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及其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80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及其监测系统,属于边坡预警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监测系统中,多组信息传输单元沿着边坡坡顶的延伸方向布置;信息采集单元设置在信息传输单元的旁侧,信息采集单元被设置为能够与多组信息采集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输;信息采集单元上设置有多组监测模块,监测模块之间相互连接,沿着边坡的坡底至坡顶布置,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坡底至坡顶的形变信息,通过信息采集单元上设置的多组监测模块,使得监测模块覆盖构成监测面,一旦边坡出现位移,可通过监测数据反馈至信息采集单元内,将数据传输通过北斗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及时通过移动网络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输至接收终端,进行灾害信息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预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及其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因为自然地形复杂,故常需对施工场地进行开挖或者填筑施工,施工后的边坡由于原始状态的改变,其稳定性容易受施工进展、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从而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而影响工程进度,造成人员伤亡、财务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边坡进行滑坡监测与预警。针对滑坡灾害的特性,对施工边坡的监测预警要有全面、实时、可提前预防等需求。常见的边坡监测技术有精密大地测量法、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法、insar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法、分布式光纤地表位移监测法等,其中lidar激光雷达扫描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监测方法。上述各类边坡监测技术各有优劣,其中卫星定位测量法作为一种点监测方法,其监测数据的可用性依赖监测模块的选取与布置,具有实时监测、无人值守等优点;insar测量法须长时间扫描,从而获取高精度坡面数字地图,设备昂贵,且依赖人工操作;目前lidar激光雷达技术除精度较低外,具有全地形、多平台载具等优点。

2、在实际工程中,对例如边坡的监测要更为复杂,在实际对监测模块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模块(3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杆(31)伸入边坡内的一端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动管(331),滑动管(331)一端伸入检测杆(31)的管腔内,滑动管(331)另一端连接有结合板(33),滑动管(331)外周套设有弹簧(332),弹簧(33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管(331)及检测杆(31)的一端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杆(31)、滑动管(331)以及结合板(33)内均设有空腔依次连通,且结合板(33)的板壁上开设有多组与内部空腔相同的排水孔(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模块(3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杆(31)伸入边坡内的一端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动管(331),滑动管(331)一端伸入检测杆(31)的管腔内,滑动管(331)另一端连接有结合板(33),滑动管(331)外周套设有弹簧(332),弹簧(33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管(331)及检测杆(31)的一端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杆(31)、滑动管(331)以及结合板(33)内均设有空腔依次连通,且结合板(33)的板壁上开设有多组与内部空腔相同的排水孔(333),检测杆(31)远离结合板(33)的一端设有排水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结合板(33)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展开臂(34),展开臂(34)前端与结合板(33)前端侧壁铰接,展开臂(34)尾端朝向滑动管(331)方向延伸,展开臂(34)的外侧排列有展开穿刺(341);检测杆(31)与结合板(33)相靠近的一端还设有顶开端(334),检测杆(31)沿滑动管(331)向前滑动时,顶开端(334)则推动展开臂(34)向外侧展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杆(31)的外壁上环绕设置有卡紧刺圈(311),卡紧刺圈(311)沿着检测杆(3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边坡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槽板组件(37)上还设有监测轮(371);监测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坤金仁才徐永福张石磊毛毅利陶家长汪磊程安春赵国辉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