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加压机管路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244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流体加压机管路结构改良,设有具伸缩杆的第一、二气压缸,伸缩杆顶端组设升降座,升降座底部悬设第一、二支撑杆,第一、二支撑杆之间穿组具泵、加压盘的自动汲取装置;第一、二气压缸的缸体设有中空的上、下把手,第一气压缸设有气阀控制箱,气阀控制箱具有气压源管、上输气管、下输气管、加压盘输气管及泵输气管;上、下输气管分别设成直接连通、供压于该中空的上、下把手、第一、二气压缸,加压盘输气管、泵输气管外部加设活动链轨,加压盘输气管、泵输气管分别连通第一、二支撑杆。以此,加压盘输气管的气压经由第一支撑杆传输至加压盘、泵输气管的气压经由第二支撑杆传输至泵,达到管路更整齐、不外露的安全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流体加压机管路结构改良,尤指利用机台中空的结构杆体传输气压而可隐藏原本外露管路,并达到同步供压的效果。
技术介绍
按,习知高黏度流体(例如:黄油)的加压栗构造,如图1、2、3所示,设成:一底座10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二气压缸11、12,该第一、二气压缸11、12分别具有向上凸伸的伸缩杆111、121,该伸缩杆111、121顶端分别组设一升降座13的两端,该升降座13底部悬设两平行的第一、二支撑杆14、15,该第一、二支撑杆14、15之间穿组一上端具有一栗161、下端具有一加压盘162的自动汲取装置16,该加压盘162设有一通孔163,且该第一、二支撑杆14、15的底端分别组设于该加压盘162上,该自动汲取装置16可随升降座13同步上、下作动;又,该第一、二气压缸11、12的缸体同一外侧方向设有中空的上、下把手17、18并分别跨置于两缸体的上方及下方,该第一气压缸11的另一相对外侧方向设有一气阀控制箱19,该气阀控制箱19具有一气压源管20、一上输气管21、一下输气管22、一加压盘输气管23及一栗输气管24 ;其中,该气压源管20接受来自外部的加压空气,并提供流体加压机所需的气压;该上输气管21末端分歧成两管路,一管路直接提供该第一气压缸11的伸缩杆111下降的压力,另一管路连通该上把手17的管体并间接提供该第二气压缸12的伸缩杆121下降的压力;该下输气管22末端亦分歧成两管路,一管路直接提供该第一气压缸11的伸缩杆111上升的压力,另一管路连通该下把手18的管体并间接提供该第二气压缸12的伸缩杆121上升的压力;该加压盘输气管23、栗输气管24连设于该升降座13,为因应该升降座13上升、下降需要,因此在介于该气阀控制箱19及升降座13间分别设有卷曲段231、241 ;又,该加压盘输气管23、栗输气管24再通过该升降座13底部形成外露的裸设段232、242而分别组设于该加压盘162的通孔163及栗161上;通过上述结构,当该下输气管22输入气体给第一、二气压缸11、12时,该升降座13呈上升的动作(如图2所示),当该上输气管21输入气体给第一、二气压缸11、12时,该升降座13呈下降的动作(如图3所示),此时,该加压盘162可对容器I内的流体2加压,该栗输气管24可输入气体给该自动汲取装置16的栗161汲取高黏度流体2 ;当该自动汲取装置16完成抽汲高黏度流体2时,该升降座13、加压盘162上升欲从该容器I脱离出,该加压盘输气管23输入气压,使该通孔163输入空气至容器I中,可避免该容器I内产生真空无法脱离;但上述结构,其实存有下列缺点:1.如图3所示,当该升降座13处于下降状态,该卷曲段231、241相互纠缠迭合,造成管线凌乱的问题。2.在该升降座13上、下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牵姅该加压盘输气管23、栗输气管24的卷曲段231、241、裸设段232、242的危险,更可能造成利器勾破该加压盘输气管23、栗输气管24管线的状况。3.该上、下输气管21、22以直接供压给第一气压缸11,另以间接经由该上、下把手17、18供压给第二气压缸12,两种不同形式的供压方式,则会造成该伸缩杆111、121不同步而产生偏角,进而影响该升降座13的顺畅度。有鉴于此,如何使气压管路更整齐简洁,实有待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将上、下输气管设成直接供压于中空的上、下把手,再经由上、下把手同时供压给第一、二气压缸,而使伸缩杆呈同步作动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该气阀控制箱与升降座间的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将其外部加设一活动链轨,通过该活动链轨可保护气压管路;且该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分别连通第一、二支撑杆,气压直接由杆体传输至加压盘、栗,达到管路更整齐、不外露的功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流体加压机管路结构改良,在一底座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二气压缸,该第一、二气压缸分别具有向上凸伸的伸缩杆,该伸缩杆顶端分别组设一升降座的两端,该升降座底部悬设两平行的第一、二支撑杆,该第一、二支撑杆之间穿组一上端具有一栗、下端具有一加压盘的自动汲取装置,该加压盘设有通孔,且该第一、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组设于该加压盘上,该自动汲取装置能够随升降座同步上、下作动;又,该第一、二气压缸的缸体同一外侧方向设有一中空的上、下把手并分别跨置于第一、二气压缸的上方及下方,该第一气压缸的另一外侧方向设有一气阀控制箱,该气阀控制箱具有一气压源管、一上输气管、一下输气管、一加压盘输气管及一栗输气管;其中,该气压源管接受来自外部的加压空气;该上输气管分别提供该第一、二气压缸的伸缩杆下降的压力;该下输气管分别提供该第一、二气压缸的伸缩杆上升的压力;该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连设于该升降座,再分别提供气压给该加压盘的通孔及栗;该上、下输气管分别设成直接连通、供压于该中空的上、下把手,再通过该上、下把手同时供压给第一、二气压缸;该气阀控制箱与升降座间的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将其外部加设一活动链轨,该活动链轨一端定位于该升降座,另一端定位于该气阀控制箱,通过该活动链轨保护气压管路,并随该升降座呈上、下游动。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二支撑杆设成中空状,该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分别连通该中空的第一、二支撑杆,且该第一支撑杆底端连通该加压盘的通孔,该第二支撑杆设有一套接管,其与栗之间再设有一连通管;以此,将该加压盘输气管的气压经由该第一支撑杆传输至该加压盘的通孔、该栗输气管的气压经由该第二支撑杆、连通管传输至该栗。进一步地,其中,该气阀控制箱的顶端设有一极限开关,其前端设有一警示器,当该自动汲取装置的加压盘下降至底部时,该升降座的底部抵压该极限开关,且令该气阀控制箱关闭该上输气管的气阀,该警示器发出警告或通知。本技术将上、下输气管设成直接供压于中空的上、下把手,再经由上、下把手同时供压给第一、二气压缸,而使伸缩杆呈同步作动的功效;该气阀控制箱与升降座间的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将其外部加设一活动链轨,通过该活动链轨可保护气压管路;且该加压盘输气管、栗输气管分别连通第一、二支撑杆,气压直接由杆体传输至加压盘、栗,达到管路更整齐、不外露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习知流体加压栗的整体立体图;图2习知流体加压栗上升状态的正视平面图;图3习知流体加压栗下压状态的正视平面图;图4本技术流体加压栗的整体立体图;图5本技术流体加压栗的正视平面图;图6本技术上、下把手分别与第一气压缸连通的局部剖视图;图7本技术上、下把手分别与第二气压缸连通的局部剖视图。图中,I容器163通孔2流体17上把手10底座18下把手11第一气压缸19气阀控制箱111、121伸缩杆20气压源管12第二气压缸21上输气管13升降座22下输气管14第一支撑杆23加压盘输气管15第二支撑杆231、241卷曲段16自动汲取装置232、242裸设段161栗24栗输气管162加压盘112、122入气孔32套接管30活动链轨33连通管31极限开关34警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加压机管路结构改良,在一底座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二气压缸,该第一、二气压缸分别具有向上凸伸的伸缩杆,该伸缩杆顶端分别组设一升降座的两端,该升降座底部悬设两平行的第一、二支撑杆,该第一、二支撑杆之间穿组一上端具有一泵、下端具有一加压盘的自动汲取装置,该加压盘设有通孔,且该第一、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组设于该加压盘上,该自动汲取装置能够随升降座同步上、下作动;又,该第一、二气压缸的缸体同一外侧方向设有一中空的上、下把手并分别跨置于第一、二气压缸的上方及下方,该第一气压缸的另一外侧方向设有一气阀控制箱,该气阀控制箱具有一气压源管、一上输气管、一下输气管、一加压盘输气管及一泵输气管;其中,该气压源管接受来自外部的加压空气;该上输气管分别提供该第一、二气压缸的伸缩杆下降的压力;该下输气管分别提供该第一、二气压缸的伸缩杆上升的压力;该加压盘输气管、泵输气管连设于该升降座,再分别提供气压给该加压盘的通孔及泵;其特征在于:该上、下输气管分别设成直接连通、供压于该中空的上、下把手,再通过该上、下把手同时供压给第一、二气压缸;该气阀控制箱与升降座间的加压盘输气管、泵输气管,将其外部加设一活动链轨,该活动链轨一端定位于该升降座,另一端定位于该气阀控制箱,通过该活动链轨保护气压管路,并随该升降座呈上、下游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再添
申请(专利权)人:久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