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813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薄型继电器。现有的继电器具有轭铁/铁芯限位不够可靠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型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线圈架、轭铁和衔铁,其中轭铁为一体式结构且轭铁包括一个铁芯部和设置在铁芯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所述线圈架包括一个向上敞口设置的安装槽和一个定位孔,所述衔铁可摆动的安装在基座内;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静簧片和可随衔铁摆动而摆动的动簧片,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静簧片上设置有与动簧触点对应的静簧触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继电器,属于电子器件领域。
技术介绍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现有的继电器上通常设有静簧片、动簧片、壳体、推动片和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线圈架、轭铁、引线脚、衔铁和轭铁,线圈架上饶有线圈,线圈通过引线脚与外部电源连接,当线圈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线圈由于瞬间的脉冲电流信号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使推动片运动,从而控制动簧片与静簧片的开闭。现有的继电器具有以下缺点:1、轭铁/铁芯限位不够可靠,线圈架对轭铁/铁芯两侧的限位效果不理想,绕制线圈时,统一批次的轭铁/铁芯位置差异较大,会影响同批次产品的稳定性,增加了绕线难度;2、现有的继电器,推动卡和衔铁为一体式结构,因而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制造难度提升,影响其成本控制;3、现有技术中,斜铁通常通过铆接方式进行安装,其装配效率较低,稳定性不佳;4、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通常位于同一腔体内,定位精度较差,产品稳定性较差,且难以达到介质耐压的要求;5、静簧片定位安装时,误差较大,影响静簧片与动簧片的配合。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05月04日,授权公告号为CN 101425430 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超薄型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件、磁路部件、底座;该接触部件和该磁路部件对应配合安装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该磁路部件的轭铁/铁芯为一具有倒U形形状的整体式结构件;该磁路部件的线圈架的底端沿着其绕线管的轴线设有一长条开口,绕线管的长条开口向两侧延伸通出而使该线圈架的底端成一可用来嵌入轭铁/铁芯的开口向下的同通槽,该通槽对应于绕线管段的槽沿内侧设有用来防止嵌入的轭铁/铁芯掉出的凸起结构;该轭铁/铁芯的U形底嵌入线圈架的通槽并由通槽槽沿的凸起结构所卡置;该线圈架设有用来定位衔铁组件的头部的定位部,该定位部为设置于线圈架的一侧通槽壁的缺口以从三个方向对衔铁组件的头部进行限位。这种超薄型电磁继电器的轭铁/铁芯限位不够可靠,线圈架对轭铁/铁芯两侧的限位效果不理想,绕制线圈时,统一批次的轭铁/铁芯位置差异较大,会影响同批次产品的稳定性,增加了绕线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装配方便的超薄型继电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薄型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线圈架、轭铁和衔铁,其中轭铁为一体式结构且轭铁包括一个铁芯部和设置在铁芯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所述线圈架包括一个向上敞口设置的安装槽和一个定位孔,轭铁的铁芯部安装在安装槽内,第一延伸段穿设过定位孔并受定位孔的限位,所述衔铁可摆动的安装在基座内,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分别与衔铁对应;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静簧片和可随衔铁摆动而摆动的动簧片,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静簧片上设置有与动簧触点对应的静簧触点。轭铁为一体式结构,即轭铁与铁芯结合为一体,加工、装配更加方便,成本降低;轭铁的铁芯部通过安装槽单向安装,安装更加方便,第一延伸段穿设过定位孔并受定位孔的限位,由于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因而第一延伸段在铁芯的长度方向上受限位后,轭铁整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即被固定,其定位更加准确,同批次轭铁的位置相对固定,稳定性更高,绕制线圈时,由于轭铁的铁芯部在其长度方向上受定位,因而绕制更加方便,无需对铁芯部单独进行装夹固定。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推动卡,该推动卡可拆卸的安装在衔铁上,推动卡包括一个用于推抵动簧片的推抵部。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衔铁与推动卡为分体式结构,模具精度要求降低,加工更加方便,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座上具有用于容纳衔铁的一号腔,所述线圈架固定在基座上并包括一个上转轴孔,基座上具有一个与上转轴孔对应的下转轴孔,所述衔铁上具有安装在上转轴孔的上转轴和安装在下转轴孔的下转轴。衔铁通过上述方式安装,装配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二号腔,接触系统位于该二号腔内,所述一号腔和二号腔之间设置有隔离板并使一号腔和二号腔分隔开,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供推抵部穿过的窗口。一号腔和二号腔通过隔离板分隔设置,因而接触系统与磁路系统相分隔,可达到3000VAC介质耐高压的要求,且这种结构装配更加方便,磁路系统与接触系统可分别进行安装,安装时的精度要求降低,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静簧片上设置有插接片,基座中具有插接槽,该插接槽设置在垂直于隔离板的方向上。静簧片一端设置静簧触点,其相对的另一端通过插接片插接固定在基座上,套装外壳后,静簧片完成固定,插接片受外壳限位而不会从插接槽内脱出,其安装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定位卡口,所述静簧片上在与插接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该定位块卡入定位卡口进行定位。静簧片的插接片完成插接后,将静簧片上的定位块卡入定位卡口,从而可防止静簧片发生偏转,使静簧触点安装不到位,影响其与动簧触点的配合。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用于对第一延伸段进行定位的限位孔,所述第一延伸段延伸进入一号腔且其末端卡入限位孔内,所述基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轭铁上位于第二延伸段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卡在限位槽内。上述结构用于限位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使得安装精度更高。本专利技术所述线圈架包括绕线部,该绕线部两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设置,方便进行绕制线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轭铁为一体式结构,即轭铁与铁芯结合为一体,加工、装配更加方便,成本降低;轭铁的铁芯部通过安装槽单向安装,安装更加方便,第一延伸段穿设过定位孔并受定位孔的限位,由于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因而第一延伸段在铁芯的长度方向上受限位后,轭铁整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即被固定,其定位更加准确,同批次轭铁的位置相对固定,稳定性更高,绕制线圈时,由于轭铁的铁芯部在其长度方向上受定位,因而绕制更加方便,无需对铁芯部单独进行装夹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超薄型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超薄型继电器去掉外壳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线圈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线圈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衔铁与推动卡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0是衔铁与推动卡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1是静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轭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动簧片与静簧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线圈架、轭铁和衔铁,其中轭铁为一体式结构且轭铁包括一个铁芯部和设置在铁芯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所述线圈架包括一个向上敞口设置的安装槽和一个定位孔,轭铁的铁芯部安装在安装槽内,第一延伸段穿设过定位孔并受定位孔的限位,所述衔铁可摆动的安装在基座内,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分别与衔铁对应;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静簧片和可随衔铁摆动而摆动的动簧片,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静簧片上设置有与动簧触点对应的静簧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凡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