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190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20:30
一种脱钩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挂载机构;脱落机构,包括挡块和挡杆,所述挡块通过挡块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搭接,所述挡杆通过挡杆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杆和挡块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和一脱落位置;以及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较小的力,即可控制较重物体自由落体的力矩传递结构,实现了试验吊装物快速完全的自由落体运动,且安全可靠,试验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用脱钩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跌落试验和贯穿试验的脱钩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在容器的跌落试验和贯穿试验中,具体要求是跌落试验中容器吊起距离地面1米,然后要求其自由落下。贯穿试验中是将贯穿棒(通常为圆头,直径35毫米,质量6公斤)从距离容器表面1米的地方自由落体,砸到容器表面。上述试验都要求试验对象实现自由落体,现有技术试验的时候采用尼龙绳烧断等方式实现容器或贯穿棒的自由落体,但是在烧断过程中,绳子会伸长后才完全断开,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落体,对试验结果会有影响,而且烧断过程中有明火,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控制吊装物自由跌落的脱钩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钩器,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挂载机构;脱落机构,包括挡块和挡杆,所述挡块通过挡块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搭接,所述挡杆通过挡杆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杆和挡块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和一脱落位置;以及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连接。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挂载机构为一挂载槽,所述挡块和挡杆分别位于所述挂载槽的两侧,所述挡块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块横穿过所述挂载槽与所述挡杆搭接。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挡杆为Z字形结构,所述挡块的前端搭接支撑在所述挡杆的尾端,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挡杆的首端连接。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挡块轴和所述挡杆轴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拉杆和控制柄,所述拉杆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挡杆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闸线与所述控制柄连接。上述的脱钩器,其中,还包括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的吊装孔和穿设在所述吊装孔内的吊装绳。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壳体为矩形结构,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底部,所述挂载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处,所述挡杆对应于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内侧,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与所述挡杆同侧。上述的脱钩器,其中,还包括行程限制机构,对应于所述挡杆设置在与所述挡块同侧的所述壳体内壁上。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壳体为沿纵向对称结构件,所述脱落机构和所述控制机构分别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通过较小的力,即可控制较重物体自由落体的力矩传递结构,实现了试验吊装物快速完全的自由落体运动,且安全可靠,试验精度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挂接位置);图5为脱落位置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 壳体2 挂载机构3 脱落机构31 挡杆32 挡块33挡块轴34挡杆轴4 控制机构41 拉杆42控制柄43 闸线44闸线套5 吊装机构51吊装孔52吊装绳6 行程限制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脱钩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挂载机构2 ;脱落机构3,包括挡块32和挡杆31,所述挡块32通过挡块轴33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挡杆31搭接,所述挡杆31通过挡杆轴34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挡杆31和挡块32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2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参见图4)和一脱落位置(参见图5);控制机构4,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挡杆31连接。参见图2-图5,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图3的B_B剖视图(挂接位置),图5为图4中挡杆31和挡块32在脱落位置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挂载机构2为一挂载槽,所述挡块32和挡杆31分别位于所述挂载槽的两侧,所述挡块32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挡块32横穿过所述挂载槽与所述挡杆31搭接。其中,所述挡杆31优选为Z字形结构,所述挡块32的前端搭接支撑在所述挡杆31的尾端,所述控制机构4与所述挡杆31的首端连接。所述挡块轴33和所述挡杆轴34均优选设置在位于所述壳体1的下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拉杆41和控制柄42,所述拉杆41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拉杆41的一端与所述挡杆31连接,该挡杆31的首端设置有与该拉杆41适配的连接孔,拉杆41插入该连接孔内,所述拉杆41的另一端通过闸线43与所述控制柄42连接,闸线43外可安装闸线套44以减少磨损。试验时,吊装物挂在挡块32上,挡块32支撑搭接在挡杆31末端,控制柄42通过闸线43拉动该拉杆41,拉杆41向下移动脱离该连接孔,挡块32由于吊装物的重力以挡块轴33为中心向下旋转,推动该挡杆31末端以挡杆轴34为圆心向下旋转至挡块32与该挡杆31末端脱离时,吊装物由于自重做自由落体运动。该脱钩器还可包括吊装机构5,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例如,所述吊装机构5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部的吊装孔51和穿设在所述吊装孔51内的吊装绳52,该吊装绳52的强度需满足试验要求,例如为钢丝绳,该吊装孔51内可安装吊装孔51套以减少对吊装绳52的摩擦。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优选为矩形结构,所述挡块32设置在所述壳体1 一侧的底部,所述挂载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处,所述挡杆31对应于所述挡块32设置在所述壳体1另一侧的内侧,所述拉杆4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外侧并与所述挡杆31同侧,例如,该壳体1的外侧可设置多个安装凸台,以穿设该拉杆41和闸线43。该脱钩器还可包括行程限制机构6,对应于所述挡杆31设置在与所述挡块32同侧的所述壳体1内壁上以限制该挡杆31的最大行程,例如,该行程限制机构6可为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的凸台。本实施例中,该脱钩器为对称结构,参见图3,所述壳体1为沿纵向对称结构件,所述脱落机构3和所述控制机构4分别沿所述壳体1的纵向对称中心对称设置。该脱钩器可以通过操纵闸线43使吊装物脱落,实现吊装物的无阻碍自由落体。使用较小的闸线43拉力,即可控制较重吊装物的脱落。且吊装物脱落过程中不受阻力,为自由落体运动。本技术通过较小的力,即可控制较重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实现了试验吊装物快速完全的自由落体运动,安全可靠,试验精度高。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脱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挂载机构; 脱落机构,包括挡块和挡杆,所述挡块通过挡块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搭接,所述挡杆通过挡杆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杆和挡块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和一脱落位置;以及 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载机构为一挂载槽,所述挡块和挡杆分别位于所述挂载槽的两侧,所述挡块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块横穿过所述挂载槽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挂载机构;脱落机构,包括挡块和挡杆,所述挡块通过挡块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搭接,所述挡杆通过挡杆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杆和挡块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和一脱落位置;以及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伦旭任全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树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