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汽车线用无卤阻燃耐热耐候聚丙烯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39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线用无卤阻燃耐热耐候聚丙烯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该复合绝缘材料包括聚丙烯纳米复合物50~60份,无卤阻燃母粒50~60份。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各成分重量配比为:聚丙烯100份,聚丙烯极性单体接枝物10-15份,纳米无机化合物4.0-8.0份等;无卤阻燃母粒各成分重量配比为:无机氢氧化物100份,载体树脂20-30份等。采用二步法工艺分别制备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和高阻燃剂含量无卤阻燃母粒,用双螺杆挤出机混合挤出造粒得到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绿色环保,兼具了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良好的挤出加工性,适用于汽车原线绝缘的加工,亦可用于通讯电缆、测井电缆、潜油泵电缆的绝缘包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线用无卤阻燃耐热耐候聚丙烯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线用无卤阻燃耐热耐候聚丙烯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属于无卤阻燃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汽车电线处于振动高温和油污的非密闭环境中使用,因而需要其绝缘材料具有阻燃耐热耐候耐油等性能。现有技术,汽车电线一般使用PVC作为绝缘材料,多数无法使用PVC的电线一般分布于发动机内室这样的高温环境,它们一般采用热固性塑料做绝缘材料。PVC材料优点在于价廉阻燃且易加工,但是其含有卤素等有害物质,不符合欧盟环保要求。而热固性材料如交联聚乙烯等,制备时需要热固化的交联步骤,增加了产品成本和品质的不稳定性。虽然近几年也有汽车线用热塑性材料制备技术的报道,但相关技术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中国专利ZL200610038234.0汽车原线用无卤阻燃聚丙烯高速耐磨绝缘料使用了磷氮系的三组分膨胀阻燃剂,由于该类阻燃剂目前不可克服的吸水性缺点导致材料的长期绝缘性能不合格;中国专利CN102295804A一种汽车电线用热塑性无卤阻燃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除了使用了易吸潮的磷氮系阻燃剂,还添加了红磷等,使绝缘料颜色不可调;中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线用无卤阻燃耐热耐候聚丙烯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材料含有聚丙烯纳米复合物40‑50份,无卤阻燃母粒60‑50份;其中: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各成分重量配比组成为:基础树脂聚丙烯100份,增容树脂10‑15份,纳米无机化合物4.0‑8.0份,复合抗氧剂0.5‑1.0份,金属钝化剂0.4‑0.8份,紫外线吸收剂1.0‑2.0份,复合润滑剂A 1.0‑2.0份;无卤阻燃母粒各成分重量配比组成为: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100份,载体树脂A10‑15份,载体树脂B10‑15份,复合抗氧剂0.5‑1.0份,复合润滑剂B2.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用无卤阻燃耐热耐候聚丙烯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材料含有聚丙烯纳米复合物40-50份,无卤阻燃母粒60-50份;其中: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各成分重量配比组成为:基础树脂聚丙烯100份,增容树脂10-15份,纳米无机化合物4.0-8.0份,复合抗氧剂0.5-1.0份,金属钝化剂0.4-0.8份,紫外线吸收剂1.0-2.0份,复合润滑剂A1.0-2.0份;无卤阻燃母粒各成分重量配比组成为: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100份,载体树脂A10-15份,载体树脂B10-15份,复合抗氧剂0.5-1.0份,复合润滑剂B2.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树脂聚丙烯为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其中的乙烯摩尔含量为6%-14%,10min、2.16kg下MFR为1.0-3.0g;所述的增容树脂为聚丙烯极性单体接枝物,极性单体为马来酸酐,接枝单体含量为1.0-1.5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无机化合物为含有改性剂双氢化牛脂二甲基铵及硅氧烷34wt%~36wt%的有机改性蒙脱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抗氧剂为由四[ß-(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与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组成的抗氧体系,四[ß-(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与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质量比为(1-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钝化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润滑剂A为聚乙烯蜡和氟弹性体的复配物,聚乙烯蜡和氟弹性体的质量比为5: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耀钟世云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