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8711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定位装置、MCU处理器和位置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红外定位装置和MCU处理器供电,所述红外定位装置为红外对管,所述位置信息显示模块为数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人体位置检测采用红外对管器件,简单易于操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精度高、成本低;由于位置信息是高低电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MCU处理器,易于开发与多平台兼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的区域可以扩大和缩小,因为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是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范围确认,制作时可以做大做小。红外对管定位装置采用区域式小范围人体定位,可以拆卸,灵活方便,易于多场地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红外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范围内人体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小范围人体定位装置大多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进行人体位置的的检测,这种技术主要采用人脸生物数据采集及数据建模来进行技术实现,其软件算法复杂、开发周期长、硬件设备成本高、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识别精度。关于人体位置定位装置,我们查到如下专利文献:公告号为CN 102930257 A公布的一种人脸识别的定位装置,该装置需要使用者自身在定位单元中调整好自己的面部位置,以取得好的数据获取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人脸的数据采集不一定会有这么理想的环境进行采集,因此该装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识别精度不准确。公告号为CN 103480137 A公布了一种人机交互的运动追踪装置,该装置组成部分繁多,使用复杂还涉及到标签读取及DSP技术,开发的成本高、适应的范围小。公开号为CN 204217162 U,在应用上只是在家用照明上,且还用到热释电进行人体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不及红外对管定位准确。在人体位置信息的处理上只用AT8952单片机,并没有其他处理器进行处理。公开号为CN 101324662 A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人体红外定位装置及方法,改装置及设计方法采用的是热释电的方式进行人体定位,热释电与红外线方式在原理上不一样,热释电不能做到精准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易于操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精度高、易于开发与多平台兼容、易于多场合定位应用的小范围内人体位置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还包括红外定位装置、MCU处理器和位置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红外定位装置和MCU处理器供电,所述红外定位装置为红外对管,所述位置信息显示模块为数码管。以上所述MCU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以上所述红外对管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上,所述红外固定板装置为四边形,红外对管中的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对边边缘的内侧,且发射管与接收管在同一直线上,发射管之间等距离间隔,接收管之间等距离间隔。以上所述红外对管的信号输出线是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的外侧,并经接线端子与MCU处理器连接,所述接线端子设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外侧边上。本技术装置的定位原理为:红外固定板装置的方形区域即为人体活动的小区域,在这个小区内可以对人的活动位置进行检测,并将位置信息经信号线传与主控模块。人体在区域内活动或静止时红外对管中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被人体反射,红外对管中的接收管就会接收到人体反射过来的红外光。如果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信息时输出为低电平,无红外光信息输出为高电平的话。那么,可以根据对应红外接收管的电平输出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人体在区域的位置。MCU处理器主要执行位置信息的判断和处理,并经接线端子与红外对管装置相连接。当位置信息到达时进行判断是否为位置信息,如果是位置信息在进行下一步的位置确认。如人体位于第一个红外对管之间,第一个红外对管传来位置信息,MCU处理器接收之后确认为位置信息之后,再进行位置判别,判别结果是第一个红外对管的位置信息,那么就知道第一个红外对管之间有人存在。再把判别结果送数码管显示,让检测者知道人体目前处于区域的哪一个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人体位置检测采用红外对管器件,简单易于操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精度高、成本低。2.由于位置信息是高低电平,本技术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MCU处理器,易于开发与多平台兼容。3.本技术检测的区域可以扩大和缩小,因为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是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范围确认,制作时可以做大做小,长度不限定,宽度在2米之内均可实现。红外对管定位装置采用区域式小范围人体定位,可以拆卸,灵活方便,易于多场地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人体位置检测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红外定位装置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模块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MCU处理器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位置信息显示模块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串口通信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的红外定位装置与MCU处理器连接的接线端子电路图。附图标记:1_红外对管,2-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3-接线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还包括红外定位装置、MCU处理器和位置信息显示模块,电源模块为红外定位装置和MCU处理器供电,红外定位装置为红外对管,位置信息显示模块为数码管。MCU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红外对管I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上,红外固定板装置2为四边形,红外对管I中的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对边边缘的内侧,且发射管与接收管在同一直线上,发射管之间等距离间隔,接收管之间等距离间隔。红外对管I的信号输出线是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的外侧,并经接线端子3与MCU处理器连接,接线端子3设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外侧边上。本技术MCU处理器的程序经串口电路下载进单片机,在程序的运行控制下,接收从接线端电路传来的红外对管信号,MCU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计算出结果之后,再送数码管显示,让使用者知道在定位区域内人体所处的位置。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定位装置、MCU处理器和位置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红外定位装置和MCU处理器供电,所述红外定位装置为红外对管,所述位置信息显示模块为数码管,所述红外对管(I)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上,所述红外固定板装置(2)为四边形,红外对管(I)中的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对边边缘的内侧,且发射管与接收管在同一直线上,发射管之间等距离间隔,接收管之间等距离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对管(I)的信号输出线是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的外侧,并经接线端子(3)与MCU处理器连接,所述接线端子(3)设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外侧边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定位装置、MCU处理器和位置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红外定位装置和MCU处理器供电,所述红外定位装置为红外对管,所述位置信息显示模块为数码管。本技术人体位置检测采用红外对管器件,简单易于操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精度高、成本低;由于位置信息是高低电平,本技术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MCU处理器,易于开发与多平台兼容;本技术检测的区域可以扩大和缩小,因为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是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范围确认,制作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定位装置、MCU处理器和位置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红外定位装置和MCU处理器供电,所述红外定位装置为红外对管,所述位置信息显示模块为数码管,所述红外对管(1)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2)上,所述红外固定板装置(2)为四边形,红外对管(1)中的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安装在红外对管固定板装置对边边缘的内侧,且发射管与接收管在同一直线上,发射管之间等距离间隔,接收管之间等距离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友肖振兴刘裕舸张永格徐传运金丽丽陈鑫洋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