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通建专利>正文

自助式自主容量垃圾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653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助式自主容量垃圾收集器,具有基座和竖直设置在基座上方的筒体,其特征是在筒体内设置有筒状内衬,所述筒状内衬和筒体的底部均具有开口,筒状内衬活动套置在筒体内,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所述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位于筒体和筒状内衬之间,在基座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二根立柱,所述立柱套置于筒体上开设的竖向通孔内,在筒体与立柱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本装置具有自助式容量调节、自主容量的优点。它能够防止因垃圾装载过量而溢出,且不会在清运作业过程中产生扬尘和过大的噪音,用途十分广泛。它具有容量上自助、自主收缩与扩张的功能,为实现垃圾清运作业机械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收集器。
技术介绍
现有垃圾收集装置常见的大致有两类1、收集垃圾的固定建筑物,如固定垃圾池(有适地圈围的、挖地下沉的、拱搭悬空的)、垃圾中转站、垃圾收转房等,此类形式规模相对较大,势必占地,既然占地,继而在建构铺点上就难以有适度方便的密度;另外,垃圾集中量大还会产生诸多危害。2、各种材质的垃圾收集容器,如桶、箱等,其在铺点布设上密度可以机动自由,但由于容器容积的固化,过量的垃圾四处散落,有的桶式收集容器虽然施行了机械化清运,但其采用的倾倒式清运方式噪音严重,扬尘严重,更多的桶式收集容器采用了内置塑料袋,克服了制噪与扬尘,但收集作业难以实现机械化。因此,现有的垃圾收集装置均存在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随机自主改变收集器体积、有利于机械化清运并完全克服上述收集装置缺陷的垃圾收集器。本技术的自助式自主容量垃圾收集器具有基座和竖直设置在基座上方的筒体,其特征是在筒体内设置有筒状内衬,所述筒状内衬和筒体的底部均具有开口,筒状内衬活动套置在筒体内,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所述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位于筒体和筒状内衬之间,在基座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二根立柱,所述立柱套置于筒体上开设的竖向通孔内,在筒体与立柱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在本技术中,筒体实际上是活动套置在立柱上的,当将筒体和立柱之间的锁定结构松开时,筒体就能够沿着立柱上下运动,当将锁定结构锁闭时,筒体就被定位在立柱的某一高度上。此处,立柱的数量可以是二根或二根以上,如三根或四根等。设置于筒体与立柱之间的锁定结构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该锁定结构可以由分别设置于立柱侧壁上的凹槽和筒体上的弹力卡构成,当让弹力卡脱离立柱上的凹槽时,就可以让筒体沿立柱上升或下降,当让弹力卡伸入立柱上的某一凹槽时,筒体就被定位于某一高度。当然,若将上述锁定结构中的弹力卡换成插销时,就构成了另一种锁定结构形式。在本技术中,所说的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也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它既可以是挂钩或挂钉等钩挂结构,也可以是夹子等类似部件构成的夹持结构。在使用本技术的垃圾处理器之前,可以先让筒体处于较低的位置,并将筒状内衬从筒体中取出,在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上固定好管状塑料膜。本技术垃圾收集器所使用的管状塑料膜是一种往复折叠、数层摞积呈管状且两端均为敝口的管状塑料膜,其拉直后的长度远远大于垃圾器的筒体长度。在固定管状塑料膜时,可以将管状塑料膜的上端固定在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上,用绳索或铅丝等类似捆扎件将管状塑料膜的下端开口扎紧,形成一个封闭的袋底。在固定好管状塑料膜之后,将筒状内衬放入筒体内。此时,管状塑料膜的膜体就位于筒体和筒状内衬之间,管状塑料膜的袋底则位于基座的上表面。当用户将垃圾从收集器的上方倾入时,垃圾会经筒状内衬而到达底部已被扎紧的管状塑料膜内。若盛入的垃圾较多,垃圾的上表面已接近筒体的上缘,则可操作上述锁定结构并上提筒体,让筒体沿立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被定位。由于垃圾的重力作用,管状塑料膜的袋底仍然位于基座的上表面不动,但管状塑料膜的上部则随筒体向上运动,管状塑料膜在筒体内的伸展长度相应增加,垃圾的盛装空间也就相应增大,亦即收集器的容量被增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地调节筒体的上升高度,达到自由调节收集器容量的目的。当需要卸出垃圾时,可以将筒体升高至适当位置,在筒体下端与基座上表面之间的空隙处进行操作,即用捆扎件将垃圾上方的膜体部位捆扎后,再将膜体从捆扎部位的上方切割或剪断,从而取出捆扎好的且盛装有垃圾的膜体。此后,再将遗留在筒体内的管状塑料膜底部捆扎好而形成新的袋底(当然也可在进行上述切割操作之前先捆扎好袋底),把筒体重新下降至初始的较低位置,即可继续正常使用垃圾收集器。此后,当需要增大收集器容量和卸出垃圾时,均可参照上述方式操作。待筒体内固定的管状塑料膜用完后,就可按前述方式重新固定新的管状塑料膜。在本技术中,为了让筒体的上升操作过程更为省力,还可以在基座上设置对筒体施以向上推力的弹簧或杠杆等类似助力结构。当然,也可以在筒体的下部设置切割刀片或剪刀等类似剪切结构,以便于对管状塑料膜实施切割。同时,还可以在基座或筒体上设置储物斗(如翻斗或抽斗),以利于放置捆扎件等。此外,还可以在筒体上设置筒盖等常规部件。就本技术中筒体和筒状内衬的横截面形状来说,既可以采用圆筒形,也可以采用方筒形或其它形状。筒体和筒状内衬均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作。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技术的垃圾收集器具有如下优点1、自助式容量调节,即当观察到垃圾收集器已经装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轻松地将收集器的筒体向上提升(提升高度自主),再生出一定容量的空间,继续装纳原箱体本身不能装纳的垃圾;2、自主容量,即当施行约定的或例行的垃圾清运作业时,而收集器内的垃圾存量仅为收集器容积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其它比例,本垃圾收集器可根据实际需求将收集器活动箱体底部提升至略高于实际垃圾体积的高度实施捆扎并剪断管状塑料膜,随机实现自主容量。本技术的垃圾收集器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垃圾装载过量而溢出,且不会在清运作业过程中产生扬尘和过大的噪音,它广泛适用于家庭及宾馆、饭店、医院、车站、码头等等公共场所,甚或废弃物产生较多较集中的生产加工业、研究实验场所,也特别适用于城镇居民集中的住宅片区。它不仅具有各类垃圾收集装置的优点,而且具有其它各类垃圾收集装置不能具备的技术特点(容量上自助、自主收缩与扩张的技术功能),更有其技术构造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实现垃圾清运作业机械化提供了客观可行的技术支持。本技术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垃圾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的C部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1中筒体的提升状态图。图7是实施例2中垃圾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例3中垃圾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的D--D剖视图。图12是图9的E--E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F部放大图。图14是实施例4中垃圾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G--G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垃圾收集器具有基座1和竖直设置在基座上方的筒体2,其特征是在筒体2内设置有筒状内衬3,所述筒状内衬3和筒体2的底部均具有开口,筒状内衬3活动套置在筒体2内,在筒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4,所述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4位于筒体2和筒状内衬3之间,在基座1上固定设置有二根立柱5,所述立柱5套置于筒体2上开设的竖向通孔内,在筒体2与立柱3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4为固定在筒体内壁上的挂钉。同时,所采用的锁定结构由设置于立柱侧壁上的若干个凹槽6和设置于筒体上的弹力卡7构成,所述立柱上的凹槽6和弹力卡7相配合,所述弹力卡7具有裸露于筒体之外的操作端8。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垃圾收集器时,可以利用上述挂钉将管状塑料膜固定在筒体内壁。当需要调节筒体高度时,可以向外拉动弹力卡7,让弹力卡7的前端退出立柱上的凹槽,再施力使筒体2沿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助式自主容量垃圾收集器,具有基座和竖直设置在基座上方的筒体,其特征是在筒体内设置有筒状内衬,所述筒状内衬和筒体的底部均具有开口,筒状内衬活动套置在筒体内,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所述管状塑料膜固定结构位于筒体和筒状内衬之间,在基座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二根立柱,所述立柱套置于筒体上开设的竖向通孔内,在筒体与立柱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通建
申请(专利权)人:肖通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