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建亨专利>正文

电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883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于单手操作,以置换不同插接接口之电性连接器。在一转接本体的前端设有一颈压部,腹部设有一腹托部,配合一嵌接本体上表所设的推切面,形成三点的力向支持,分别可提供手指拿捏,以及方便拇指作力于嵌接本体,形成至少三个方向的操作力系,可切动嵌接本体进出于转接本体的颚接槽,嵌接本体前端设有插头,它经由导引机构可对正组卸于转接本体的插座,藉由单手操作,以改变不同插接接口之置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利于单手操作,以置换不同插接接口之电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信息器材总类繁多,以此提供连接讯号或电力的连接装置,如插头或插座,也会因不同器材的形体大小而有大小变化,如标准的电性插接座,或微小型的电性插接座,或有更细薄型的电性插接座,不管其插接座的规格如何不同,但各种信息器材之间,相通有一可交互的通讯协议,但连接器所只能相互组合在相同尺寸规格的插接装置,无法变大或变小,则是市面上,有某种连接器,复合有不同规格,使至少能有二种规格变化使用之功能插头,如中国台湾专利导接端子140339845号,以及导接端子140342092,该等设计为在转换本体的前端设有一插头,内部设有一不同接口的插座,提供不同接口的插头所转接,但该转接的方式,只将本体与后方插头做驳接,组合时必须双手操作,且要对正角度,才能让本体转接另一接口的插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单手操作,以置换不同插接接口之电性连接器,由导引机构可对正组卸,不同插接接口的插头连接。本技术是这样的,一种电性连接器,它包含有:一长条状的转接本体,前端经一颈压部设有一工作操作方向与转接本体的纵身线为平行的插头,下腹为一腹托部,后背设有一斗型的颚接槽,其中颚接槽为由一截面墙体,二侧与纵身线平行向后延伸有二侧颊板,底缘向后水平延伸有一下颚板,下颚板的二侧,向上垂直结合二侧颊板的内表面;一导引机构,藉由上述二侧颊板和下颚板的内表互对所组成;一与插头不同插接接口规格的插座,插拔方向平行于纵身线,设于上述截面墙体的屏面,开口朝向颚接槽;转接本体二侧所设的侧颊板后端,横向对称开设有二长状平行于纵身线的二纵向滑槽,以构成一驳接部;一嵌接本体,下表为一底面,前端设有可与上述插座插接之插头,插头经由一电线向外导通电性,嵌接本体的背上设有一推切面,二侧设有与上述二侧颊板内面可平面活动配合的二侧端面,在二侧端面后侧,设有可滑转于上述二纵向滑槽的二榫头,其中榫头所在高度位置为嵌接本体组合入颚接槽之后,可供嵌接本体的底面,与转接本体的下颚板上表面二者可相贴活动配合时的高度位置,以及嵌接本体的宽度小于颚接槽的二侧颊板内面互对跨距,而可活动配合,和插头的截向位置为嵌接本体组合入颚接槽之后,可对正插置于插座的位置。所述的在下颚板的纵向中心,设有一对正导沟。—种电性连接器,它包含有:一长条状的转接本体,朝前设有一颈压部,颈压部平行纵身线朝前设有一插头,转接本体底部为一腹托部,上背开设有一颚接槽,颚接槽由一截向的截面墙体,二侧往后延伸有二侧颊板,二侧颊板后端横向同轴对称分别开设有二驳接孔;一纳接扣孔,设于截面墙体的上缘;一半开型插座,位于颚接槽近于截面墙体的角落,并使所设导接端子朝上露出;一嵌接本体,朝前对正上述半开型插座的位置,设有一插头,嵌接本体二侧设有二榫头,二榫头分别驳接在二侧颊板的驳接孔,并形成一可导引嵌接本体进行摆转的导引机构,使嵌接本体的插头可因摆转而压接或退开转接本体的半开型插座;一滑切指板,朝前设有一穿扣板,可进出切扣在上述的纳接扣孔,以及滑切指板的底部设有一滑楔,活动结合在嵌接本体上表所设的牵引槽沟,滑切指板受牵引槽沟导引相对嵌接本体作前后滑置,往前可带动所设的穿扣板切扣在转接本体的纳接扣孔。所述的滑切指板的前端可经一遮盖板连接穿扣板,遮盖板可形成遮盖作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性连接器的置换型态,为在长状的转接本体,前端设有一插头,下腹设为一腹托部,背后设有一斗型的颚接槽,斗型的颚接槽由一截面墙体及两侧的侧颊板、侧颊板和底部的下颚板所围构形成,截面墙体设有与插头不同接口的插座,以及颚接槽的后端驳接一嵌接本体,嵌接本体前端设有与插座可结合的插头,利用一设于颚接槽的导引机构机构性直线性滑动导引,使嵌接本体可依纵身线,平行直线滑动插拔组合于转接本体。本技术为该嵌接本体可受一对正导沟设于下颚板的纵线中央,导引嵌接本体前端走向,可更精确的对正角位与转接本体组卸。本技术为该驳接部所设的纵向滑槽,经由一前后具二点支持的腰型榫头滑置,形成二点滑切导引机构,滑槽向后可延伸有一弧状的曲型导槽,曲型导槽的后端垂直结合有一转向槽,提供腰形截面的榫头所滑切,如此形成导引机构,以得自我导引作用,可对正与转接本体组卸。本技术为提供一单轴式翻转导引机构,配合半开型的插座及一滑切指板滑切锁定,利便单手操作嵌接本体弧摆组卸。本技术由导引机构可对正组卸,不同插接接口的插头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接本体与嵌接本体结合关系图。图2为本技术嵌接本体受导引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单手组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接本体与嵌接本体结合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转接本体与嵌接本体结合侧示图。图6为本技术单手退卸嵌接本体操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嵌接本体退开角位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嵌接本体退开转为它用示意图。图9为图7状态恢复组合操作施力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下颚板开设对正导沟俯视图。图11为图1之另种驳接部实施图。图12为本技术由驳接部自体形成导引机构之侧示图。图13为依图12结构退开嵌接本体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驳接导引结构关系图。图15为图14之组合过程示意图。图16为图14之组合过程完成图。图17为本技术插头裸出位置示意图。符号说明:转接本体I驳接部10信息机100颈压部11腹托部12下托110插头13插座14导接端子140应力槽161切扣点162切扣点163定位口 164颚接槽15导引机构150轴体151下颚板16侦_板17侦_板18对正导沟160纵向滑槽170纵向滑槽180导柱20嵌接本体2插头21电线22侦U端面23侧端面24推切面25榫头230榫头240底面26滑沟27曲型导槽172转向槽173截面墙体19半开型插座141上表体200牵引槽沟201滑切指板3遮盖板31推切板32滑楔33穿扣板34驳接孔191驳接孔192纳接扣孔193【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实施结构及动作请参阅图示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利用一长条状的转接本体1,前端上表设有一可供食指按压之颈压部11,平行转接本体I纵向线朝外设有一插头13,转接本体I的上背部开设有一开口向上及后的颚接槽15,颚接槽15的前端为一截面墙体19,截面墙体19幅面设有一与插头13不同插接接口且为背对的插座14,以及转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长条状的转接本体,前端经一颈压部设有一工作操作方向与转接本体的纵身线为平行的插头,下腹为一腹托部,后背设有一斗型的颚接槽,其中颚接槽为由一截面墙体,二侧与纵身线平行向后延伸有二侧颊板,底缘向后水平延伸有一下颚板,下颚板的二侧,向上垂直结合二侧颊板的内表面;一导引机构,藉由上述二侧颊板和下颚板的内表互对所组成;一与插头不同插接接口规格的插座,插拔方向平行于纵身线,设于上述截面墙体的屏面,开口朝向颚接槽;转接本体二侧所设的侧颊板后端,横向对称开设有二长状平行于纵身线的二纵向滑槽,以构成一驳接部;一嵌接本体,下表为一底面,前端设有可与上述插座插接之插头,插头经由一电线向外导通电性,嵌接本体的背上设有一推切面,二侧设有与上述二侧颊板内面可平面活动配合的二侧端面,在二侧端面后侧,设有可滑转于上述二纵向滑槽的二榫头,其中榫头所在高度位置为嵌接本体组合入颚接槽之后,可供嵌接本体的底面,与转接本体的下颚板上表面二者可相贴活动配合时的高度位置,以及嵌接本体的宽度小于颚接槽的二侧颊板内面互对跨距,而可活动配合,和插头的截向位置为嵌接本体组合入颚接槽之后,可对正插置于插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建亨
申请(专利权)人:项建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