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忠利专利>正文

一种秸秆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090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秆打捆机,包括第一箱体,连接在第一箱体的底部的第二箱体和与第一箱体的上部连接的第三箱体,位于第一箱体内的第一反草齿轮,第二反草齿轮,第一变向齿轮和第二变向齿轮,水平安装在第二箱体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三箱体左右两侧的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三输送装置,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条,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三输送装置的第二传动链条,连接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三输送装置的第四传动链条,连接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反草齿轮的第三传动链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打捆机
技术介绍
目前农业上用的各种型号的联合收割机,基本功能都是收割、脱粒、装包几道工序。而对于剩下的秸秆还没有较好的回收方法.主要是用人去收集,打梱,或是任其埋在地里腐烂。为了避免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收集或直接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秸秆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大多使用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打捆机进行收集,而目前所使用的打捆机结构均比较复杂不易操作,且加工困难,成本较高,维修困难,不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打捆机,包括第一箱体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底部的第二箱体2和与第一箱体1的上部连接的第三箱体3,位于第一箱体1内的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第一变向齿轮9和第二变向齿轮10,水平安装在第二箱体2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4,安装在所述第三箱体3左右两侧的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条11,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二传动链条12,连接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四传动链条14,连接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反草齿轮8的第三传动链条13。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包括第一主动轴41,第一从动轴42,通过第一输送带43相连;第二输送装置5包括第二主动轴51,第二从动轴52,通过第二输送带53相连;第三输送装置6包括第三主动轴61,第三从动轴62,通过第三输送带63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轴41上有第一齿轮411,第二齿轮412;所述第二主动轴51上设有第三齿轮511;所述第三主动轴61上设有第四齿轮611,第五齿轮612和第六齿轮613。优选地,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中的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2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第一主动轴41相连;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中的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相连;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中的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1与第一变向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反草齿轮7相连;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第一主动轴41通过第三传动链条13与第二反草齿轮8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主动轴61的第六齿轮613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2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第一主动轴41的第二齿轮412相连;所述第五齿轮612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的第三齿轮511相连;所述第四齿轮61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1与第一变向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反草齿轮7相连;所述第一齿轮411通过第三传动链条13与第二反草齿轮8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以“八”字形倾斜安装在第三箱体3右上侧和左上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有:脱粒后的秸秆通过底座上的通道进入打捆装置中,随着输送装置的转动,秸秆在打捆装置中往复式叠加自然成捆,达到一定体积后,自动将箱体三顶起,随着输送带一将成捆后的秸秆输送到外面进行下一步的收集。本实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秸秆收集过程中省时省力;加工容易,成本较低,易于维修,可以普遍实施,适合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秸秆打捆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三箱体;4.第一输送装置;5.第二输送装置;6.第三输送装置;7.第一反草齿轮;8.第二反草齿轮;9.第一变向齿轮;10.第二变向齿轮;11.第一传动链条;12.第二传动链条;13.第三传动链条;14.第四传动链条;41.第一主动轴;42.第一从动轴;43第一输送带;51第二主动轴;52.第二从动轴;53第二输送带;61.第三主动轴;62.第三从动轴;63第三输送带;411.第一齿轮;412.第二齿轮;511.第三齿轮;611.第四齿轮;612.第五齿轮;613.第六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秸秆打捆机,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第三输送装置6、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第一变向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传动链条11、第二传动链条12、第三传动链条13、第四传动链条14,所述第二箱体2固接在第一箱体1底部上,所述第三箱体3活接在第一箱体1上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水平安装在第二箱体2底部,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2与第三输送装置6相连,并通过第三传动链条13与第二反草齿轮8相连,所述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以“八”字形倾斜安装在第三箱体3右上侧和左上侧,第二输送装置5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第三输送装置6相连,第三输送装置6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1与第一变相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反草齿轮7相连,所述的第一传动链条11一端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相连。第一输送装置4包括第一主动轴41、第一从动轴42和第一输送带43,所述第一主动轴41、第一从动轴42设置在第二箱体2两端,第一主动轴41通过第三传动链条13与第二反草钉齿轮8相连,通过第一输送带43与第一从动轴42相连;第二输送装置5包括第二主动轴51、第二从动轴52和第二输送带53,所述第二主动轴51、第二从动轴52安装在箱体3右上部,第二主动轴51通过第二输送带53与第二从动轴52相连;第三输送装置6包括第三主动轴61、第三从动轴62和第三输送带63,所述第三主动轴61、第三从动轴62安装在箱体3左上部,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2与第一主动轴41相连,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第二主动轴51相连,通过第三输送带63与第三从动轴62相连,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1与第一变向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反草齿轮7相连。如图2至图4,第一主动轴41上设有第一齿轮411、第二齿轮412;第二传动主轴51上设有第三齿轮511;第三传动主轴61上设有第四齿轮611、第五齿轮612、第六齿轮613。第一链条11与第四齿轮611连接,所述第六齿轮613通过第二链条12与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11通过第三链条13与第二反草齿轮8连接,所述第五齿轮612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第三齿轮511连接。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将秸秆打捆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第一箱体1左侧与联合收割机的秸秆出口处对接,第一传动链条11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连接,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启动,带动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第一变向轮9、第二变向轮10、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使得第一反草齿轮7和第二反草齿轮8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第三输送装置6朝一个方向循环转动,通过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的反向转动将秸秆推送到第一输送装置4上,从而使秸秆做往复循环运动,自燃形成捆状,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将第三箱体3右侧顶起,随着第一输送带43的输送方向输送到打捆机外。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施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底部的第二箱体(2)和与第一箱体(1)的上部连接的第三箱体(3),位于第一箱体(1)内的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第一变向齿轮(9)和第二变向齿轮(10),水平安装在第二箱体(2)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4),安装在所述第三箱体(3)左右两侧的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条(11),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二传动链条(12),连接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四传动链条(14),连接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反草齿轮(8)的第三传动链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底部的第二箱体(2)和与第一箱体(1)的上部连接的第三箱体(3),位于第一箱体(1)内的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第一变向齿轮(9)和第二变向齿轮(10),水平安装在第二箱体(2)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4),安装在所述第三箱体(3)左右两侧的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条(11),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二传动链条(12),连接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四传动链条(14),连接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反草齿轮(8)的第三传动链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包括第一主动轴(41),第一从动轴(42),通过第一输送带(43)相连;第二输送装置(5)包括第二主动轴(51),第二从动轴(52),通过第二输送带(53)相连;第三输送装置(6)包括第三主动轴(61),第三从动轴(62),通过第三输送带(63)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轴(41)上有第一齿轮(411),第二齿轮(412);所述第二主动轴(51)上设有第三齿轮(511);所述第三主动轴(61)上设有第四齿轮(611),第五齿轮(612)和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利林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林忠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