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806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该装置由一个上部开口的容器和立于容器内的、与容器底部垂直的、可自由拆卸的种子固定装置组成;种子固定装置由支撑板、压紧板、两张发芽纸、一个海绵条以及可拆卸的压紧固定件组成;支撑板的内表面依次叠放两张发芽纸、海绵条、压紧板,压紧板的两端与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压紧固定件紧固为一个整体;发芽纸上下的长度为15~25cm,支撑板上下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发芽纸上下的长度,压紧板上下的长度小于发芽纸上下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操作简便,能够实现高效、高通量、标准化的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根系表型观察和鉴定装置。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根系表型观察和鉴定装置。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根系表型观察和鉴定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涉及作物幼苗的根系表型鉴定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作物幼苗根系实时观察及根系表型鉴定的装置,为一种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根系表型鉴定、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使用的玉米幼苗期或苗期根系表型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0003]第一种是栽培法,栽培((温室)大田和盆栽等方式)所用基质多数情况下为土壤或者沙粒,其优点是最能接近玉米田间生长的真实土壤环境,但是对于根系表型观察或鉴定来说,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不易于进行根系表型(实时)观察,对大量样本材料进行根系表型鉴定时,对样本根系的挖掘和清洗工作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对根系造成损坏,对根系的真实性表型性状数据的获取造成极大影响,此外由于土壤异质性的差异造成不同材料或不同单株间可获取的营养和水分等的差异,可重复性差,难以实现标准化。
[0004]第二种是发芽纸卷种法,该方法通过水培方式(水或营养液)极大的保证了种子获取水分的一致性,而且省去了对根系挖掘和清洗等的繁重工作量,并且能够确保根系的完整性,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同一卷内的单株间空间紧凑,且易造成种子间的交叉污染,另外对于材料样本数量大、生物学重复次数多(三次及以上)的实验,则存在卷种工作量大、耗时长等问题。
[0005]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使作物幼苗期和苗期根系表现鉴定工作操作更简便、更高效、更标准化的专用工具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操作简便,能够实现高效、高通量、标准化的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根系表型观察和鉴定装置。另外该装置并不仅限于玉米,它还适用于小麦、大麦、水稻、大豆、高粱、谷子、红豆等多种农作物。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由一个上部开口的容器和立于容器内的、与容器底部垂直的、可自由拆卸的种子固定装置组成;所述种子固定装置由支撑板、压紧板、两张发芽纸、一个海绵条以及可拆卸的压紧固定件组成;支撑板的内表面依次叠放两张发芽纸、海绵条、压紧板,压紧板的两端与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压紧固定件将支撑板、压紧板、发芽纸、海绵条紧固为一个整体;发芽纸上下的长度为15~25cm,支撑板上下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发芽纸上下的长度,压紧板上下的长度小于发芽纸上下的长度。
[0008]作为对支撑方式的优化,容器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竖向凹槽,支撑板插入凹槽中,使种子固定装置垂直立于容器内。
[0009]进一步的,容器内壁设置有多组平行排列的竖向凹槽,每组中设置有一个种子固定装置。
[0010]作为对支撑方式的另一种优化,容器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卡爪,由支撑座托住卡爪,使种子固定装置垂直立于容器内。
[0011]作为对压紧固定件的优化,所述支撑板和压紧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螺丝孔,发芽纸及海绵的宽度均小于支撑板两端螺丝孔之间的宽度,所述压紧固定件为紧固螺丝,紧固螺丝穿过支撑板及压紧板的螺丝孔将支撑板、压紧板、发芽纸、海绵条紧固为一个整体。
[0012]进一步的,压紧板两端的螺丝孔不带螺纹,支撑板两端的螺丝孔带有螺纹,紧固螺丝从压紧板的螺丝孔插入并通过支撑板的螺丝孔旋紧。
[0013]作为对压紧固定件的另一种优化,所述压紧固定件为弹簧夹子,在所述支撑板和压紧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弹簧夹子,将支撑板、压紧板、发芽纸、海绵条夹紧固定为一个整体。
[0014]其他方法的优化,海绵条宽度与发芽纸宽度一致,海绵条上下长度与压紧板上下长度一致,海绵条厚度为5~15mm。
[0015]进一步的,发芽纸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上端对齐,两张发芽纸大小形状相同。
[0016]进一步的,压紧板上下的长度为3~6cm;压紧板的宽度小于支撑板的宽度。
[0017]该技术装置的功能包括:1、作物幼苗期根系表型观察和鉴定,2、种子萌发速率测定,3、种子萌发后幼苗整齐度分析,4、种子活力测定,5、苗期营养胁迫试验,6、实验中随时所需的发苗取样以用于核酸提取。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用于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了不同材料间的环境一致性,在扩宽了幼苗生长空间的同时也降低了临近株系间的交叉污染概率。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种子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5]附图说明:
[0026]1.容器,2.种子固定装置;3.支撑板;4.压紧板;5.发芽纸;6.海绵条;7.压紧固定件;8.螺丝孔;9.种子放置位点;10.凹槽。d.表示发芽纸上下的长度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4所示,一种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由一个上部开口的容器1和立于容器1内的、与容器底部垂直的、可自由拆卸的种子固定装置2组成;所述种子固定装置2由支撑板3、压紧板4、两张发芽纸5、一个海绵条6以及两个可拆卸的压紧固定件7组成;支撑板3的内表面依次叠放两张发芽纸5、海绵条6、压紧板4,压紧板4的两端与支撑板3的两
端分别通过两个压紧固定件7将支撑板、压紧板、发芽纸、海绵条紧固为一个整体。容器和支撑板、压紧板均为塑料材质。优选为透明硬质塑料。本实施例中容器为长方体,支撑板和压紧板的均为长方形,支撑板的下端有3个支脚。
[0029]本实施例中,发芽纸5上下的长度d为20cm,支撑板3上下的长度等于发芽纸5上下的长度(或者发芽纸的长度略短与支撑板5mm),压紧板4上下的长度为5cm。压紧板4的宽度小于支撑板4的宽度8mm(支撑板宽一些,以方便其插入容器壁的凹槽中)。
[0030]本实施例中,海绵条6宽度与发芽纸5宽度一致,海绵条上下长度与压紧板上下长度一致,均为4cm,海绵条厚度为7mm。发芽纸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上端对齐,两张发芽纸大小形状相同。
[0031]本实施例中,容器1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竖向凹槽10,支撑板3插入凹槽10中,使种子固定装置2垂直立于容器1内。容器1的内壁可以只设置一组凹槽,插入一个种子固定装置2,也可以设置多组凹槽设置多个种子固定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在容器1的上方加一个可拆卸的盖子,也可以用封口膜代替盖子。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和压紧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螺丝孔8,发芽纸5及海绵条6的宽度均小于支撑板两端螺丝孔之间的宽度(约小3~8mm,从而不会使发芽纸或海绵盖住螺丝孔),所述压紧固定件7为紧固螺丝,紧固螺丝穿过支撑板及压紧板的螺丝孔8将支撑板、压紧板、发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个上部开口的容器和立于容器内的、与容器底部垂直的、可自由拆卸的种子固定装置组成;所述种子固定装置由支撑板、压紧板、两张发芽纸、一个海绵条以及可拆卸的压紧固定件组成;支撑板的内表面依次叠放两张发芽纸、海绵条、压紧板,压紧板的两端与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压紧固定件将支撑板、压紧板、发芽纸、海绵条紧固为一个整体;发芽纸上下的长度为15~25cm,支撑板上下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发芽纸上下的长度,压紧板上下的长度小于发芽纸上下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竖向凹槽,支撑板插入凹槽中,使种子固定装置垂直立于容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内壁设置有多组平行排列的竖向凹槽,每组中设置有一个种子固定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卡爪,由支撑座托住卡爪,使种子固定装置垂直立于容器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幼苗根系表型观察及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吴忠义张中保李向龙郑登俞悦曼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