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3740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从量子管管壁进入到量子点胶层时发生全发射的问题,提高出光效率。该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管,量子管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量子管包括量子管管壁和量子点胶层,量子点胶层设置在量子管管壁所形成的内腔中,该所述量子管管壁包括量子管入光侧的第一量子管管壁,在所述第一量子管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量子管管壁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和为液晶屏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和光源组件。为了满足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色域的需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提出采用发光二极管11 (Light Emitting D1de, LED)和量子管12组合的方式,其中,在量子管12的量子管管壁120内中设置有量子点胶层121,发光二极管11可以发出单色光,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单色光可以激发量子点胶层121中的量子点,实现白光背光的输出,从而可以满足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色域需求。由于量子点本身在发光的过程中产生很高的热量,这也就要求量子管的管壁材料选择具有耐高温特性以及很好的水氧阻隔特性,现有的量子管管壁采用的是高硼硅酸盐的平面玻璃,其折射率一般在1.5?1.6之间,而量子点胶层的折射率一般在1.4?1.5之间,因而有些大角度的光线从量子管管壁入射到量子点胶层时,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会发生全反射,如图1中以量子管管壁中靠近发光二极管的外侧壁为平面,量子管管壁形成的填充量子点胶层的内腔为椭圆(也可以为矩形)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如图1中虚线椭圆所示为发生全反射的现象,进而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不能进入到量子点胶层,无法激发量子点进行发光,从而影响了出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从量子管管壁进入到量子点胶层时发生全发射的问题,提高出光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管,所述量子管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所述量子管包括量子管管壁和量子点胶层,所述量子点胶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管管壁所形成的内腔中,所述量子管管壁包括量子管入光侧的第一量子管管壁,在所述第一量子管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量子管管壁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量子管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量子管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二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管,量子管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量子管包括量子管管壁和量子点胶层,量子点胶层设置在量子管管壁所形成的内腔中,量子管管壁包括量子管入光侧的第一量子管管壁,在所述第一量子管壁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量子管管壁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通过空气入射到第一量子管管壁时,是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该折射角就是入射到量子点胶层的光线的入射角,进而,当经过第一次折射后的光线从第一量子管管壁入射到量子点胶层时,由于第一量子管管壁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因此在光线的传输方向上,在第一量子管管壁的外表面和/或第一量子管管壁的内表面上的法线会发生偏转,同时,量子管管壁的折射率大于量子管胶层的折射率,即光线是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所以,光线在到达第一量子管管壁内表面入射到量子点胶层时,其入射角变小,减少了发生全反射的发射,第一量子管管壁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可以破坏光线在第一两只管管壁内部的全反射,使得更多的光线进入量子点胶层,提高了量子点的激发效率,从而提高了量子管的出光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针对图2所示的量子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米用图2所不的量子管时的光线折射不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米用图6所不的量子管时的光线折射不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如图2所示,该光源组件70包括发光二极管21和量子管22,量子管22设置在发光二极管21的出光侧,其中,量子管22包括量子管入光侧的第一量子管管壁221、出光侧的第二量子管管壁222和量子点胶层223,量子点胶层223设置在第一量子管管壁221和第二量子管管壁222所形成的内腔中。具体的,在第一量子管壁22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量子管管壁221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量子管管壁221的内表面即内腔的外表面,因此,第一量子管管壁221的厚度由第一量子管管壁221中靠近发光二极管21的外表面和第一量子管管壁221的内表面形成。另外,对于内腔的形状可以为椭圆的,也可以为矩形。量子管的长度方向为量子管的延伸方向,同时在光源的PCB基板上,LED光源也在这个长度方向上依次布设,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相垂直,以图2为例,宽度方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为量子管的厚度方向。第一量子管壁的方向参照上述量子管的方向进行描述。量子管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量子管的横截面为沿量子管的轴向的截面,SP如图2所示的量子管的横截面。进一步优选的,量子管沿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即图2所示的厚度方向虚线)对称。则该量子管沿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两侧的发光均匀。进一步的,在第一量子管管壁的远离中间区域的宽度方向上,在第一量子管壁中间区域以外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量子管壁的壁厚呈递减状态,以更好的破坏第一量子管管壁内的全反射。举例来讲,以第一量子管管壁的内壁为平面状来讲,在光线入射后,经过第一量子管管壁的折射,光线会以第一角度的入射角照射到第一量子管壁的内壁,如果第一入射角满足全反射的条件,则光线会在第一量子管壁内产生第一次全反射,当光线反射到第一量子管管壁外侧时,如果此时的管壁厚度呈减小的趋势,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变小,可能透射出量子管壁后再被量子管支架或其他组件反射回量子管,也可能由于量子管外侧是空气层,所以入射角的减小并不足以破坏全反射,光线会再次射向第一量子管壁的内壁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管,所述量子管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所述量子管包括量子管管壁和量子点胶层,所述量子点胶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管管壁所形成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管管壁包括量子管入光侧的第一量子管管壁,在所述第一量子管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量子管管壁在中间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间区域两侧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琳曹建伟黄顺明刘旭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