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茂凯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4516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爬藤榕、桂枝、络石藤、当归、血风藤、蕨麻、野鸡草、白术、山萸肉、党参、清风藤、红花、白芥子、甘草、枸杞子、巴戟天、补骨脂、九龙藤、黑芝麻、苏木、伸筋草、川牛膝、大腹皮、澄茄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药材,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养肝滋肾、温肾助阳、补脾益气、补血活血、活血祛瘀、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散结通络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末梢神经炎治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 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以肢体远 端为著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且常以下肢较重。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 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 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 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 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 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 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 可有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 查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本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 西医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治疗多以对症用药为主,西医目前认为本 病尚属疑难病,缺乏肯定疗效,相对来说,效果不好,而且副作用较多。 本病在中医看来系由于素体气血虚弱,寒湿留着,壅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 不得疏通所致,治宜补气养血,祛寒除湿,下气降浊,疏通经络。如公布号CN104623600 A(【申请号】201510048767. 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及其制备 方法,该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是由以下原料制成:熟地,干姜,远志,桃仁,当归,石菖蒲, 防风,珍珠母,王不留行,茯苳,鸡血藤,龙眼肉,大率,天麻,玉柏,徐长卿,九子不离母,甘 草。本专利技术认为本病属中医"血痹"、"寒痹"范畴,主要病机为阴损及阳,阳虚寒凝,瘀阻脉 络,络脉失养,功能失调而出现诸多临床表现。从脏腑功能分析,本病以肾虚为本,并涉及 到肝脾,肝肾同源,脾肾相生。肝主筋,主疏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相互资 生,脾主四肢肌肉,皆与四肢感觉密切相关。故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所选中药,针对病因对症下 药,方中巴戟天、补骨脂、野鸡草可温肾助阳;方中山萸肉、枸杞子、黑芝麻可养肝滋肾;方 中党参、白术、当归、蕨麻可健脾益气、补血活血;方中红花、苏木可活血祛瘀;方中桂枝、白 芥子、澄茄子可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中川牛膝可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同时加大活血祛 淤,舒筋活络的力量;方中络石藤、清风藤、血风藤、九龙藤、爬藤榕、大腹皮等中药可祛风除 湿、行气活血、散结通络;方中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肝滋肾、温肾助阳、补脾益 气、补血活血、活血祛瘀、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散结通络之功效,药简力宏,专重攻邪,去除 络寒,气血通畅,使络脉滋润,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 验证对末梢神经炎治愈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养肝滋肾、 温肾助阳、补脾益气、补血活血、活血祛瘀、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散结通络之功效,治病求源 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 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爬藤格、桂枝、蕨麻、野鸡草、山萸肉、红花、白芥子、枸杞子、巴戟天、九龙藤、 黑芝麻、苏木、大腹皮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 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 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 15~1. 25的稠膏, 备用; (2)将络石藤、当归、血风藤、清风藤、伸筋草、川牛膝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 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 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 为相对密度1. 10~1. 20的稠膏,备用; (3)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粉碎研末,过120目 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麸皮置于加热之锅内,至锅上起烟时,加入党参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 麸皮,放凉,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取洗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粉碎研末,过120目 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净补骨脂用盐水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干,粉碎研 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 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将澄茄子除去杂质及残留果柄,洗净,晒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 备用;(9)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 步骤(7)、步骤(8)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3g的药丸。 本专利技术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爬藤榕:味辛;甘;性温。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神经性 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治 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长沙 药解》载:"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 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 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桂枝能有效扩张血管、促进发汗,所含的 桂皮醛、桂皮酸钠有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此外桂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凯刘京平任日军陈焕磊
申请(专利权)人:王茂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