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苏荣专利>正文

无渍油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718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无渍油瓶,属液体容器技术领域。目的是防止油瓶倒油后的残余油液流到油瓶外侧把瓶身和环境弄脏。并手握油瓶倒油时不会把手弄脏。其主要构成是在倒油口(4)的下方增设一暗道式回流油槽(5)与设在倒油口(4)正背面下方的入气孔(6)相连通。暗道式油槽口在倒油口(4)的正下方,以便把倒油口(4)倒油后外侧的残余油液往下流时截住回流经入气孔(6)流回瓶内。优点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可用于工艺品,使工艺品实用化。(*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说明书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油瓶2、密封圈3、瓶盖4、倒油口5、回流油槽6、入气孔本技术为无渍油瓶,属液体容器
现在油瓶倒油之后,滞留在倒油口处的残余油滴沿着瓶子外侧往下流,弄脏了瓶身和放油瓶的地方,也浪费了油。手握油瓶倒油时,手也被弄脏了。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不足加以改进。避免油液弄脏瓶身、弄脏橱柜和浪费。避免手握油瓶倒油时把手弄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瓶盖(3)加垫密封圈(2),在倒油口(4)正下方设一回流油槽(5),在倒油口(4)的正背面下方设入气孔(6)。油槽为暗道式,其入口处在倒油口(4)的正下方,出口处和入气孔(6)连通。这样回流油槽既是回流油沟又是入气管道。因为有了密封圈(2),油就不会从瓶盖螺纹处渗漏,有了回流油槽(5)和入气孔(6)的连接相通配合使用,倒油口(4)外侧的残余油滴往下流时被回流油槽口接住回流经入气孔(6)流回瓶内,因而瓶身干净无渍。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油瓶(1)向左倾斜油从倒油口(4)流出瓶内产生副压,这时瓶外空气从回流油槽(5)吸入,经入气孔(6)进入瓶内,使瓶内气压得到平衡,于是倒油就通顺无阻。倒油后油瓶(1)恢复垂直正常时,倒油口(4)外侧的残余油液往下流,被回流油槽(5)口接住回流,经入气孔(6)流回瓶内。所以瓶身洁净如初。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反复倒油,油瓶外侧无油渍,瓶身洁净如初。与原油瓶生产相比,几乎无须增加生产成本。可用于工艺品上,使工艺品实用化。权利要求1.一种无渍油瓶,包括油瓶(1)和瓶盖(3),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瓶盖上设有密封圈(2)、倒油口(4)、回流油槽(5)和入气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无渍油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回流油槽为暗道式,其入口处在倒油口(4)的正下方,出口处和设在倒油口(4)正背面下方的入气孔(6)连通。回流油槽既是回流油沟又是吸气管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无渍油瓶,属液体容器
目的是防止油瓶倒油后的残余油液流到油瓶外侧把瓶身和环境弄脏。并手握油瓶倒油时不会把手弄脏。其主要构成是在倒油口(4)的下方增设一暗道式回流油槽(5)与设在倒油口(4)正背面下方的入气孔(6)相连通。暗道式油槽口在倒油口(4)的正下方,以便把倒油口(4)倒油后外侧的残余油液往下流时截住回流经入气孔(6)流回瓶内。优点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可用于工艺品,使工艺品实用化。文档编号B65D47/40GK2080051SQ90206318公开日1991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苏荣, 李兴天 申请人:张苏荣, 李兴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渍油瓶,包括油瓶(1)和瓶盖(3),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瓶盖上设有密封圈(2)、倒油口(4)、回流油槽(5)和入气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苏荣李兴天
申请(专利权)人:张苏荣李兴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