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官发森专利>正文

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844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包括气化灶头以及上下开口的炉膛,所述炉膛固定套接于气化灶头的顶部外,且所述炉膛底部设有连通气化灶头上方和外界的第一进风口。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气化灶头内形成第一负压燃烧室,在气化灶头上方形成第二负压燃烧室,第一负压燃烧室内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向上流动与经第一进风口补充入的新鲜空气进行混合并完全燃烧,一方面可避免气化灶头的温度过高,保护气化灶头,另一方面可克服燃烧火焰短而集中的缺陷,增大燃烧火焰的燃烧范围及锅具的均匀受热面积,避免锅底过烧而损坏,提高热传导效率和燃烧热量利用率,同时还可起到降低燃烧噪音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化灶
,尤其涉及一种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化灶包括气化灶头及套设于气化灶头上方的炉膛,炉膛的结构一般是呈上下开口的实心结构体,用于放置锅具等待加热容器,而气化灶头的燃烧是通过由喷嘴外喷的气化后燃气与由气化灶头底部的通风结构上升的空气混合后在点火针作用下点火燃烧,但是由于现有的气化灶的燃烧火焰短而集中,一方面不能对锅具等待加热容器进行均匀加热,容易导致锅底相对其他位置温度过高过烧,使得锅具的使用寿命不长,容易损坏;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气化灶头的温度上升过快,温度过高,影响气化灶头的使用性能。另外,现有的气化灶的燃烧噪音很大,使得气化灶使用环境内的双方对话很困难,也难以听到使用环境外的声音叫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克服现有气化灶的燃烧火焰短而集中、燃烧噪音大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包括气化灶头以及上下开口的炉膛,所述炉膛固定套接于气化灶头的顶部外,且所述炉膛底部设有连通气化灶头上方和外界的第一进风口。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气化灶头内形成第一负压燃烧室,在气化灶头上方形成第二负压燃烧室,第一负压燃烧室内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向上流动与经第一进风口补充入的新鲜空气进行混合并完全燃烧,一方面可避免气化灶头的温度过高,保护气化灶头,另一方面可克服燃烧火焰短而集中的缺陷,增大燃烧火焰的燃烧范围及锅具的均匀受热面积,避免锅底过烧而损坏,提高热传导效率和燃烧热量利用率,同时还可起到降低燃烧噪音的作用。优选地,所述气化灶头包括喷嘴及套设于喷嘴外的中空罩体,所述喷嘴上方的中空罩体呈开口状,所述喷嘴下方的中空罩体设有第二进风口。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孔径为5mm?10mm。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喷嘴上方和中空罩体上部开口之间构成第一负压燃烧室,使得经喷嘴喷出的燃气与由第二进风口向上走的空气混合后进行不完全燃烧,使得未完全燃烧的燃气继续向上流动至第二负压燃烧室,参与第二负压燃烧室的完全燃烧反应。优选地,该气化灶还包括火力分散装置,所述火力分散装置同轴固定设置在中空罩体顶部靠近上端开口处。优选地,所述火力分散装置的横截面形状呈圆环形,其具有上表面以及靠近中空罩体上端开口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和/或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斜向导火槽。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使得第一负压燃烧室的火焰及燃气受斜向导火槽的导向作用而产生涡流,并且扩大第二负压燃烧室的燃烧范围,避免火力过于集中在锅具中心位置而导致锅底过烧,同时使得锅具的均匀受热面积增大,提高热传导效率。另夕卜,该火力分散装置还可起到降低燃烧噪音的作用,大大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声音对使用环境的影响。优选地,该气化灶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接于气化灶头外,其上端紧密连接气化灶头的顶部,下端连接炉膛底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炉膛底部且位于防护罩远离气化灶头的一侧。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使得气化灶头上方的油、烟、水等不会沿气化灶头外壁顺流至气化灶头的电气设备中,提高气化灶头的保护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该防护罩还可起到减少有效燃烧热量向下窜而造成燃烧热量损失,节能高效,且可避免气化灶头的温度过热而影响燃气气化均匀和燃烧稳定性。另外,喇叭状的防护罩有利于引导由第一进风口补充的新鲜空气沿防护罩外侧壁向上流动至第二负压燃烧室内,起导风作用。优选地,该气化灶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活动套接于炉膛内壁上,且所述隔热套底部分别与所述气化灶头顶部及炉膛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隔热套下方。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可起到隔热作用,使得第一负压燃烧室和第二负压燃烧室产生的热量用于对锅具加热,减少热量损失,同时还可降低燃烧噪音,提高对锅具的支撑强度。优选地,所述隔热套为陶瓷纤维板,由圆环形底板及连接在圆环形底板外且与炉膛内壁抵接配合的环形侧板组成,所述圆环形底板与气化灶头顶部之间留有1mm以上的上下距离。优选地,所述炉膛包括炉膛本体及相对炉膛本体底端水平向内延伸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支撑板上或炉膛本体底端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火力分散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中火力分散装置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气化灶头;11、喷嘴;12、第二进风口 ;20、炉膛;21、第一进风口 ;201、炉膛本体;202、支撑板;30、火力分散装置;31、斜向导火槽;40、防护罩;50、隔热套;51、圆环形底板;52、环形侧板;100、第一负压燃烧室;200、第二负压燃烧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包括气化灶头10以及上下开口的炉膛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化灶头10包括喷嘴11、套设于喷嘴11外的中空罩体、设于中空罩体内的气化通道和电加热装置、以及靠近喷嘴11设置的点火针,所述气化通道的一端通过管道等连接燃料罐,另一端连接喷嘴11,使得燃料经所述喷嘴11喷出与该位置处的空气混合,然后在点火针的打火下实现燃烧。所述喷嘴11上方的中空罩体呈开口状,该中空罩体的上端开口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负压燃烧室100,而所述喷嘴11下方的中空罩体设有第二进风口 12,所述第二进风口 12的孔径优选为5mm?10mm,由于燃气燃烧使得第一负压燃烧室100呈微负压状态,如此便于源源不断地经所述第二进风口 12自然向上输送新鲜空气至第一负压燃烧室100。另由于第二进风口 12的孔径较小,输送的新鲜空气不足以完全反应经喷嘴11喷出的燃气燃烧反应,使得第一负压燃烧室100的燃烧为不完全燃烧,而未完全燃烧的大部分燃气进一步向上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膛20固定套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负压自然进气气化灶,包括气化灶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开口的炉膛,所述炉膛固定套接于气化灶头的顶部外,且所述炉膛底部设有连通气化灶头上方和外界的第一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发森
申请(专利权)人:官发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