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车联接器和用于挂车联接器的负载支架装置,该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联接器包括能以第一端部借助球颈支架与车辆固定地安装在机动车的尾部上的球颈,该球颈在第二端部上承载联接球,为了改进这种挂车联接器以使负载支架能以简单的方式安装并安全地保持提出,在轴颈上与联接球间隔限定的距离地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用于定位能安设到联接球和球颈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布置在球颈的球颈区段上,该球颈区段与球颈的承载联接球的球凸出部邻接,并且尤其是从球凸出部起沿着球颈延伸经过最大相当于联接球直径的1.5倍的距离,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横向于承载该定位体的球颈区段的走向且从该球颈区段离开地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联接器,其包括能够以第一端部借助球颈支架 与车辆固定地安装在机动车的尾部上的球颈,该球颈在第二端部上承载联接球。
技术介绍
这种挂车联接器由现有技术公开。 这种挂车联接器主要用于钩挂挂车,该挂车以牵引球联接器作用在联接球上。 但挂车联接器也多样化地用于安装例如用于自行车或滑雪板或其他运动器件的 负载支架,以便能以简单的方式运输它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挂车联接器,从而 使负载支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安装并安全地保持。 按照本专利技术,该技术问题在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挂车联接器中通过如下方式来解 决,即,在球颈上以与联接球保持限定间距的方式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用于定位能 安设到联接球和球颈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布置在球颈的球颈区 段上,该球颈区段与球颈的承载联接球的球凸出部邻接并且尤其是从球凸出部起沿着球颈 延伸经过最大相当于联接球直径的1. 5倍、优选最大相当于联接球直径的距离,并且该至 少一个第一定位体横向于承载该定位体的球颈区段的走向并从该球颈区段离开地延伸。 也就是说,基于球颈或球颈区段的走向,第一定位体安放在该球颈或球颈区段上 或从该球颈或球颈区段凸出,或者是完全或局部包围球颈区段。 此外,第一定位体的这种布置具有如下优点:在球颈的多种形式下,由此可以使第 一定位体始终与联接球保持相同的限定的间距地且在很大程度上与球颈的形状、尤其是与 球颈的削平部无关地布置,并且可以遵循第一定位体相对联接球的标准化的位置。 在此,按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这种第一定位体开启了如下可能性:以简 单的方式定位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并且使其相对球颈定位,也就是说定向并保持在定向的 位置中。 在此,尤其也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即,使该负载支架保 持装置支撑在联接球上,从而在此一方面通过在联接球上的支撑以及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 定位体上的支撑实现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 在此,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可以是单独的主体,其通过安装元件与球颈区段连接 或通过形状锁合(Formschluss)保持在球颈区段上。 但也可以考虑的是,将至少一个定位体例如作为材料堆积部或加厚部成型在球颈 区段上,例如一体式地成型在球颈区段上。 在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的构造方面尤为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承载至少 一个第一定位面,通过该第一定位面可以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 为此例如规定,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处在联接球的投影轮廓之外,该投影轮廓通 过联接球到第一定位体上的投影产生,其中,投影轮廓尤其与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相交。 联接球在定位体上的投影优选平行于安设方向地进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能沿着 该安设方向运动,以便将该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安设到联接球和球颈上。 安设方向尤其大致平行于联接球和球凸出部的球中轴线延伸,其中,安设方向大 致平行于球中轴线的走向指的是,球中轴线与安设方向之间的角小于或等于20°、优选小 于或等于10°、更好的是小于或等于5°,其中,能简单设计的解决方案规定了一种平行的 走向。 此外,优选规定,安设方向平行于球颈的纵向中央平面和/或平行于横向平面延 伸,该横向平面垂直于球颈的纵向中央平面定向。 也就是说,第一定位面分别与球颈或球颈区段保持这种间距布置,从而使得该第 一定位面处在联接球在定位体上的投影轮廓之外,并且因此当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安设到联 接球上时,也就是说跨过或包围联接球,以便支撑在联接球上时,该第一定位面可供用于负 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 由此尤其存在如下构造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简单的可行方案,即,球容纳部可以 安设到联接球上或包围该联接球,并且可以在不妨碍进入球容纳部中的情况下与定位体的 定位面的相互作用,以便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支撑在定位体的至少一个定位面上。 结合对各个实施方式的到目前为止的阐释,对定位面的构造没有更为详细的说 明。 因此,一个尤为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具有至少一个导引面 区域,该导引面区域平行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安设方向延伸。 此外,结合对各个实施方式的到目前为止的阐释,对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在第一 定位体上的布置没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因此,可以考虑的是,将第一定位面布置在第一定位体内部,例如布置在钻孔中或 被定位体至少部分包围的内部空间中。 -个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布置在第一定位体的外侧上,从 而由此能够实现与定位面的简单的相互作用。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定位体构造成闭合的主体、优选构造成实心的主体。 结合对各个实施方式的到目前为止的阐释可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布置在球颈 区段上。 但是,通过如下方式可以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改进的定位或更稳定的定位, 即,在球颈区段上在该球颈区段的彼此对置的侧上分别布置一个定位体,从而可以通过两 个第一定位体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支撑。 例如可以考虑的是,将第一定位体在彼此对置的侧上布置在球颈的纵向中央平面 中。 但作为备选,也可以考虑的是,将第一定位体在球颈上布置在球颈的横向于、尤其 是垂直于纵向中央平面延伸的横向平面的彼此对置的侧上。 尤其有利的是,在球颈的工作位置中,第一定位体布置在挂车联接器的纵向中央 平面的彼此对置的侧上,其中,在球颈的工作位置中,牵引挂车的纵向中央平面也与车身的 纵向中央平面并且尤其是与球颈的纵向中央平面重合。 在此,第一定位体同样还可以沿着平行于纵向中央平面的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在 球颈上。 因此,一个尤为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第一定位体处在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纵向 中央平面并且尤其是大致平行于联接球的中轴线延伸的横向平面中。 如下解决方案是特别有利的,在该解决方案中,第一定位体与球颈的纵向中央平 面镜像对称地布置,并且因此在纵向中央平面的两侧上布置在它们相对于联接球的精确的 相对位置中,这是因为联接球无论如何都是构造成与纵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的。 结合对各个实施例的到目前为止的说明,对第一定位体的功能没有更为详细的说 明。 但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不仅用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相 对球颈和联接球的限定的定向,还同时用于容纳承载负荷,因而联接球在这种情况下并不 用于承载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而是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配合作用,仅用于使负载支架保持 装置保持相对球颈的限定的定向。 同样地,到目前为止对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的布置或走向也没有更为详细的说 明。 因此,第一定位面例如可以关于纵向中央平面具有其他对称性或关于纵向中央平 面不具有对称性。 -种尤为适宜的解决方案规定,第一定位体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被构造成关于 球颈的纵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因而定位面本身也具有关于纵向中央平面的镜像对称性。 到目前为止,对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的构造和形式没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因此,一个尤为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从承载该第一定位体 的球颈区段起沿着延伸方向从球颈区段离开地延伸。 这是定位体的一种简单且适宜的设计方案,其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该定位体上 的支撑更为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可以被构造成使其沿着球颈的分支或沿 着球颈的造型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联接器(10),所述挂车联接器包括能以第一端部(14)借助球颈支架(16)与车辆固定地安装在机动车的尾部(18)上的球颈(12),所述球颈在第二端部(24)上承载联接球(26),其特征在于,在球颈(12)上与联接球(26)间隔限定的距离地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54),用于定位能安设到联接球(16)和球颈(12)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54)布置在球颈(12)的球颈区段(52)上,所述球颈区段与球颈(12)的承载联接球(26)的球凸出部(28)邻接,并且尤其是从球凸出部(28)起沿着球颈(12)延伸经过最大相当于联接球(26)的直径的1.5倍的距离,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体(54)横向于承载该定位体(54)的球颈区段(52)的走向且从所述球颈区段离开地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恩哈特·希姆尔斯巴赫,沃尔夫冈·根特纳,阿列克谢·卡迪尼科夫,
申请(专利权)人:斯坎比亚控股塞浦路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塞浦路斯;CY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