总控制部27。B.进货线控制部23、24、25、26各进货线控制部23、24、25、26上分别连接有各进货线3的切分装置11的控制器17与送入输送机12,通过负责切分装置11的控制器17,输入上述的到达信号、满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品合流控制方法,由多条副输送路将送入并存储到此种副输送路上的物品合流到输送物品的主输送路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输送路上,当检测出输送的物品之间或物品群之间的预定长度以上的间隔后,便由所述副传输路将与此间隔的长度相对应的前述存储物品切分到此主输送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塩原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戴福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