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四路固相化学反应电导率仪,四路装置的电导率、温度、压力和位移分开设置和测量,能比较和分析固相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配比系数以及温度反应条件和压力反应条件,解决固相反应电导率数据测量耗时长的问题,降低研究人员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时的劳动强度,仪器由液晶显示屏、电导温度压力位移数据采集卡、上电极、下电极、石英管、恒温箱、温控箱、温度设定旋钮、氮气接入口、氮气注入管、进风管、出风管、风机、电热丝、压杆、契型滑块、锯齿片、压力簧压力和微调旋钮等组成,上电极、石英管和下电极构成电导率测量机构,温度设定旋钮、恒温箱、进风管、风机和出风管构成温度设定机构,该仪器主要用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固相配位化学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导率仪,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固相化学反应电导率仪,属于化学电子测量仪器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多数使用液态或气态物质加部分固态粉末物质来实现,这种常规的化工生产方法耗能多,污染大,操作复杂,也不安全,所以人们在不断探索固-固反应,寻找化工生产的新工艺,采用固-固反应不需要任何溶剂或气体,是一种无污染,低成本的生产方法。目前探索固-固反应的实验方法很多,如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热重方法、毛细管法、M0SSBAUER法、XRD和电导法等,其中,电导法具有装置简单,观察记录方便而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不过,固-固化学反应需要较长反应时间,都在数小时以上,不像液体电导率和固相物理电导率测量那样数据可以即测即得,若采用普通电导率仪来研究固相化学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来说消耗的实验时间较长,也难以比较和分析固相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搭配系数和化学反应条件,所以,探索一项成功的固-固反应制备案例很不容易,研究人员需要花费数月或数年以上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固相化学反应电导率仪,解决固相反应体系电导率数据测量耗时长和固相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搭配系数以及外界化学反应条件的关系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仪器由液晶显示屏(I)、键盘面板(2)、鼠标(3)、温度设定旋钮(6)、解锁按钮(7)、上电极(8)、石英管(10)、温度传感器(11)、玻璃门(12)、固定箍(13)、q型底盘(14)、恒温箱(16)、底箱(17)、压力微调旋钮(19)、固态盘(20)、电脑主板(21)、锁杆套筒(22)、电极套筒(23)、温控电位器(24)、电源箱(25)、电导温度压力位移数据采集卡(26)、电脑接口(27)、上机箱底板(28)、转轴(29)、转轴座(30)、中部隔板(31)、压杆(32)、位移传感器(33)、进风管(34)、温控箱(35)、氮气阀门(36)、氮气接入口(37)、氮气注入管(38)、风机(39)、出风管(40)、电热丝(41)、锁杆(42)、定位孔(43)、导轨(45)、契型滑块(49)、锯齿片(51)、压力传感器(52)、压力簧(53)、电极芯(54)、栓杆(55)和下电极(57)组成,液晶显示屏(I)、键盘面板(2)、固态盘(20)、电脑主板(21)、电源箱(25)、电导温度压力位移数据采集卡(26)、电脑接口(27)和上机箱底板(28)构成上机箱(4),四套压杆导槽(5)、解锁按钮(7)、上电极(8)、石英管(10)、玻璃门(12)、固定箍(13)、q型底盘(14)、恒温箱(16)、锁杆套筒(22)、电极套筒(23)、压杆(32)、转轴(29)、转轴座(30)、进风管(34)、温控电路箱(35)、氮气阀门(36)、氮气接入口(37)、氮气注入管(38)、风机(39)、出风管(40)、锁杆(42)、锯齿片(51)、压力簧(53)、栓杆(55)和下电极(57)构成下机箱(18),上电极(8)、石英管(10)、电极芯(54)、橡胶垫片(56)、下电极(57)、绝缘环(58)、嵌线槽(59)、接触簧(44)和接触片(60)构成电导率测量机构,温度设定旋钮¢)、温度传感器(11)、玻璃门(12)、恒温箱(16)、温控电位器(24)、进风管(34)、温控箱(35)、风机(39)、出风管(40)构成温度设定机构,解锁按钮(7)、压力微调旋钮(19)、锁杆套筒(22)、电极套筒(23)、中部隔板(31)、压杆(32)、转轴(29)、契型滑块(49)、锯齿片(51)、压力簧(53)、栓杆(55)和锁片(63)构成压力设定机构,锯齿片(51)、锁片(63)和解锁按钮(7)构成压力粗调和压力解除,契型滑块(49)、滑槽(48)、螺杆(64)、螺母(65)和压力微调旋钮(19)构成压力微调,位移传感器(33)和上电极(8)构成位移测量机构,固定箍(13)、q型底盘(14)、拉手(15)、锁杆(42)、定位孔(43)、导轨(45)、卡口(46)和卡脚(47)构成固相反应体系送入与取出机构,氮气是一路进,四路出,四路出的氮气由四只氮气阀门(36)分别控制,氮气接入口(37)位于底箱(17)的左侧,四只氮气阀门(36)位于底箱(17)后方的下端,氮气注入管(38)连接到进风管(34)上,氮气通过四套进风管(34)、风机(39)和出风管分别在四只恒温箱(16)内循环,氮气阀门(36)、氮气接入口(37)和氮气注入管(38)构成驱湿和抗氧化机构。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仪器可以同时测量四路固相化学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四路装置的电导率、温度、压力和位移可以分开设置和测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固相反应体系,可以同时进行四路固相化学反应试验,节约实验时间,降低研究人员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时的劳动强度;对于同一类型的固相反应体系,若各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比例不同,可以分析和比较各反应物的配比系数,找出完成固-固反应配合物的最佳搭配比例;对于同一类型的固相反应体系,若各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比例相同,可以分析和比较固相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条件和压力反应条件,找到最佳化学反应方案,为较早探索一项成功的固-固反应制备案例创造条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11幅附图:图1是四路固相化学反应电导率仪的正视图;图2是该仪器的左视剖视图(压杆压下时);图3是该仪器的左视剖视图(压杆抬起时); 图4是下机箱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压杆、锁杆和上电极的剖视图;图6是石英管、固定箍和下电极的左视剖视图;图7是q型底盘的仰视图;图8是q型底盘拉出与复位出时的位置图;图9是压杆、锯齿片、解压按钮和压力微调旋钮的左视图;图10是压杆、锯齿片和锁片的正视图;图11是复位簧、锁片、解锁按钮和压力微调旋钮的俯视图。在附图中所标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液晶显示屏,2.键盘面板,3.鼠标,4.上机箱,5.压杆导槽,6.温度设定旋钮,7.解锁按钮,8.上电极,9.铂片,10.石英管,11.温度传感器,12.玻璃门,13.固定箍,14.q型底盘,15.拉手,16.恒温箱,17.底箱,18.下机箱,19.压力微调旋钮,20.固态盘,21.电脑主板,22.锁杆套筒,23.电极套筒,24.温控电位器,25.电源箱,26.电导温度压力位移数据采集卡,27.电脑接口,28.上机箱底板,29.转轴,30.转轴座,31.中部隔板,32.压杆,33.位移传感器,34.进风管,35.温控箱,36.氮气阀门,37.氮气接入口,38.氮气注入管,39.风机,40.出风管,41.电热丝,42.锁杆,43.定位孔,44.接触簧,45.导轨,46.卡口,47.卡脚,48.滑槽,49.契型滑块,50.铆钉,51.锯齿片,52.压力传感器,53.压力簧,54.电极芯,55.栓杆,56.橡胶垫片,57.下电极,58.绝缘环,59.嵌线槽,60.接触片,61.复位簧,62.滑槽,63.锁片,64.螺杆,65.螺母。【具体实施方式】1.根据图1和图2,上机箱底板(28)的上方安装上机箱⑷和电脑主板(21),上机箱(4)的正面安装液晶显示屏(I)和键盘面板(2),键盘面板(2)的左下方安装鼠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路固相化学反应电导率仪,由液晶显示屏(1)、键盘面板(2)、温度设定旋钮(6)、解锁按钮(7)、上电极(8)、石英管(10)、温度传感器(11)、玻璃门(12)、固定箍(13)、q型底盘(14)、恒温箱(16)、压力微调旋钮(19)、压杆(32)、电导温度压力位移数据采集卡(26)、转轴(29)、转轴座(30)、位移传感器(33)、进风管(34)、温控箱(35)、氮气阀门(36)、氮气接入口(37)、氮气注入管(38)、风机(39)、出风管(40)、电热丝(41)、锁杆(42)、定位孔(43)、接触簧(44)、导轨(45)、斜形滑槽(48)、契型滑块(49)、锯齿片(51)、压力传感器(52)、压力簧(53)、栓杆(55)、下电极(57)、接触片(60)、锁片(63)、螺母(65)和螺杆(64)组成,上电极(8)、石英管(10)、下电极(57)、接触簧(44)和接触片(60)构成电导率测量机构,温度设定旋钮(6)、温度传感器(11)、恒温箱(16)、进风管(34)、温控箱(35)、风机(39)和出风管(40)构成温度设定机构,解锁按钮(7)、压力微调旋钮(19)、锁杆套筒(22)、电极套筒(23)、压杆(32)、契型滑块(49)、锯齿片(51)和栓杆(55)构成压力设定机构,位移传感器(33)和上电极(8)构成位移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底箱(17)的上方有四只q型底盘(14),每只q型底盘(14)上有一个凸型弧形导轨(45)和一只固定箍(13),q型底盘(14)的底部有一个L型嵌线槽(59),上电极(8)中部有一个圆筒型空芯活塞,活塞内有一个垂直放置的压力簧(53),压力簧(53)的上端连接压力传感器(52),位移传感器(33)固定部分的上端固定在电极套筒(23)的下方,位移传感器(33)移动部分的右端固定在上电极(8)的下端,q型底盘(14)的导轨(45)和底箱(17)上面各有一个定位孔(43),两个定位孔上下对齐,当压杆(32)压下时,锁杆(42)的下端穿入两个定位孔(43)中,当压杆(32)抬起时,锁杆(42)抬起,锁杆(42)脱离两个定位孔(4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越,
申请(专利权)人:冯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