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扎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染色面料按照生产图案要求折叠;(2)根据生产图案要求制作染色部件,并将所述染色部件捆扎在所述步骤(1)折叠后的待染色面料上进行定位,得面料1;(3)将所述面料1进行活性染色,加碱固色,并用常温水洗一道,得面料2;(4)拆除所述面料2上的所述染色部件,皂洗两次,水洗,加酸中和,烘干,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扎染缝制繁琐,针孔较多影响美观的缺点,采用了将面料按照生产需要折叠后利用染色部件快速捆扎,并配合优选的扎染工艺步骤以及参数,最终所得产品图案活络自然,布面完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扎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扎染是我国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捆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常规的扎染是以针线折叠成一定图案后进行染色,手工针线缝制繁琐,耗费人力,且染后图形面料针孔较多,尤其密实材质针孔较明显成小洞,影响布面美观,如图Ι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式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染色面料按照生产图案要求折叠;(2)根据生产图案要求制作染色部件,并将所述染色部件捆扎在所述步骤(1)折叠后的待染色面料上进行定位,得面料1 ;(3)将所述面料1进行活性染色,加碱固色,并用常温水洗一道,得面料2 ;(4)拆除所述面料2上的所述染色部件,皂洗两次,水洗,加酸中和,烘干,即得。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色部件为竹席块。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为将所述待染色面料按照屏风折叠法或九宫格折叠法进行折叠。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活性染色的浴比为1:49?5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的活性染色为将所述面料1放在染缸中,加入中温型活性染料,0WF值为3?4%,升温至49?51°C后保温9?11分钟,加入元明粉促染,升温至64?66°C保温39?41分钟。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元明粉的添加量为30?50g/l。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温型活性染料为活性红Remazol-Red 3BS,活性黄Remazol-Yellow 3RS 和活性蓝 Levafix-Blue CA。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的加碱固色为加入纯碱15?20g/l在64?66 °C下进彳丁 49?51分钟。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的两次皂洗分别为:第一次皂洗:在89?91 °C的条件下进行9?11分钟,皂洗剂用量为1?2g/l ;第二次皂洗:在84?86°C的条件下进行9?11分钟,皂洗剂用量为0.5?lg/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为在80?85°C的条件下烘干。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以及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扎染缝制繁琐,针孔较多影响美观的缺点,采用了将面料按照生产需要折叠后利用染色部件快速捆扎,并配合优选的扎染工艺步骤以及参数,最终所得产品布面完整,美观;而选用竹席块作为染色部件,则柔韧度更强,下水不易变形,扎染后图案更加活络自然。【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现有扎染技术以及所得布料效果图,其中图l_a为现有扎染法,图l_b为现有扎染法所得布料效果;图2为实施例1中染色布料折叠形状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染色部件的定位位置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所得产品效果图;图5为实施例4中染色布料折叠形状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所得产品效果图;图7为实施例5折叠形状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5所得产品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原料以及设备全部为市售普通原料、设备。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染色面料按照生产图案要求折叠;(2)根据生产图案要求制作染色部件,并将所述染色部件捆扎在所述步骤(1)折叠后的待染色面料上进行定位,得面料1 ;(3)将所述面料1放在染缸中,加入中温型活性染料,0WF值为3?4% (根据颜色的深浅调整用量),升温至49?51°C后保温9?11分钟,缓缓加入元明粉30-50g/l促染(根据颜色的深浅调整用量),升温至64?66°C保温39?41分钟,上述活性染色过程的浴比为1:49?51 ;缓慢加入纯碱15?20g/l,在64?66°C下进行49?51分钟固色,常温水洗一道,得面料2 ;(4)拆除所述面料2上的所述染色部件,在89?91°C的条件下先皂洗(皂洗剂为中山汉科的HD705E皂洗剂,用量为1?2g/l)9?11分钟,再在84?86 °C的条件下皂洗(皂洗剂为中山汉科的HD705E皂洗剂,用量为0.5?lg/1) 9?11分钟,用69?71°C热水洗后加冰醋酸将pH值调至6?7,在烘干机里进行80?85°C烘干(可根据不同材质或厚度的布料进行温度的选择),即得。上述步骤(1)中的面料折叠方式,以及步骤(2)中的染色部件大小,数量,以及定位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需要进行改变,如折叠方式可采取屏风折叠法,也可以采取九宫格折叠法,米字格式折叠法等。实施例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染色面料按照平行方向,采取屏风折叠法折叠为长条形(见图2),上述屏风折叠法为将布料按照平行或对角方向折叠成屏风褶;(2)选用2.5X1.3X0.3CM大小的家用竹席块(染色部件),并将竹席块每隔一段距离捆扎在所述步骤(1)折叠后的待染色面料上进行定位(见图3),得面料1 ;(3)将面料1放在染缸中,加入中温型活性染料(德司达公司的活性红Remazol-Red 3BS,活性黄Remazol-Yellow 3RS和活性蓝 Levafix-Blue CA),0WF值为 3%,升温至50°C后保温10分钟,缓缓加入元明粉30g/l促染,升温至65°C分钟保温40分钟,上述活性染色过程的浴比为1:50 ;缓慢加入纯碱15g/l,在65°C下进行50分钟固色,常温水洗一道,得面料2;(4)拆除面料2上的染色部件,在90°C的条件下先皂洗(皂洗剂为中山汉科的HD705E皂洗剂,用量为lg/1) 10分钟,再在85°C的条件下皂洗(皂洗剂为中山汉科的HD705E皂洗剂,用量为0.5g/l) 10分钟,用70°C热水洗后加冰醋酸将pH值调至6?7,在烘干机里进行85°C烘干(可根据不同材质或厚度的布料进行温度的选择),即得。实施例1所得产品效果图(见图4),其图案活络自然,体现产品特殊风格,且布面平整无针孔,不影响美观。实施例2一种,其步骤以及原料中,除以下原料的用量不同:添加活性染料的0WF值为4%,元明粉的添加量为50g/l,纯碱的添加量为20g/l,第一次皂洗剂添加量为2g/l以及第二次皂洗剂的添加量为lg/1,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其步骤以及原料中,除以下原料的用量不同:添加活性染料的0WF值为3.5%,元明粉的添加量为40g/l,纯碱的添加量为18g/l,第一次皂洗剂添加量为1.5g/l以及第二次皂洗剂的添加量为0.8g/l,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种,其步骤中,除面料折叠为按对角方向,采取屏风折叠法折叠成长条形,以及竹席块定位位置与实施例1不同(见图5),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所得布料效果图如图6。实施例5一种,其步骤中,为采用木条作为染色部件,且面料折叠方式为九宫格折叠法,以及木条定位与实施例1不同(见图7),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所得产品见图8。从图Ι-b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采取手工针线缝制扎染所得产品针孔多,影响布面美观;而从图4,图6,图8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得产品平整无针孔,图案自然美观,其中实施例1?4所用竹席块较实施例5所用木条柔韧度更强,且下水后不易变形,扎染后的花纹也更加活络自然。本专利技术操作工序简便,可降低手工针线缝制扎染的繁琐工序,也可减少传统手工针扎针孔较多的缺点,可做出活络自然的图案装饰点缀围巾、成衣底边,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扎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染色面料按照生产图案要求折叠;(2)根据生产图案要求制作染色部件,并将所述染色部件捆扎在所述步骤(1)折叠后的待染色面料上进行定位,得面料1;(3)将所述面料1进行活性染色,加碱固色,并用常温水洗一道,得面料2;(4)拆除所述面料2上的所述染色部件,皂洗两次,水洗,加酸中和,烘干,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守雨,覃治国,邓达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建轩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