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3533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中药制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南瓜子、槟榔、黄柏、使君子、元胡、芜荑、苦楝根、皂角刺、贯众、辣木叶和甘草。该中药制剂主要针对患肠道寄生虫病的婴幼儿,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止痛止呕,增加食欲和健胃益脾的功效,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疗效好、副作用低、服用方便和针对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原虫类和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鞭虫、阿米巴、贾第虫、滴虫等)。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依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人体宿主的免疫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大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与当地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经济水平和家庭聚集性等因素有关。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蛔虫病和蛲虫病。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吸收营养,致使小儿胃口不好,消瘦,晚上睡觉磨牙,有时腹痛,虫多时形成虫团,还可以阻塞肠管形成肠梗阻,引起剧烈的腹痛,甚至可引起肠穿孔。蛔虫钻入胆管可引起胆道蛔虫症,上腹部绞痛,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蛲虫是一种短而细的白色线虫,约有一厘米长,寄生在小肠下端和大肠里,常在夜间由肛门爬出,雌虫在肛门附近产卵,因而引起肛门奇痒,影响小儿睡眠。现在西医治疗肠道寄生虫病有很多药物和方法,主要是采用杀虫的方法,但是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已经给身体和消化系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采用西医治疗会加重对患者身体的损害,还往往具有副作用。中药在治虫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能在杀虫的基础上,调理滋补消化系统,改善脾胃和消化道功能,毒副作用比较小。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74091.4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肠道寄生虫药物中的用途,该中药的原料有乌梅、川楝子、鹤虱、槟榔、雷丸、枳壳、黄莲、苍术、藿香、使君子、木香、榧子仁、干姜、川椒、柴胡、山楂、皂角刺、甘草等18味药材,该中药具有调理脾胃、行滞消胀等功效,但是针对性不强,尤其对小儿肠道寄生虫的治疗效果不稳定,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止痛止呕,增加食欲和健胃益脾的功效,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疗效好、副作用低、服用方便和针对性强等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相应的制造工艺将该药物组合物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方便易用的制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20份、南瓜子5-20份、槟榔2-10份、黄柏2-12份、使君子4-16份、元胡2-12份、芜荑2-8份、苦楝根2-8份、皂角刺2-10份、贯众2-10份、辣木叶2-8份和甘草1-10份。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份、南瓜子5份、槟榔2份、黄柏2份、使君子4份、元胡2份、芜荑2份、苦楝根2份、皂角刺2份、贯众2份、辣木叶2份和甘草1份。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0份、南瓜子20份、槟榔10份、黄柏12份、使君子16份、元胡12份、芜荑8份、苦楝根8份、皂角刺10份、贯众10份、辣木叶8份和甘草10份。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12份、南瓜子10份、槟榔6份、黄柏7份、使君子10份、元胡7份、芜荑5份、苦楝根5份、皂角刺6份、贯众6份、辣木叶5份和甘草6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或口服液。相应的,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取马齿苋,洗去杂质,干燥后粉碎,过60-80目筛,加入药材总重量8-10倍量体积分数为60-80%的乙醇,微波提取8-15分钟,微波功率为240-300W,提取温度为40-60℃,过滤并保留马齿苋药渣,滤液减压浓缩至60℃下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制得马齿苋提取物;(2):取南瓜子、槟榔、黄柏、使君子、元胡、芜荑、苦楝根、皂角刺、贯众、辣木叶和甘草,洗去杂质,干燥后粉碎,合并马齿苋药渣,加入粗粉总量15-20倍量的水,浸泡20-30分钟,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60℃下测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冷却,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达40-60%,4℃静置12-24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得滤液A;(3):将(2)中得到的滤渣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其重量4-6倍量体积分数为40-60%的乙醇,4℃静置3-5小时,过滤,得滤液B和滤渣;滤渣再用40-60%的乙醇洗涤2-3遍,收集并合并洗涤液;(4):合并滤液A,滤液B和洗涤液,混匀后减压浓缩至60℃条件下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5):将马齿苋提取物和(4)中制得的浸膏合并混匀,在60℃温度下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干燥压力为-0.08MPa,进料速度为12L/h,料带传送速度为28cm/min,干燥后将干浸膏粉碎,过100-200目筛,即得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马齿苋: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润肠消滞、去虫、明目和抑制子宫出血。南瓜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驱虫、下乳、利水消肿。槟榔: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使君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杀虫、消积、健脾。元胡:本品为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苦,性温;归心、脾、肝、肺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芜荑:本品为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味辛、苦,性平;归脾、胃经;杀虫,消积。苦楝根:本品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根;味苦,性寒;归脾,胃,肝经;杀虫;疗癣。皂角刺: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消肿托毒,排脓,杀虫。贯众: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味苦,性寒;归肝、胃经;杀蛔,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辣木叶:本品为落叶乔木辣木树的树叶;味甘,性温;归肺、心、胃经;降血糖、降脂、降压、抗肿瘤、抗氧化、通便、利尿、驱虫、改善睡眠。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补脾益气。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依据中医对具有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功效的辨证和中药材的配伍理论,结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合理科学的搭配各味药材,形成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本专利技术组方是以马芷苋、南瓜子为君药,利尿止痢,驱虫;以槟榔、黄柏、使君子、元胡和芜荑为臣药,杀虫消积,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以苦楝根、皂角刺、贯众和辣木叶为佐药,消肿托毒,驱虫;以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诸药配合,协同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利尿止痢,杀虫,消积的功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20份、南瓜子5‑20份、槟榔2‑10份、黄柏2‑12份、使君子4‑16份、元胡2‑12份、芜荑2‑8份、苦楝根2‑8份、皂角刺2‑10份、贯众2‑10份、辣木叶2‑8份和甘草1‑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20份、南瓜子5-20份、槟榔2-10份、黄柏2-12份、使君子4-16份、元胡2-12份、芜荑2-8份、苦楝根2-8份、皂角刺2-10份、贯众2-10份、辣木叶2-8份和甘草1-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份、南瓜子5份、槟榔2份、黄柏2份、使君子4份、元胡2份、芜荑2份、苦楝根2份、皂角刺2份、贯众2份、辣木叶2份和甘草1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20份、南瓜子20份、槟榔10份、黄柏12份、使君子16份、元胡12份、芜荑8份、苦楝根8份、皂角刺10份、贯众10份、辣木叶8份和甘草1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齿苋12份、南瓜子10份、槟榔6份、黄柏7份、使君子10份、元胡7份、芜荑5份、苦楝根5份、皂角刺6份、贯众6份、辣木叶5份和甘草6份。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或口服液。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之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