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6460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包括第一雾培箱(1)、第二雾培箱(2)、水箱(3)、回收水箱(4)和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进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外植体清洗干净后放入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中的第一雾培箱(1)和第二雾培箱(2)中的置物海绵(6)上进行培养,13-15天所述外植体基部会萌发出不定芽,45天即可获得小植株,所述培养过程采用喷淋处理将培养液喷淋到所述外植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繁殖周期短、污染率低、成本低、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植物的繁殖方法在生产上具有繁殖效率慢,繁殖成功率较低或生根数量较少,繁殖系数低,且易受自然条件限制的缺点,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组织培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繁殖效率,但仍具有操作复杂、成本投入大、污染率高等缺点。不能满足植物生产过程中的大批量需求,缺少可以减轻这些缺点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进行植物的离体培养可以达到转化周期短、污染率低、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效果。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包括第一雾培箱、第二雾培箱、水箱、回收水箱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雾培箱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底板和顶部水平支架,所述顶部水平支架的左端通过两个第一侧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左侧两端相连,所述顶部水平支架的右端通过两个第一侧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右侧两端相连;所述第一雾培箱的内部包括第一培养架;所述第一底板为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在所述第一底板的较低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槽;在所述第一培养架的上部水平设置有第一导水管,在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上部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雾化喷头,在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下部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雾化喷头,多个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和多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均与所述第一导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雾培箱包括均为长方形的第二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的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长一致,宽小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宽,所述顶板的4个端点分别通过第二侧支架与所述第二底板的4个端点相连,所述第二雾培箱的内部包括第二培养架;所述第二底板为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在所述第二底板的较低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槽;在所述顶板下部前后水平设置有第二导水管和第三导水管;所述第一培养架和所述第二培养架均由上下平行设置的多个置物网构成,所述多个置物网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在每个所述置物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海绵;在所述第二培养架中,在最顶端的所述置物网的下部前后水平设置有第四导水管和第五导水管,在所述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三导水管、所述第四导水管、所述第五导水管上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三雾化喷头;所述水箱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导水管相连,通过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三导水管、所述第四导水管和所述第五导水管相连;所述回收水箱的入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底部相连,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集水槽的底部相连,所述回收水箱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水箱相连;控制系统,在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回收水箱的入口处、出口处以及所述水箱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水泵和驱动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和多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为从左至右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一培养架和所述第二培养架中,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置物网上的置物海绵为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一雾培箱和所述第二雾培箱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在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固定有万向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雾培箱和所述第二雾培箱的四周均设置有透明塑料制成的板材,其中,前部的所述板材与所述第一雾培箱或第二雾培箱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雾培箱的顶板为透明塑料制成的板材;在所述第一雾培箱和所述第二雾培箱后侧的板材外侧固定有蓝紫色光源,所述蓝紫色光源为发出蓝色光的LED灯带,呈网状布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雾化喷头为6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为7个,在所述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三导水管、所述第四导水管、所述第五导水管上各设置有7个所述第三雾化喷头;在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雾培箱中,所述第一培养架长度为280cm,宽度为40cm,所述第一培养架包括3个所述置物网,相邻两个置物网之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置物海绵的长度为40cm,宽度与所述置物网的宽度一致,处于同一高度的相邻两个所述置物海绵之间的距离为40cm;所述第一底板长为300cm,宽为110cm,所述第一雾培箱高度为140cm,最下部的所述置物网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距离为5cm;在所述第二雾培箱中,所述第二培养架长度为180cm,包括4个所述置物网,从上到下宽度分别为72cm、72cm、100cm、110cm,相邻两个置物网之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置物海绵的长度为40cm,宽度与所述置物网的宽度一致,处于同一高度的相邻两个所述置物海绵之间的距离为40cm;所述第二底板长为200cm,宽为150cm,所述顶板长为200cm,宽为50cm,所述第二雾培箱高度为140cm,最下部的所述置物网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为5cm。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进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外植体清洗干净后放入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中的第一雾培箱和第二雾培箱中的置物海绵上进行培养,13-15天所述外植体基部会萌发出不定芽,45天即可获得小植株,所述培养过程采用喷淋处理将培养液喷淋到所述外植体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外植体为山药,将山药清洗干净后切成1~2cm厚的圆片,再将所述圆片平均分成4块作为所述外植体整齐摆放在所述第一雾培箱和所述第二雾培箱中的置物海绵上进行培养,13-15天所述外植体基部会萌发出不定芽,45天即可获得山药小植株;所述培养过程采用喷淋处理,包括4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天~第6天,每天的0点、4点、7点、11点、15点和20点共6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一次喷淋处理,采用的培养液为MS+0.15mg/LGA3+1.6mg/L6-BA+1200mg/L多菌灵;第二阶段:时间为第7天~第20天,每天的0点、5点、9点、13点和18点共5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两次喷淋处理,采用的培养液为MS+0.04mg/LTDZ+2mg/L6-BA+160mg/L多效唑;第三阶段:时间为第21天~第35天,每天的3点、7点、13点和20点共4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两次喷淋处理,采用的培养液为MS+0.25mg/LNAA+1mg/L6-BA+300mg/L多菌灵;第四阶段:时间为第36天~第45天,每天的0点、4点、7点、10点、15点和19点共6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一次喷淋处理,采用的培养液为MS+0.6mg/LTDZ+1.5mg/L6-BA+60mg/L多效唑;每次喷淋处理的时间为2min,在每次喷淋结束后等待1min,对所述第一雾培箱和所述第二雾培箱底部的残液进行过滤处理后回收,回收时间2min。本专利技术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培养过程都是在开放式环境下操作,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操作简便;2)传统培养过程工作量大,繁殖率低,而组织培养过程工作量大,污染率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而本专利技术工作量小、可操作性强且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开放式培养又不存在污染问题;3)本专利技术采用喷淋处理方法使营养液的养分得到高效利用,开放式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雾培箱(1)、第二雾培箱(2)、水箱(3)、回收水箱(4)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雾培箱(1)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底板(101)和顶部水平支架(102),所述顶部水平支架(102)的左端通过两个第一侧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左侧两端相连,所述顶部水平支架(102)的右端通过两个第一侧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右侧两端相连;所述第一雾培箱(1)的内部包括第一培养架(103);所述第一底板(101)为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在所述第一底板(101)的较低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槽(104);在所述第一培养架(103)的上部水平设置有第一导水管(105),在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的上部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雾化喷头(106),在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的下部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雾化喷头(107),多个所述第一雾化喷头(106)和多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07)均与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相连通;所述第二雾培箱(2)包括均为长方形的第二底板(201)和顶板(202),所述顶板(202)的长与所述第二底板(201)的长一致,宽小于所述第二底板(201)的宽,所述顶板(202)的4个端点分别通过第二侧支架与所述第二底板(201)的4个端点相连,所述第二雾培箱(2)的内部包括第二培养架(203);所述第二底板(201)为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在所述第二底板(201)的较低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槽(204);在所述顶板(202)下部前后水平设置有第二导水管(205)和第三导水管(206);所述第一培养架(103)和所述第二培养架(203)均由上下平行设置的多个置物网(5)构成,多个所述置物网(5)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在每个所述置物网(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海绵(6);在所述第二培养架中(203),在最顶端的所述置物网(5)的下部前后水平设置有第四导水管(207)和第五导水管(208),在所述第二导水管(205)、所述第三导水管(206)、所述第四导水管(207)、所述第五导水管(208)上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三雾化喷头(209);所述水箱(3)通过第一管路(7)与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相连,通过第二管路(8)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水管(205)、所述第三导水管(206)、所述第四导水管(207)和所述第五导水管(208)相连;所述回收水箱(4)的入口通过第三管路(9)与所述第一集水槽(104)的底部相连,通过第四管路(10)与所述第二集水槽(204)的底部相连,所述回收水箱(4)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11)与所述水箱(3)相连;控制系统,在所述第一管路(7)、所述第二管路(8)、所述第三管路(9)、所述第四管路(10)、所述第五管路(11)上均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回收水箱(4)的入口处、出口处以及所述水箱(3)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水泵和驱动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雾培箱(1)、第二雾培箱(2)、水箱(3)、回收水箱(4)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雾培箱(1)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底板(101)和顶部水平支架(102),所述顶部水平支架(102)的左端通过两个第一侧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左侧两端相连,所述顶部水平支架(102)的右端通过两个第一侧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101)的右侧两端相连;所述第一雾培箱(1)的内部包括第一培养架(103);所述第一底板(101)为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在所述第一底板(101)的较低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槽(104);在所述第一培养架(103)的上部水平设置有第一导水管(105),在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的上部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雾化喷头(106),在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的下部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雾化喷头(107),多个所述第一雾化喷头(106)和多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07)均与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相连通;所述第二雾培箱(2)包括均为长方形的第二底板(201)和顶板(202),所述顶板(202)的长与所述第二底板(201)的长一致,宽小于所述第二底板(201)的宽,所述顶板(202)的4个端点分别通过第二侧支架与所述第二底板(201)的4个端点相连,所述第二雾培箱(2)的内部包括第二培养架(203);所述第二底板(201)为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5°,在所述第二底板(201)的较低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槽(204);在所述顶板(202)下部前后水平设置有第二导水管(205)和第三导水管(206);所述第一培养架(103)和所述第二培养架(203)均由上下平行设置的多个置物网(5)构成,多个所述置物网(5)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在每个所述置物网(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置物海绵(6);在所述第二培养架中(203),在最顶端的所述置物网(5)的下部前后水平设置有第四导水管(207)和第五导水管(208),在所述第二导水管(205)、所述第三导水管(206)、所述第四导水管(207)、所述第五导水管(208)上从左至右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三雾化喷头(209);所述水箱(3)通过第一管路(7)与所述第一导水管(105)相连,通过第二管路(8)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水管(205)、所述第三导水管(206)、所述第四导水管(207)和所述第五导水管(208)相连;所述回收水箱(4)的入口通过第三管路(9)与所述第一集水槽(104)的底部相连,通过第四管路(10)与所述第二集水槽(204)的底部相连,所述回收水箱(4)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11)与所述水箱(3)相连;控制系统,在所述第一管路(7)、所述第二管路(8)、所述第三管路(9)、所述第四管路(10)、所述第五管路(11)上均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回收水箱(4)的入口处、出口处以及所述水箱(3)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水泵和驱动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雾化喷头(106)和多个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07)为从左至右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一培养架(103)和所述第二培养架(203)中,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置物网(5)上的置物海绵(6)为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一雾培箱(1)和所述第二雾培箱(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在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固定有万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培箱(1)和所述第二雾培箱(2)的四周均设置有透明塑料制成的板材,其中,前部的所述板材与所述第一雾培箱(1)或第二雾培箱(2)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雾培箱(2)的顶板(202)为透明塑料制成的板材;在所述第一雾培箱(1)和所述第二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绪清张秀海杜运鹏王璐邢礼军毕彧王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