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819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包括筒体、顶盖及底盖,筒体包括内筒壁、中筒壁及外筒壁,内筒壁和中筒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设压铅层;筒体还包括两个环形板,且两环形板连接外筒壁及中筒壁,环形板、中筒壁及外筒壁一起围成一个密封容纳腔,密封容纳腔内填设液态水层或含硼树脂层;顶盖和底盖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内筒壁和中筒壁,顶盖取下即可进行装载燃料贮罐,底盖取下即可进行燃料贮罐卸载,操作方便,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接触辐射时间。且筒体中的内筒壁和中筒壁之间的压铅层,可屏蔽伽马辐射;中筒壁和外筒壁之间的液态水层或含硼树脂层,可屏蔽中子辐射,从而降低了辐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核电厂专用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
技术介绍
乏燃料从核电厂的反应堆堆芯卸出后,需先放置在核电厂内的贮存水池中贮存,待乏燃料的放射性和衰变热降到允许条件下才能进行干式贮存。在进行干式贮存时,乏燃料组件首先需要装载入燃料贮罐中,并焊接密封。由于燃料贮罐一般为薄壁结构,为了环境及人工健康。还需要将装载有乏燃料的燃料贮罐装入具有屏蔽功能的乏燃料转运容器中。装载有乏燃料的燃料贮罐随转运容器转运至贮存场,并将燃料贮罐从转运容器中转移至贮存容器内,实现燃料贮罐的最终贮存。由于转运容器承担了屏蔽乏燃料的辐射,并防止乏燃料外泄的作用。因此,转运容器在满足与燃料贮罐的接口、尺寸及工艺操作的要求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满足乏燃料组件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安全。然而,现有的转运容器通常只是一个圆柱筒,很难保证屏蔽乏燃料的辐射,并防止乏燃料外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满足屏蔽乏燃料的辐射,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以避免现有乏燃料的转运容屏蔽效果差,且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其包括筒体、顶盖及底盖,所述筒体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筒壁、中筒壁及外筒壁,内筒壁和中筒壁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填设压铅层;所述筒体还包括两个环形板,且两环形板分别密封连接外筒壁的相对两端及中筒壁,环形板、中筒壁及外筒壁一起围成一个密封容纳腔,密封容纳腔内填设液态水层或含硼树脂层;所述顶盖和底盖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内筒壁和中筒壁的对应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筒体还包括若干个支撑肋,每一支撑肋位于密封容纳腔内,且每一支撑肋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中筒壁和外筒壁。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筒壁和中筒壁的对应第一端还固定有一个环形的顶端法兰,顶端法兰上设有若干用于与顶盖连接的螺纹孔,顶端法兰还设有若干个与空腔连通的连通孔。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筒壁和中筒壁的高度一致,且高于外筒壁,内筒壁和中筒壁外露于外筒壁的两端的轴向长度均相等,筒体于顶端法兰和环形板之间还固定有至少两个轴式吊耳。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每一轴式吊耳包括承重块、吊轴及盖板,承重块固定于中筒壁和内筒壁,且承重块设有一螺纹孔,吊轴的第一端设有外螺纹,且吊轴的第一端固定于螺纹孔,吊轴的第二端与盖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筒壁和中筒壁的对应第二端还固定有一个环形的底盘,底盘设有若干个与底盖连接的固定孔,底盘上还设有若干支撑筋板,且每一支撑筋板顶抵于中筒壁的外周面。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顶盖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填设含硼树脂层。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顶盖包括容置盘,容置腔为容置盘的内腔,且容置腔内还设有若干个内嵌螺纹块,每一内嵌螺纹块的一端贯穿外露于容置盘。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盖设有收容腔,收容腔内填设铅层、含硼树脂层或液体水层。作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盖包括一起围成收容腔的顶板、支撑环、底板;底盖还设有一个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一端贯穿顶板并与空腔连通,排水通道的另外一端贯穿支撑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利用筒体中的内筒壁和中筒壁之间压铅层,来屏蔽径向的伽马辐射;利用中筒壁和外筒壁之间填设的液态水层或含硼树脂层,来屏蔽燃料贮罐沿径向的中子辐射,从而降低了辐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且顶盖和底盖与筒体均通过螺栓进行连接,顶盖取下即可进行装载燃料贮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筒体沿着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筒体沿着线B-B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筒体的顶端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图1中筒体的旋转耳轴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筒体的地盘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顶盖沿着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1中底盖沿着线A-A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包括筒体1、顶盖2及底盖3。筒体I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筒壁11、中筒壁12及外筒壁13。内筒壁11环绕形成一个用于装载燃料贮罐(图未示)的中空腔111。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之间形成空腔14。空腔14内填设压铅层,用于屏蔽径向的伽马辐射。筒体I还包括两个环形板15,且该两环形板15分别密封连接外筒壁13的相对两端及中筒壁12。环形板15、中筒壁12及外筒壁13 一起围成一个密封容纳腔16,且密封容纳腔16内填充液态水层,用于吸收屏蔽中子。顶盖2通过螺栓(图未示)固定于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的对应第一端;底盖3通过螺栓(图未示)固定于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的对应第二端。顶盖2、底盖3及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 一起将压铅层14密封收容起来,以防止铅泄露而污染环境。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密封容纳腔16也可以不填充液态水;而是填充含硼树脂层,并同时设置传热片,强化传热。本技术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利用同心设置的内筒壁11、中筒壁12及外筒壁13而将筒体I分隔成两个间隔独立的空腔14和密封容纳腔16,空腔14内设置压铅层以屏蔽径向的伽马辐射;密封容纳腔16内设置液态水层或含硼树脂层以屏蔽中子辐射,降低了辐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并且内筒壁11、中筒壁12及外筒壁13也都是钢材制成,承受的力学载荷能力强,保证了人员安全。且底盖3和顶盖2均通过螺栓连接于筒体1,顶盖2取下即可进行装载燃料贮罐,底盖3取下即可进行燃料贮罐卸载,操作方便,节省了时间,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接触辐射时间。请结合参照图3,筒体I还包括若干个支撑肋17。每一支撑肋17位于密封容纳腔16内,且每一支撑肋17的两端分别固定(如焊接)于中筒壁12和外筒壁13,以加强中筒壁12和外筒壁13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想象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密封容纳腔16内也可以设置支撑肋17,以加强内筒壁11的强度。请结合参照图4,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的高度一致,且高于外筒壁13。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外露于外筒壁13的相对两端的轴向长度均相等。上述环形板15分别连接于外筒壁13的两端及中筒壁12的圆周面。筒体I还包括环形的顶端法兰18。顶端法兰18的环形宽度等于内筒壁11与中筒壁12之间的距离。顶端法兰18固定(如焊接)于内筒壁11和中筒壁12的相应第一端,顶端法兰18上设有若干用于与顶盖2连接的螺纹孔181。顶端法兰18还设有若干个与空腔14连通的连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装运乏燃料的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顶盖及底盖,所述筒体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筒壁、中筒壁及外筒壁,内筒壁和中筒壁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填设压铅层;所述筒体还包括两个环形板,且两环形板分别密封连接外筒壁的相对两端及中筒壁,环形板、中筒壁及外筒壁一起围成一个密封容纳腔,密封容纳腔内填设液态水层或含硼树脂层;所述顶盖和底盖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内筒壁和中筒壁的对应第一端和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罗志远胡汝平唐邵华高景辉杨锦春李超联张文利刘翠波刘彦章蒋华杨寿海陈笋袁呈煜唐琼辉欧国勇左永德钦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