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173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所述阀模块包括组合框架,安装在组合框架上的晶闸管压装机构、阻尼电容、饱和电抗器、门极箱和水冷系统,以及设于组合框架外围的屏蔽罩;所述组合框架为凸字形,包括第一矩形框架和对称设于第一矩形框同侧两外端的第二矩形框架和第三矩形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阀模块结构布置更加稳定合理,重量轻,承重能力强,在保证阀模块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满足了阀模块内部的绝缘要求和阀模块外部的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模块,具体讲涉及一种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属于高压直流输电领域。
技术介绍
换流阀的核心器件是晶闸管,其电压等级为数千伏,而电网的电压等级远远高于晶闸管的电压等级,为实现换流,根据可选的晶闸管设计出低电压、小功率的基本换流阀模块,通过对换流阀模块进行横向、纵向扩展,实现多模块的相互通联,来满足高电压、大功率电力传输场合的需求。目前,换流阀模块均采用矩形外形设计,阀模块内的晶闸管压装机构呈一字型排列,其他器件分列在晶闸管压装机构的两侧,沿矩形的长度方向布置,这种设计方式决定了矩形阀模块的宽度基本不变,但是如果晶闸管压装数量增加,则会导致矩形阀模块的长度急速增加,导致阀模块长宽比例失调。阀模块的矩形外形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种结构形式:模块框架式结构和组件分散式结构。对于模块框架式结构,一般分为两种框架形式:全金属框架、金属与绝缘梁组合框架。但不论对于那种结构形式,框架都是阀模块的结构支撑主体,在框架内部整合布置各种元器件。全金属框架式阀模块,结构支撑强度较高,但是考虑在高电压下的绝缘设计要求,会增大阀模块的结构外形尺寸,且阀模块重量也会随之增加;组合框架式阀模块,由于使用非金属梁,需要重点考虑结构强度的问题。组件分散式结构,将阀模块内部的晶闸管、饱和电抗器、阻尼电容、阻尼电阻等采用组件化设计,舍弃了将各种分组件整合在一起的模块框架。这种结构虽然在阀模块尺寸、重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由于各个分组件需要在工程现场组装,且安装精度要求也较高,对工程现场的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所述阀模块包括组合框架,安装在组合框架上的晶闸管压装机构、阻尼电容、饱和电抗器、门极箱和水冷系统,以及设于组合框架外围的屏蔽罩;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组合框架为凸字形,包括第一矩形框架和对称设于第一矩形框同侧两外端的第二矩形框架和第三矩形框架。优选的,所述晶闸管压装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矩形框架内侧;安装在第一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垂直于组合框架的对称线方向,安装在第二、第三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均平行于组合框架的对称线方向。进一步,安装在第一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安装第二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的一端和安装在第三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的一端垂直连接,并在连接处安装有饱和电抗器;安装在第二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的另一端和安装在第三矩形框架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的另一端分别与另外两个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的晶闸管压装机构连接,并在连接处安装有饱和电抗器。优选的,所述门极箱和所述阻尼电容分别平行设于所述晶闸管压装机构的两侧。进一步,所述门极箱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第三矩形框架与屏蔽罩之间,并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第二、第三矩形框架的外框固定。进一步,所述阻尼电容分别安装在第一矩形框架的外侧和第二、第三矩形框架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水冷系统包括在垂直于组合框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错层布置的进水水管和出水水管,所述进水水管和所述出水水管架设在所述组合框架底部,其走向与所述晶闸管压装机构的走向一致;所述进水水管和所述出水水管分别与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连通,所述主进水管和所述主出水管分别设于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之间,并垂直于所述组合框架所在的平面。优选的,所述屏蔽罩由对称设置在组合框架对称线两侧的矩形屏蔽单元和连接两侧矩形屏蔽单元的椭圆弧形屏蔽单元组成,所述矩形屏蔽单元和所述椭圆弧形屏蔽单元均垂直于所述组合框架所在的平面;所述矩形屏蔽单元在组合框架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于所述组合框架的对称线;所述矩形屏蔽单元靠近且平行于第二、第三矩形框架;所述椭圆弧形屏蔽单元由多块独立的椭圆弧形屏蔽子单元沿组合框架外围组合形成;所述矩形屏蔽单元与所述椭圆弧形屏蔽单元的连接部位以圆弧过渡。进一步,第一矩形框架的四边由非金属绝缘梁连接组成,其内侧沿组合框架对称线平行的方向设置有两根金属梁,用于固定晶闸管压装机构;第二、第三矩形框架中平行于组合框架对称线方向的边为非金属绝缘梁,垂直于组合框架对称线方向的边为金属梁,用于固定晶闸管压装机构和阻尼电容;所述金属梁上安装有金属吊座,用于阀模块的悬吊安装。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另一侧两外端分别安装有连接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的斜梁A、以及连接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三矩形框架的斜梁B ;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和第三矩形框架之间安装有垂直于组合框架对称线方向的横撑绝缘子。与最接近的技术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进步:(I)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的组合框架为凸字形,晶闸管压装机构和其他附属器件安装在组合框架上,呈倒凹字形;能够保证在增加晶闸管压装数量的同时,使阀模块的横向纵向尺寸同步增加,保持阀模块的外形比例不失调,结构更加稳定;(2)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的组合框架采用金属梁和非金属绝缘梁组合而成,金属梁用于承重晶闸管压装机构,在保证阀模块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尽量使用非金属绝缘梁,减轻了阀模块的重量;(3)组合框架的第二、第三矩形框架之间设置垂直于组合框架对称线方向的横撑绝缘子,在加强阀模块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保证了阀模块内部的高压绝缘性能;(4)屏蔽罩设置为椭圆形,既能满足将阀模块的平面尺寸向四个方向延伸的要求,又能满足对外的屏蔽效果;(5)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采用分层布置形式,上层为电气设备、中间层为组合框架、下层为水冷系统,这种布置形式简洁有序,互不干涉,既保证了电气连接的顺畅与可靠,又保证了支撑结构的强度与绝缘;(6)饱和电抗器在结构布局上位于组合框架I “凸”字形凸出部分的外侧,以及阀模块倒“凹”字形凹陷部分的内侧;这种布置形式不仅满足电器连接的需要,同时满足阀模块的重量平衡布置需求,让阀模块的重心位于阀模块几何中心处;使得阀模块的结构更加稳定。(7)水冷系统的进水水路和出水水路在垂直于组合框架所在平面的同一平面内错层布置,不仅便于沿进闸管压装机构同时布置冷却水路,而且节省了阀模块的平面尺寸,使阀模块结构更加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晶闸管换流阀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组合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椭圆形屏蔽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水冷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晶闸管压装机构与水冷系统走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晶闸管压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门极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阻尼电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组合框架,2-晶闸管压装机构,3-门极箱,4-阻尼电容,5-进水管路,6-出水管路,7-饱和电抗器,8-屏蔽罩,9-横撑绝缘子,10-金属吊座;11_非金属主梁;12-金属梁;13-第一矩形框架,14-第二矩形框架,15-第三矩形框架;16-斜梁A ; 17-斜梁B。【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如图1所示:阀模块呈“凹”字形,包括组合框架1,安装在组合框架I内的晶闸管压装机构2、阻尼电容4、饱和电抗器7、门极箱3和水冷系统,以及设于组合框架外围的屏蔽罩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所述阀模块包括组合框架,安装在组合框架上的晶闸管压装机构、阻尼电容、饱和电抗器、门极箱和水冷系统,以及设于组合框架外围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框架为凸字形,包括第一矩形框架和对称设于第一矩形框同侧两外端的第二矩形框架和第三矩形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翔谢剑乔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