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行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885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出行位机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包括前模板及前模仁,前模板一侧固定有铲机,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仁、行位机构和顶出机构,后模仁与后模板固定连接,行位机构通过滑动装置与后模板相连接,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及行位镶件,行位座与行位镶件之间设有弹针装置,弹针装置包括弹针、弹簧和弹针压块,弹针一端贯穿行位镶件且与行位镶件通过弹簧相连接,另一端贯穿行位座与弹针压块相连接,弹针压块外侧与铲机内侧相顶触,顶出机构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和顶杆,顶杆与滑动装置连接。采用该机构脱模时不会在产品重要外观面上残留夹线,而且无需增加其他垃圾料,可以节省后加工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出行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顶出行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注射动作结束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对于不带通孔的筒、壳类塑料制件,脱模推出时还需克服大气压力。在注射模中,将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水口料)从模具中安全无损坏地推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也叫顶出机构或推出机构。安全无损坏是指脱模时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不粘模,无顶白,顶针位置位不影响塑件美观。对于产品上不能留下顶针痕迹的产品,普遍的做法是在产品边沿增加如入水口样的垃圾料把用于下顶针来达到使产品脱模的目的。由于要在产品边沿增加入水口,导致产品切削水口的工作增加,产品边沿会残留切削水口的痕迹,影响产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塑产品脱模的顶出行位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顶出行位机构,包括可开合的前模和后模,前模包括前模板及与前模板固定的前模仁,前模板一侧固定有铲机,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仁、行位机构和顶出机构,后模仁与后模板固定连接且其位置与前模仁相对应,行位机构通过滑动装置与后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出行位机构

【技术保护点】
顶出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开合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板及与所述前模板固定的前模仁,所述前模板一侧固定有铲机,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仁、行位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后模板固定连接且其位置与所述前模仁相对应,所述行位机构通过滑动装置与所述后模板相连接,所述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及与其固定连接的行位镶件,所述行位座与所述行位镶件之间设有弹针装置,所述弹针装置包括弹针、弹簧和弹针压块,所述弹针一端贯穿所述行位镶件且与所述行位镶件通过所述弹簧相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行位座与所述弹针压块相连接,所述弹针压块外侧与所述铲机内侧相顶触,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和固定在所述顶针底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顶出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开合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板及与所述前模板固定的前模仁,所述前模板一侧固定有铲机,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仁、行位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后模板固定连接且其位置与所述前模仁相对应,所述行位机构通过滑动装置与所述后模板相连接,所述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及与其固定连接的行位镶件,所述行位座与所述行位镶件之间设有弹针装置,所述弹针装置包括弹针、弹簧和弹针压块,所述弹针一端贯穿所述行位镶件且与所述行位镶件通过所述弹簧相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行位座与所述弹针压块相连接,所述弹针压块外侧与所述铲机内侧相顶触,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和固定在所述顶针底板上的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槽镶块和设于所述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明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标一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