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包括:壳体,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第一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第一隔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第一隔板和壳体间设置有保温层;第二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第二隔板的外壁与第一隔板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第一封盖,其为圆环形,第一封盖与壳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隔板,其外壁与第二隔板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第二封盖,其为圆形,第二封盖的底部与第三隔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封盖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半成品果胶快速冷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罐,尤其涉及一种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
技术介绍
在生产可食用的剑麻果胶过程中,刚生成的半成品果胶温度较高,若直接进入下一个工序,会影响下一工序中设备的使用寿命,需对其进行降温处理,现有的降温处理主要靠搅拌器边搅拌边冷却或果胶自然冷却,但冷却较慢,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其能使半成品果胶快速冷却,提尚了生广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种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包括: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开,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第一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壳体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和底部敞开,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二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和底部敞开,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封盖,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封盖的外径与所述壳体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封盖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盖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圆心重合;第三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三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的内部,所述第三隔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设置有冰块,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三隔板内部联通;第二封盖,其为圆形,所述第二封盖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封盖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封盖插入所述第一封盖内,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封盖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真空层。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进料口为圆形,所述进料口中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所述上部分为倒圆台形,所述下部分为圆柱体形,所述上部分的轴线与所述下部分的轴线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外径与所述进料口的直径相等,所述下部分穿过所述进料口并伸入所述第三隔板内。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第三隔板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为圆柱体形,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延伸至接触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搅拌杆的下部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根搅拌叶,所述搅拌杆在动力驱动下旋转。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搅拌杆的顶部设置有分散盒,所述分散盒为圆柱体形,所述分散盒的底部与所述搅扦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分散盒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分散盒的顶部设置有一开口,所述下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且所述下部分与所述开口转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第三隔板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半圆形的第一凸起。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分散盒的轴线与所述料斗的轴线重合;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的轴线重合。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第一隔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外壁上均镀有银膜。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泡沫保温层。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开口为圆形,所述开口与所述下部分之间设置有一空隙a , Omm < a < 3mm。优选的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中,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的结合处的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其中之一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凸起,而另一个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的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凹槽中。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形成真空层,能阻断外界空气向冰块中传导热量,第一隔板的内壁和第二隔板的外壁上均镀有银膜,运用暖水瓶原理,能将外界空气向冷却罐内辐射的热量反射回去,且壳体和第一隔板间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向冰块传递热量,使冰块只用于对果胶进行降温,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降温速率。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杆带动分散盒不断旋转,使进入分散盒中的果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通孔后甩向第三隔板的内壁上,再慢慢流下来,流的过程中不断冷却,流至底部通过搅拌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与直接将大量果胶存入冷却罐使其自行降温相比,提高了冷却速率,从而提尚了生广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包括:壳体10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壳体100的顶部敞开,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01 ;第一隔板11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隔板110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隔板110和所述壳体100间设置有保温层120,所述第一隔板110的顶部和底部敞开,所述第一隔板110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隔板13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二隔板130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隔板110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隔板130的顶部和底部敞开,所述第二隔板130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封盖140,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封盖140的外径与所述壳体100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封盖140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封盖140与所述壳体100、所述第一隔板110和所述第二隔板13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盖140的中心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的圆心重合;第三隔板15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三隔板150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内部,所述第三隔板15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三隔板150和所述第二隔板130间设置有冰块,在壳体100的底部位于第三隔板150和第二隔板130之间设置一个出水口 103,即可使冰块融化后流出,所述出料口 101与所述第三隔板150内部联通;第二封盖170,其为圆形,所述第二封盖170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封盖140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封盖170插入所述第一封盖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吃用剑麻果胶冷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开,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第一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壳体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和底部敞开,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二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和底部敞开,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封盖,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封盖的外径与所述壳体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封盖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盖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圆心重合;第三隔板,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三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的内部,所述第三隔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设置有冰块,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三隔板内部联通;第二封盖,其为圆形,所述第二封盖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封盖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封盖插入所述第一封盖内,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封盖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真空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莹,
申请(专利权)人:吴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