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3449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施工图快速建模;2)Navisworks碰撞检查;3)标高优化;4)局部管线重排列;5)净空不足部位的管线调整;6)深化成果检查;7)管线深化出图。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管线深化方法可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合理的布置各类机电管线,减少管线专业审图工作,减少管线返工和设计变更,例如输出了准确的地下室给排水、桥架和暖通管道施工图,做到现场准确施工;核心筒管线复杂区域合理优化,使得结构核心区域井然有序;提高地下车库净空,实现了工程项目使用功能的增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管线深化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
技术介绍
BIM是建筑信息化模拟的英文简称,BIM3D管线模型比CAD图纸更直观。机电管线通常包含给排水、暖通空调、消防管道、机电桥架、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等众多专业门类。建筑结构的管线深化重点是将各类管线之间、管线与结构之间的软硬碰撞问题加以解决。硬碰撞是管线和构件之间在空间位置上重合;软碰撞是管线和构件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满足国家规范等强制条文的要求。BIM模型蕴含着各类管线和构件之间的空间几何信息,并且是三维可视化的,利用BIM的碰撞检查功能可以直接定位硬碰撞位置,利用建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3D模型可以有效发现软碰撞位置,遵照国家规范、设计说明、标准图集等强制性规定,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管线深化的技术问题。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正是创造性的开展BIM碰撞检查、标高优化、局部管线重排列、净空严重不足部位管线调整和深化成果检查的一种综合性管线深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施工图快速建模:针对高精度图纸,快速搭建BIM管线模型;对管线标高不清、存在大量重叠的施工图,做第一次专业简单排布后生成BIM管线模型;2)Navisworks碰撞检查:利用BIM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查,确定管线优化部位;3)标高优化:明确核心筒位置、走道净空要求、各层梁底最低标高、特殊楼地面和屋顶标高,依据设计说明,优化重力管道、母线、桥架和风管的标高;4)局部管线重排列:对可用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局部管线重排列,解决上下层管线之间存在的潜在软碰撞问题;5)净空不足部位的管线调整:针对净空不足区域,从核心筒入手,先排列核心筒周围管线,然后放射性向四周扩散,逐步压缩管线高度,直至满足净空要求;6)深化成果检查:遵循机电管线施工国家规范、管线设计说明、各参建方管线施工要求,参考标准图集,利用Navisworks进行二次硬碰撞检查,依据理论知识开展二次软碰撞识别,如果依据存在碰撞,则返回步骤3),如果依据不存在碰撞,则进行下一步;7)管线深化出图:依据管线深化结果,嵌套图纸样板,输出管线深化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管线深化方法可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合理的布置各类机电管线,减少管线专业审图工作,减少管线返工和设计变更,例如输出了准确的地下室给排水、桥架和暖通管道施工图,做到现场准确施工;核心筒管线复杂区域合理优化,使得结构核心区域井然有序;提高地下车库净空,实现了工程项目使用功能的增值。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施工图快速建模:针对高精度图纸,快速搭建BIM管线模型;对管线标高不清、存在大量重叠的施工图,做第一次专业简单排布后生成BIM管线模型。2)Navisworks碰撞检查:利用BIM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查,确定管线优化部位。3)标高优化:明确核心筒位置、走道净空要求、各层梁底最低标高、特殊楼地面和屋顶标高,依据设计说明,优化重力管道、母线、桥架和风管的标高。4)局部管线重排列:对可用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局部管线重排列,解决上下层管线之间存在的潜在软碰撞问题。5)净空不足部位的管线调整:针对净空不足区域,从核心筒入手,先排列核心筒周围管线,然后放射性向四周扩散,逐步压缩管线高度,直至满足净空要求。6)深化成果检查:遵循机电管线施工国家规范、管线设计说明、各参建方管线施工要求,参考标准图集,利用Navisworks进行二次硬碰撞检查,依据理论知识开展二次软碰撞识别,如果依据存在碰撞,则返回步骤3),如果依据不存在碰撞,则进行下一步。7)管线深化出图:依据管线深化结果,嵌套图纸样板,输出管线深化图。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首先,明确管线优化的目标,也就是针对具体施工项目的需要,确定需要开展管线优化的区域,利用BIM模型和专业理论,解决各类软硬碰撞问题,实现减少返工、节约材料和直接指导施工的目的;其次,利用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专业理论来开展管线深化,也就是依据国家规范、设计说明、标准图集等专业要求,通过Navisworks碰撞检查,确定硬碰撞部位,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软碰撞部位,重点针对CAD设计图纸中标高表述不清、局部区域净空闲置过大、核心筒等关键区域净空严重不足等问题,分专业、逐层排布管线,并对深化成果进行检查,实现准确出图;最后,本专利技术成果已经在建筑面积为19.2万平米的南京长江国际航运中心项目得到了实际应用,发现碰撞6683处,其中关键性图纸错误50余处,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有效的深化了管线图纸,实现了给排水、桥架、风管、重力水管等各类专业管线的合理排布,有效的指导了现场施工。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专利技术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施工图快速建模:针对高精度图纸,快速搭建BIM管线模型;对管线标高不清、存在大量重叠的施工图,做第一次专业简单排布后生成BIM管线模型;2)Navisworks碰撞检查:利用BIM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查,确定管线优化部位;3)标高优化:明确核心筒位置、走道净空要求、各层梁底最低标高、特殊楼地面和屋顶标高,依据设计说明,优化重力管道、母线、桥架和风管的标高;4)局部管线重排列:对可用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局部管线重排列,解决上下层管线之间存在的潜在软碰撞问题;5)净空不足部位的管线调整:针对净空不足区域,从核心筒入手,先排列核心筒周围管线,然后放射性向四周扩散,逐步压缩管线高度,直至满足净空要求;6)深化成果检查:遵循机电管线施工国家规范、管线设计说明、各参建方管线施工要求,参考标准图集,利用Navisworks进行二次硬碰撞检查,依据理论知识开展二次软碰撞识别,如果依据存在碰撞,则返回步骤3),如果依据不存在碰撞,则进行下一步;7)管线深化出图:依据管线深化结果,嵌套图纸样板,输出管线深化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施工图快速建模:针对高精度图纸,快速搭建BIM管线模型;对管线标高不清、存在大量重叠的施工图,做第一次专业简单排布后生成BIM管线模型;
2)Navisworks碰撞检查:利用BIM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查,确定管线优化部位;
3)标高优化:明确核心筒位置、走道净空要求、各层梁底最低标高、特殊楼地面和屋顶标高,依据设计说明,优化重力管道、母线、桥架和风管的标高;
4)局部管线重排列:对可用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石磊王旭良马军邸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