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文斌专利>正文

一种探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200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照灯,包括底座、灯体和安装架,所述灯体具有圆筒形壳体和端板,所述圆筒形壳体内设置有凹面镜,该凹面镜纵向对半分割而形成主、副凹面镜,所述主、副凹面镜上分别安装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岔槽,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主驱动轴、副驱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驱动轴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副驱动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和蜗杆部分,所述从动轴上具有与所述蜗杆部分啮合并形成蜗杆传动的蜗轮,并且所述从动轴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垂直于该从动轴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处于所述岔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探照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探照灯
技术介绍
探照灯,是一种具有强大的光源以及能将光线集中投射于特定方向的装置,用于远距离照明和搜索,尤其在海运领域,探照灯的使用极为普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晓,探照灯一般包括底座、灯体和固定在底座与灯体之间的安装架,灯体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内腔设置有凹面镜和处于所述凹面镜前方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通过前后移动的方式实现焦距的可调功能,同时为了使探照灯在某一个位置的照射点更加明亮清晰,现有技术中往往将凹面镜纵向对半分割而形成主、副凹面镜,然后在主、副凹面镜的背光面上分别设置通过复位弹簧连接的固定条,该固定条具有贴近筒状壳体内壁的延伸部,所述两个固定条的延伸部之间形成岔槽,然后为了能够有效的调节主、副凹面镜的转动并达到照射点更加明亮的效果,在岔槽位置设置有倒立的锥台,并且该锥台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螺栓,该螺栓穿过所述筒状壳体的圆柱壁,当需要调节主、副凹面镜的转动幅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旋动螺栓而使得锥台下沉,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通过锥台周侧的锥面(该锥面的横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迫使固定条岔开,进而使得主、副凹面镜转动,实现调节照射点亮度的效果;然而这种结构的探照灯有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在工作人员旋动螺栓时,需要极大的力气克服锥台的锥面跟固定条之间的摩擦力和固定条对锥台产生的反作用力,调节起来非常吃力,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并能轻松的进行调节主、副凹面镜转动角度的探照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探照灯,包括底座、灯体和将灯体固定在底座上的安装架,所述灯体具有圆筒形壳体和设置在该圆筒形壳体尾端的端板,所述圆筒形壳体内设置有凹面镜,该凹面镜纵向对半分割而形成主凹面镜和副凹面镜,所述主凹面镜和副凹面镜上分别安装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岔槽,并且在所述两条固定条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主驱动轴、副驱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驱动轴轴向穿插设置在所述端板上,并且在该主驱动轴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副驱动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和蜗杆部分,所述从动轴上具有与所述蜗杆部分啮合并形成蜗杆传动的蜗轮,并且所述从动轴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与该从动轴呈垂直状态、并向两侧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处于所述岔槽内。在本技术中,通过转动主驱动轴,从而使得与主驱动轴上的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随之转动,第二伞形齿轮带动所述蜗杆部分转动,所述蜗杆部分带动与其啮合的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的蜗轮转动,该蜗轮带动从动轴转动,并进而使得从动轴上的转轴转动,该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尤其在纵向位置转至横向位置的过程中(即0° -90°的转动角度范围),其两端与所述固定条抵接并进而有效叉开所述固定条,使得所述主、副凹面镜随着固定条的带动而有效的向两侧位置转动,而当转轴从横向位置转至纵向位置的过程中(即90° -180°的转动角度范围),由于受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而使得主、副凹面镜回转至初始状态。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知,本技术利用齿轮为主要传动部件的调节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锥台和螺栓的配合结构来说,显然操作灵活和简单了许多,最为关键的是,本技术的调节装置在实际操作中非常省力,不需要施加过大的驱动力,对工作人员来说非常人性化。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动轮。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滚动摩擦力相对于滑动摩擦力的小很多,因此本技术进一步的在转轴两端设置滚动轮,使得调节装置的调节更加轻松省力。优选的,为进一步优化固定条和转轴的配合结构,在所述两条固定条上分别设置有彼此相对应的挡板,所述转轴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挡板形成抵接。优选的,为使本技术中探照灯的主、副凹面镜转动和复位的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将所述复位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条的上下两个相对称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探照灯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去掉端板后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探照灯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去掉端板后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端板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一种探照灯,包括底座1、灯体2和将灯体2固定在底座I上的安装架3,所述灯体2具有圆筒形壳体20和设置在该圆筒形壳体20尾端的端板21,所述圆筒形壳体20内设置有凹面镜,该凹面镜纵向对半分割而形成主凹面镜220和副凹面镜221,所述主凹面镜220和副凹面镜221上分别安装有固定条23,所述固定条23之间形成岔槽230,并且在所述两条固定条2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4,图4显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探照灯的主凹面镜220、副凹面镜221的转动和复位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将所述复位弹簧24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条23的上下两个相对称的位置。从图1和图2中可知,现有技术中,为了调节主凹面镜220和副凹面镜221的转动并达到照射点更加明亮的效果,在所述固定条23的下端位置具有贴着圆筒形壳体20的内壁轴向延伸的延展部231,该延展部231之间形成的岔槽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倒置的锥台25和与该锥台25形成螺纹配合并穿透圆筒形壳体20壁厚的螺栓26,当需要调节主凹面镜220和副凹面镜221的转动幅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旋动螺栓26而使得锥台25下沉,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通过锥台25周侧的锥面(该锥面的横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迫使固定条23岔开,进而使得主凹面镜220和副凹面镜221转动,实现调节照射点亮度的效果;而结合图3-图7可知,本实施例的探照灯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升级改进,其具体区别如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板21上设置有调节装置5,图3、图5和图6显示,本实施例的调节装置5包括主驱动轴50、副驱动轴51和从动轴52,所述主驱动轴50轴向穿插设置在所述端板21上,并且在该主驱动轴50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第一伞形齿轮500,所述副驱动轴5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500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510和蜗杆部分511,所述从动轴52上具有与所述蜗杆部分511嗤合并形成蜗杆传动的蜗轮520,并且所述从动轴52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与该从动轴52呈垂直状态、并向两侧延伸的转轴53,所述转轴5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动轮530,图4中显示,在所述两条固定条23上分别设置有彼此相对应的挡板232,结合图3可知,所述转轴53处于所述岔槽230内,并且该转轴53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挡板232形成抵接。图3结合图7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转动主驱动轴50,从而使得与主驱动轴50上的第一伞形齿轮500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510随之转动,第二伞形齿轮510带动所述蜗杆部分511转动,所述蜗杆部分511带动与其啮合的设置在所述从动轴52上的蜗轮520转动,该蜗轮520带动从动轴52转动,并进而使得从动轴52上的转轴53转动,该转轴53在转动过程中,尤其在纵向位置转至横向位置的过程中(即0° -90°的转动角度范围),其两端与所述固定条23抵接并进而有效叉开所述固定条23,使得所述主凹面镜220和副凹面镜221随着固定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照灯,包括底座、灯体和将灯体固定在底座上的安装架,所述灯体具有圆筒形壳体和设置在该圆筒形壳体尾端的端板,所述圆筒形壳体内设置有凹面镜,该凹面镜纵向对半分割而形成主凹面镜和副凹面镜,所述主凹面镜和副凹面镜上分别安装有固定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岔槽,并且在所述两条固定条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主驱动轴、副驱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驱动轴轴向穿插设置在所述端板上,并且在该主驱动轴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副驱动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和蜗杆部分,所述从动轴上具有与所述蜗杆部分啮合并形成蜗杆传动的蜗轮,并且所述从动轴上、靠近凹面镜的一端具有与该从动轴呈垂直状态并向两侧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处于所述岔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斌华巧芬
申请(专利权)人:何文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