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190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一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薄膜晶体管单元包括:一栅极、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源极及一漏极;以及一遮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与该薄膜晶体管单元之间,且该遮光单元包括:一遮光层及一第一缓冲层,该第一缓冲层设置于该遮光层及该薄膜晶体管单元之间;其中,波长范围介于200nm至510nm的光线通过该遮光层的穿透率介于0至15%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尤指一种改善薄膜晶体管单元稳定性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使用者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的装置均 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因此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 射线管发展成液晶显示设备(IX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OLED)。 在LCD或OLED中,由于薄膜晶体管单元(TFT)的有源层材料的能隙一般与紫外光 (UV)、蓝光相近,因此,TFT对于紫外光、紫光及蓝光十分敏感,在紫外光、紫光或蓝光照射下 (例如在工艺中照射紫外光、紫光或蓝光、或来自外在环境的紫外光、紫光或蓝光),TFT中 会产生额外的空穴,造成TFT中的载流子通道(channel)上包含额外的空穴,进而影响TFT 电性偏移,例如阀值电压(Vth)负偏、漏电流上升等;更使OLED在暗态操作时会有漏光现 象、或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S/R)、数据多工器(Data Mux)及其他驱动电路无法正 常运作等问题。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改善上述问题的显示设备,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质 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期盼带给消费者更稳定、更高质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能够减少显示设备中的薄膜晶体管 单元受到紫外光、紫光或蓝光影响,进而有效提升显示设备的稳定性及显示质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一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单 元,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薄膜晶体管单元包括:一栅极、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源极及 一漏极;以及一遮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与该薄膜晶体管单元之间,且该遮光单元包括:一 遮光层及一第一缓冲层,该第一缓冲层设置于该遮光层及该薄膜晶体管单元之间;其中,波 长范围介于20〇111]1至51〇111]1的光线通过该遮光层的穿透率介于0至15%之间。 据此,本专利技术利用该遮光层吸收短波长光线(例如在工艺中照射紫外光、紫光或 蓝光、或来自外在环境的紫外光、紫光或蓝光),削弱短波长光线穿透该遮光层的强度,如此 一来,可有效减少短波长光线接触到薄膜晶体管单元的有源层通道,进而减少薄膜晶体管 单元的电性偏移,并改善显示设备在暗态操作时的漏光现象、或移位寄存器、数据多工器及 其他驱动电路无法正常运作等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可提供更稳定、更高质量的显 示效果。【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单元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单元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优选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单元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的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率和穿透率结果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于IXD的LED背光源未经过遮光层及经过遮光层后的光强 度与波长的关系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的负偏压照光Stress(NBIS)试验结果图。【符号说明】 1 基板 35 源极 2 遮光单元 36 漏极 21 遮光层 37 第二保护层 211 开口 4 液晶单元 22 第一缓冲层 5 彩色滤光片单元 23 第二缓冲层 6 第二基板 3 薄膜晶体管单元 7 背光模块 31 半导体层 8 有机发光二极管 32 绝缘层 81 发光区 33 栅极 9 封装单元 34 第一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 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 创造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包括:一基板1 ;一薄膜晶体管单元3,设置于该基 板1上,且该薄膜晶体管单元3包括:一半导体层31、一绝缘层32、一栅极33、一第一保护 层34、一源极35、一漏极36、及一第二保护层37 ;以及一遮光单元2,设置于该基板1与该 薄膜晶体管单元3之间,且该遮光单元2包括:一遮光层21、一第一缓冲层22、及选择性地 包含一第二缓冲层23,该第一缓冲层22设置于该遮光层21及该薄膜晶体管单元3之间,该 第二缓冲层23设置于该遮光层21及该基板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单元3可采用现有的薄膜晶体管工艺制作,故在此不 再赘述;图1所示为一顶栅极式(top gate)薄膜晶体管单元,而一底栅极式(bottom gate) 薄膜晶体管单元也可用于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单元3的结构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调 整。例如,目前已知如图2所示的刻蚀阻挡层结构(etching stop layer structure,ESL)、 或如图3所示的背通道刻蚀结构(back channel etching structure, BCE)都可应用于本 专利技术。 此外,基板1可使用本
常用的基板,如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硅基板及陶 瓷基板等。再者,栅极33、源极35及漏极36的材料可分别使用本
常用的导电材 料,如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或其他本
常用的电极材料;且优选 为金属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至于绝缘层32的材料,则可采用本
常用的栅 极绝缘层材料,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或其组合;而半导体层31,也可采用本技术 领域常用的半导体层材料,例如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锡锌ΙΤΖ0、其他金属氧化物半 导体、非晶5圭、多晶5圭、结晶5圭及其他有机半导体例如P13、DH4T、五苯环的有机材料等;另 外,第一保护层34及第二保护层37的材料可为本
常用的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 (SiOx)或其组合的钝化层材料。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510nm以下光线(尤其是介于200nm至510nm的紫外光、紫光 及蓝光)经过遮光层21后的穿透率为15%以下。因此,来自外在环境的光线中,波长范围 于200nm至510nm的光线(例如在工艺中照射紫外光或蓝光、或来自外在环境的紫外光或 蓝光)会被遮光层21阻挡大部分的强度,减少该些光线对薄膜晶体管单元3的影响。 在遮光单元2中,该遮光层21的性质并无特别限制;在365nm至510nm的光波长 下,该遮光层21的折射率(η)优选为介于4. 5至6之间;在200nm至510nm的光波长下, 该遮光层21的消光系数(k)优选为介于0. 5至6之间;及该遮光层21的厚度优选为介于 120nm至400nm之间。在满足上述优选范围下,该遮光层21的材料可为非晶娃(amorphous Si)、多晶娃(Polysilicon)、结晶娃(Crystalline Si)、或其组合,但本专利技术并未受限于此。 在遮光单元2中,该第一缓冲层2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薄膜晶体管单元包括:一栅极、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源极及一漏极;以及一遮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与该薄膜晶体管单元之间,且该遮光单元包括:一遮光层及一第一缓冲层,该第一缓冲层设置于该遮光层及该薄膜晶体管单元之间;其中,波长范围介于200nm至510nm的光线通过该遮光层的穿透率介于0至1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政旭沈羲和张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