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66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包括背电极和背电场,背电极镶嵌在背电场中,所述背电场包括均匀厚度区和渐变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与均匀厚度区连接处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背电场和太阳能电池将背电场划分为渐变厚度区和均匀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均匀厚度区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这样可以保证丝网印刷Al浆时,由于边缘部分厚度小,Al浆很难延展到太阳能电池的截面,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可以防止电池短路、降低漏电和提升转换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主要负责收集电流,利用电极将电流导出,提供负载使用。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分为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正面电极由主栅线和副栅线组成,产业化的正面电极采用Ag材料,Cu正面电极也在开发中,有望成为Ag电极的取代材料。背面电极由背电极和背电场组成,产业化的背面电极由A1背电场和Ag背电极组成,Ag背电极一方面负责收集电流,另外可以和焊带形成良好的焊接;A1背电场具有吸杂、反型和收集电流的作用,对电池的转换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A1背场对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影响很大,对于A1背场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在A1电极印刷浆料和A1电极的图案上。A1背场的边缘和硅片边缘的间距为0.5mm以上,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A1浆印刷时,由于A1浆的厚度大,流动性强,A1浆很容易延展到太阳能电池的横截面上,使太阳能电池的正面和背面短路,电池的漏电机率大,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品质和转换效率;此外,A1背场的边缘和硅片边缘的间距越大,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大,会降低电池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可以防止太阳能电池的短路,降低漏电,提高转换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包括背电极和背电场,背电极镶嵌在背电场中,所述背电场包括均匀厚度区和渐变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与均匀厚度区连接处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渐变厚度区和均匀厚度区连接处两者的厚度完全相同。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渐变厚度区的厚度y与渐变厚度区到电池片边缘的距离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 -2.5x+15o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渐变厚度区靠近太阳能电池边缘处的厚度为3-10 μπ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均匀厚度区的厚度为20-35 μπ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边长为125-156mm,渐变厚度区宽度为2-6mm,渐变厚度区与太阳能电池边缘间距为0.1-0.5mm。将渐变厚度区与太阳能电池边缘间距下降到0.5mm以下,具有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的优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背电极通过丝网印刷金属浆料制备而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背电极为Ag材料。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背电场为A1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背电场和太阳能电池将背电场划分为渐变厚度区和均匀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均匀厚度区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这样可以保证丝网印刷A1浆时,由于边缘部分厚度小,A1浆很难延展到太阳能电池的截面,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可以防止电池短路、降低漏电和提升转换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包括背电极1和背电场2,背电极1镶嵌在背电场2中,背电场2包括均匀厚度区21和渐变厚度区22,渐变厚度区22包围在均匀厚度区21四周,渐变厚度区22的厚度自与均匀厚度区21连接处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渐变厚度区22和均匀厚度区21连接处两者的厚度完全相同。渐变厚度区22的厚度y与渐变厚度区22到电池片边缘的距离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 -2.5x+15。均匀厚度区21的厚度为20-35 μπι,具体的均匀厚度区21的厚度为20 μm、23 μm、25 μ m、27 μ m、30 μ m、32 μ m、35 μ m,但不限于此。渐变厚度区22靠近太阳能电池边缘处的厚度为3-10 μ m,具体的渐变厚度区22靠近太阳能电池边缘处的厚度为3 μπι、5 μπι、7 μπκ10 μ m,但不限于此。太阳能电池的边长为125-156mm,具体的太阳能电池的边长为125mm、131mm、136mm、140mm、145mm、149mm、153mm、156mm,但不限于此。渐变厚度区22的宽度为2_6mm,具体的太阳能电池的边长为2mm、4mm、6mm,但不限于此。渐变厚度区22与太阳能电池边缘间距为0.1-0.5mm,具体的渐变厚度区22与太阳能电池边缘间距为0.lmm、0.3mm、0.5mm,但不限于此。将渐变厚度区22与太阳能电池边缘间距下降到0.5mm以下,具有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的优点。背电极1通过丝网印刷金属浆料制备而成,优选地,背电极1为Ag材料。背电场2为A1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背电场2划分为渐变厚度区22和均匀厚度区21,渐变厚度区22包围在均匀厚度区21四周,渐变厚度区22的厚度自均匀厚度区22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这样可以保证丝网印刷A1浆时,由于边缘部分厚度小,A1浆很难延展到太阳能电池的截面,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可以防止电池短路、降低漏电和提升转换效率的优点。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包括背电极和背电场,背电极镶嵌在背电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场包括均匀厚度区和渐变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与均匀厚度区连接处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厚度区和均匀厚度区连接处两者的厚度完全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厚度区的厚度y与渐变厚度区到电池片边缘的距离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2.5x+1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厚度区靠近太阳能电池边缘处的厚度为3-10 μ 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厚度区的厚度为 20-35 μπ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边长为125-156mm,渐变厚度区宽度为2-6mm,渐变厚度区与太阳能电池边缘间距为0.1-0.5mm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通过丝网印刷金属浆料制备而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为Ag材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场为A1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包括背电极和背电场,背电极镶嵌在背电场中,所述背电场包括均匀厚度区和渐变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与均匀厚度区连接处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背电场和太阳能电池将背电场划分为渐变厚度区和均匀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包括背电极和背电场,背电极镶嵌在背电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场包括均匀厚度区和渐变厚度区,渐变厚度区包围在均匀厚度区四周,渐变厚度区的厚度自与均匀厚度区连接处向电池边缘逐渐变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强秦崇德方结彬黄玉平何达能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