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6064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于集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上的导流板,所述的异型管的顶部设有集聚槽,所述的导流板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导流板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导流板的中部形成有一个导流槽;所述的导流板的左端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的右端与异型管形成封闭结构;或者,所述的导流板的右端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的左端与异型管形成封闭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最大化降低集聚负压,也能有效控制两槽集聚负压和集聚气流的一致性,以保证纱线的质量,又通过降低集聚负压,减少能耗,满足节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它是一种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适用于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纱(俗称:紧密赛络纺纱)系统中。
技术介绍
基于纱线质量的可控性及品种的宽泛性,迄今为止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应用仍是最广泛的,国内纺锭规模已达到1.2亿锭以上。传统环锭纺纱系统中,加捻三角区的存在使得平行排列的扁平状纤维须条转变为类似圆形结构的过程中,分布于须条两侧的纤维末端容易伸出纱干,形成有害毛羽。而纱线品质的好坏和纺织品性能的优劣又受到毛羽情况的严重影响,由此减少纱线毛羽数量成为环锭纺纱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消费者对于纺织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加刺激着纺织领域针对减少毛羽数量相关研究的发展和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人在传统环锭纺纱系统地基础上,研究出许多纺纱新技术,像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等。这些新型纺纱技术都对减少或消除加捻三角区起到有效作用,减少纱线毛羽,增加纱线强力,提高纱线质量。其中,通过集聚纺和赛络纺这两种技术进一步结合发展起来的“集聚赛络纺纱”技术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产生的优越经济效益和独特纱线性能。集聚赛络纺所纺纱线在结构和性能上类似于股线,具有集聚纱与合股纱的毛羽数量少、断裂强力高、摩擦性能好、结构紧密等优点,因而集聚赛络纺纱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很大的市场前景。但是,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中难以使得两个不同集聚槽的集聚气流量保持一致,两者的集聚效果也就难以相同,两股须条成纱后特性的一致性也难以保证,究其根源在于不同部位集聚槽的集聚气流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两个槽的集聚气流难以一致,导致集聚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开放式的气流空间对于负压气流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创新构思在于:设计一种单缝式聚集气体导流装置(也称:导流板)。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集聚效果的集聚纺的吸气负压一般在-2300Pa左右,而集聚赛络纺由于两个集聚槽的相互干扰往往会抵消部分有效集聚气流,故要求更高的吸气负压,因此需要更大量的能源消耗。在异型管集聚槽上方添加本专利技术装置后,集聚区域内吸气负压可由-2300Pa下降到-800Pa,集聚槽两侧边缘的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也相应减小并不断趋近与实际生产中异型管集聚槽边缘的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的工作状态。当吸气负压调节到-800Pa时,异型管集聚槽边缘的压强非常接近实际生产的-500Pa。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添加在保证异型管集聚槽边缘集聚负压的情况下,可以使真正提供的吸气负压从-2300Pa降低到-800Pa,由此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在异型管集聚槽上方添加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系统,能够保证异型管集聚槽边缘实际生产所需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聚集区域的集聚负压与集聚气流,从而达到保证双槽集聚气流的一致性、降低集聚能耗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于集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上的导流板,所述的异型管的顶部设有集聚槽,所述的导流板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导流板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导流板的中部形成有一个导流槽;所述的导流板的左端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的右端与异型管形成封闭结构;或者,所述的导流板的右端与异型管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的左端与异型管形成封闭结构。优选地,所述的集聚槽共有左右两个,其中一个集聚槽上纤维须条的集聚由导流槽控制,另一个集聚槽上纤维须条的集聚由进风通道控制。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槽和进风通道皆与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的上表面为曲面。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槽的宽度W为0.5~2.5毫米,倾角α为30~60°。更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槽的长度L3为5.5~30.5毫米。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的下表面是半径R1为20~60毫米的圆弧面,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上表面为半径R2为20.5~60.5毫米的圆弧面,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高度H1为0.5~6.5毫米。优选地,所述的进风通道的长度L4为5.5~30.5毫米,高度H2为0.5~6.5毫米。本专利技术从集聚环境上,通过在原来的集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上安装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导流板的半封闭结构使原来的完全开放式的环境变成导向性的环境,导流板对气流的聚集导向作用从而降低聚集区域的吸气负压,最终实现节能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单导流槽与左侧开放通道对气流的集聚导向作用,通过控制集聚气流的流动方式,在确保集聚槽上的纤维须条接受足够集聚负压和集聚气流的条件下,最大化降低集聚负压,也能有效控制两槽集聚负压和集聚气流的一致性,以保证纱线的质量,又通过降低集聚负压,大大减少能耗,满足节能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板的下表面和供纤维经过的通道的上表面均为圆弧面,这种圆弧结构能够使导流板紧密贴合异型管。3、本专利技术适合于现有的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系统的装配,也适合其他集聚纺系统的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对一种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及装备了导流板的异型管的集聚赛络纺系统三维效果图。如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单缝式气流集聚装置的三维效果图,图1(2)所示是将导流板安装在原有的网格圈型集聚赛络纺系统异型管上的三维效果图,图1(3)是装备导流板的集聚赛络纺系统的三维效果图。图2(1)为导流板俯视图,图2(2)为导流板正视图,图2(3)为导流板左视图,图2(4)为导流板的右视图;图3(1)为导流板正视图,图3(2)为图3(1)中E-E剖视图;图3(3)为导流板左视图,图3(4)为图3(3)中B-B剖视图。图4为有无导流板时切向集聚气流数值模拟图。图4(1)、(2)、(3)、(4)分别表示异型管右集聚槽右边缘集聚负压变化曲线、右集聚槽左边缘集聚负压变化曲线、右集聚槽右边缘集聚风速变化曲线、右集聚槽左边缘集聚风速变化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于集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2)上的导流板(1),所述的异型管(2)的顶部设有集聚槽(22),所述的导流板(1)与异型管(2)之间形成有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导流板(1)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导流板(1)的中部形成有一个导流槽(11);所述的导流板(1)的左端与异型管(2)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1)的右端与异型管(2)形成封闭结构;或者,所述的导流板(1)的右端与异型管(2)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1)的左端与异型管(2)形成封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于集
聚赛络纺系统的异型管(2)上的导流板(1),所述的异型管(2)的顶部设
有集聚槽(22),所述的导流板(1)与异型管(2)之间形成有可供纤维须条
通过的通道,所述的可供纤维须条通过的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导流板
(1)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导流板(1)的中部形成有一个导流槽(11);所述
的导流板(1)的左端与异型管(2)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1)的右
端与异型管(2)形成封闭结构;或者,所述的导流板(1)的右端与异型管
(2)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导流板(1)的左端与异型管(2)形成封闭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集聚槽(22)共有左右两个,其中一个集聚槽(22)上纤维须条的集
聚由导流槽(11)控制,另一个集聚槽(22)上纤维须条的集聚由进风通道
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军何小东程隆棣薛文良李鹏飞俞建勇张瑞云王克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