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信报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2541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信报箱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信报箱系统包括单片机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射频识别开锁系统,蜂鸣器报警系统,LED显示系统,独立电源系统,GSM通信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自动发送短信通知用户,当系统检测到有信件时会即时给予用户提醒,方便用户及时快捷的取到信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射频识别实现用户身份认证,信报箱系统采用专享式原理设计,每个信报箱对应一张射频卡,提高了信件的安全性,大大减少了信件丢失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居民信报箱智能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射频识别、传感器 和单片机的智能信报箱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 智能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传统信箱容易发生的锁孔堵塞、钥 匙丢失、信件丢失等问题,保护信件的安全、有效,对此设计了一个智能信箱系统。与现有主 流信报箱相比,本信报箱采用封闭式管理,增加了安全性,提高了用户数量。它还具有身份 验证、来信提示等功能,使信件可以及时提醒,以免错过,可被广泛应用于小区、学校、医院、 企业、物流等。 单片机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多种物理量的测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传感器作为获取信息转换信息的重要媒介,是实现自动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射频技术作为一个实用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能实现能量、数据的快速转 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人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高信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简单、便捷、人性化的 智能信报箱系统。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信报箱指示系统的组成包括单 片机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射频识别开锁系统,蜂鸣器报警系统,LED显示系统,独立电源系 统,GSM通信系统;其中红外感应模块连接单片机系统12脚;射频识别开锁模块1,2, 3, 4 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系统21-25脚;GSM通信模块1,2脚连接单片机系统10, 11脚;LED显示 8-14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系统32-29脚,4, 5, 6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的27, 26, 28脚;蜂鸣器报 警模块连接单片机的13脚。 所述射频识别开锁模块电路包括:芯片RC522,8脚接供电电源为3. 3V,1,2, 3, 4, 7 脚分别与单片机21,22, 23, 24, 25脚相连,5脚悬空,6脚接地;电磁继电器G8P-1C4P,4脚接 PNP三极管S8550的集电极,5脚接地,以及其转换开关。三极管基极接电阻R6并与单片机 14脚相连。 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管D2,阳极接VCC,接电阻R5,接GND ;红 外接收管D1,阴极接电阻R4,接VCC,阳极接GND。 所述蜂鸣器报警模块电路:蜂鸣器与PNP三极管S8550集电极连接,三极管发射极 接VCC,三极管基极接电阻R7并与单片机13脚相连。 所述独立电源模块包括:通过电源转换LM2596模块做降压处理,使电源降到5V要 求电压,L2596稳压模块使稳定,再经过AM1117-3. 3将5V电源降成3. 3射频识别所需电源。 所述GSM通信模块包括:GTM900串口通信模块,1,2脚分别接到单片机的10, 11 脚,3脚接地,4脚接VCC。 所述LED显示模块电路:IXD1602液晶屏显示,1脚接地,2脚接VCC,3脚为液晶显 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 度。8-14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系统32-29脚,4, 5, 6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的27, 26, 28脚,15脚 接VCC,16脚通过一个电阻R2接地。 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其电路晶振连接连个对地电容 Cl、C2与单片机18、19脚相连,形成振荡电路;电容C3通过对地电阻R3连接单片机9脚, 形成复位电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一种智能信报箱系统,使用GTM900串口通信模块与单片机相连,通过短信 内容编码转换,实现自动发送短信通知用户,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人为控制。 2.所述一种智能信报箱系统,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芯片RC522,实现用户身份 认证,实现完全自动安全。 3.所述一种智能信报箱系统,使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可以通过光线的有 无来检测信件,即收即报,使可以在任何天气任何时刻触发开启。 4.所述一种智能信报箱系统,采用分模块设计方法,设计冲孔板布线均匀,使得整 个装置易于拆卸和组装。【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信报箱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图3为电源转换稳压原理图 图4为红外感应原理图 图5为射频识别原理图 图6为液晶显不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光电传感系统,射频识 别系统,自动开锁系统,蜂鸣器报警系统,LED显示系统,独立电源系统,串口通信系统。红 外发射管D2发射出红外线,突然被遮挡时,即有信件投递到信报箱,红外接收管D1不能正 常接收到光线,输出电平信号为〇,,单片机_外部中断,相应触发单片机程序,将接收 信息号码实现十六进制编码,两位一反,号码的最后一位如果为单数,则高位补加 F。通过 Chinese_Unicode.exe文件,使短信内容转换为中文。GSM模块(GTM900)实现短信发送,用 户接收短信通知。 如图2所示,主板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源稳压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中单片机 为STC89C51。18脚、19脚接有振荡电路,其中晶振频率为11.0592MHz。当给单片机加上工 作所需直流电源时,振荡器就开始振荡起来。振荡电路的目的是为单片机工作提供所需的 时钟脉冲信号。其中18脚和19脚分别对地接了一个47pF的电容,目的是防止单片机自激。 同时在9脚也就是RST端外接了一个复位电路,目的是使单片机上电开始工作时,内部电路 从初始状态开始工作。 如图3所示,电源转换稳压通过电源转换LM2596模块做降压处理,使电源降到5V 要求电压,L2596稳压模块使稳定,给STC89C51单片机供电,再经过AM1117-3. 3将5V电源 降成3. 3射频识别芯片RC522所需电源。 如图4所示,红外感应系统由红外发射管D2和红外接收管D1作为传感器,红外发 射管D2发射出红外线,光线突然被遮挡时(即有信件投递到信报箱),红外接收管D1不能 正常接收到光线,输出电平信号为〇,单片机_外部中断,相应触发单片机程序。 如图5所示,显示用户取信件时集成在信报箱门上的RFID系统阅读器通过发射天 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 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 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 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单片机进行相关处理,单片机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 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门锁电机控制系统动作,从而实现 箱门的开关。 如图6所示,LED显示模块是IXD162液晶屏,列扫描采用三极管放大电流,加大扫 描强度,提高点阵屏亮度。整个显示过程为先移出1个列数据信号,再移一个行信号,最后 重复完成16行扫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 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 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信报箱系统,其特征是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和单片机技术实现信报箱的智能管理;其组成包括单片机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射频识别开锁系统,蜂鸣器报警系统,LED显示系统,独立电源系统,GSM通信系统;其中红外感应模块连接单片机系统12脚;射频识别开锁模块1,2,3,4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系统21‑25脚;GSM通信模块1,2脚连接单片机系统10,11脚;LED显示8‑14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系统32‑29脚,4,5,6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的27,26,28脚;蜂鸣器报警模块连接单片机的13脚;1)所述射频识别开锁模块电路包括:芯片RC522,8脚接供电电源为3.3V,1,2,3,4,7脚分别与单片机21,22,23,24,25脚相连,5脚悬空,6脚接地;电磁继电器G8P‑1C4P,4脚接PNP三极管S8550的集电极,5脚接地,以及其转换开关;三极管基极接电阻R6并与单片机14脚相连;2)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管D2,阳极接VCC,接电阻R5,接GND;红外接收管D1,阴极接电阻R4,接VCC,阳极接GND;3)所述蜂鸣器报警模块电路:蜂鸣器与PNP三极管S8550集电极连接,三极管发射极接VCC,三极管基极接电阻R7并与单片机13脚相连;4)所述独立电源模块包括:通过电源转换LM2596模块做降压处理,使电源降到12V要求电压,L2596稳压模块使稳定,再经过AM1117‑3.3将12V电源降成3.3射频识别所需电源;5)所述GSM通信模块包括:GTM900串口通信模块,1,2脚分别接到单片机的10,11脚,3脚接地,4脚接VCC;6)所述LED显示模块电路:LCD1602液晶屏显示,1脚接地,2脚接VCC,3脚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8‑14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系统32‑29脚,4,5,6脚分别连接单片机的27,26,28脚,15脚接VCC,16脚通过一个电阻R2接地;7)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其电路晶振连接连个对地电容C1、C2与单片机18、19脚相连,形成振荡电路;电容C3通过对地电阻R3连接单片机9脚,形成复位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洪峰刘泽田张晓星周立徐壮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