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2855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温湿度监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温湿度监测终端相连接的监测服务中心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线网络对信号进行传输,其结构简单,成本和功耗很低,且可远程操作,无线通讯不受距离限制,适用于野外或其他不便于铺设线缆的地区。其对监测对像进行监测,使监测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实时的监测结果,避免了工人监测的滞后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温湿度数据永久备份,并且具备预警功能,特别适用于监测点距离远、监测点分散、无人值守的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联网监测系统,具体是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农业生产、军事装备存储、气象监测以及环保等诸多领域。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已建立起温湿度监控系统,但其仍采用采温、采湿仪器和人工记录管理相结合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由于判断失误和管理不力而造成财产损失。另外,人工监测采集的数据具有滞后性,并且还不具备预警功能,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效率低,判断误差大,且监测采集的数据具有滞后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由温湿度监测终端,和通过无线网络与温湿度监测终端相连接的监测服务中心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监测终端由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以及与信号接收模块无线连接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组成;所述监测服务中心则由微处理器,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数据存储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键盘和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组成。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由变压器T,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与二极管D5相连接的电容C4,同时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相连接的信号转换电路,以及连接在信号转换电路输入端的信号放大电路和连接在信号转换电路输出端的信号滤波电路组成;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其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所述信号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作为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其与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的信号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1,加法器电路,串接在放大器Pl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D1,N极与放大器Pl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则与加法器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串接在放大器Pl的负极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l,一端与放大器Pl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作为该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输入极的电阻R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作为该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个输入极的电阻R2组成;所述三极管VTl的集电极与加法器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放大器Pl的正极还与加法器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加法器电路由放大器P2,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一端与放大器Pl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3 ;—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4 ;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放大器P2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接、其基极则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接地。所述的信号转换电路由转换芯片U,场效应管M0S,单向晶闸管D6,N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感LI,一端与转换芯片U的SCLK管脚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正极与转换芯片U的VDD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2,N极与单向晶闸管D6的P极相连接、P极则经电容C3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转换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6的P极相连接的电位器R6,以及正极与转换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负极则经电阻R7后与单向晶闸管D6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的源极与转换芯片U的DIN管脚相连接、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D6的N极与转换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其控制端则与电位器R6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转换芯片U的CS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VDD管脚则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GND管脚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OUTA管脚则分别与单向晶闸管D6的P极和信号滤波电路相连接、其REF管脚则分别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和信号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的信号滤波电路由三极管VT4,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则顺次经电阻R8和二极管D8后与转换芯片U的OUTA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则与转换芯片U的OUTA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7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则与转换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P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N极则与电容C5的负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为了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的转换芯片U优选为MAX522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线网络对信号进行传输,其结构简单,成本和功耗很低,且可远程操作,无线通讯不受距离限制,适用于野外或其他不便于铺设线缆的地区。(2)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温湿度数据永久备份,并且具备预警功能,特别适用于监测点距离远、监测点分散、无人值守的场合使用。(3)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的对监测对像进行监测,使监测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实时的监测结果,避免了工人监测的滞后性。(4)本专利技术可以对接收到的温湿度信号进行处理,避免信号因无线传输而出现削弱,同时能够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监测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由温湿度监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温湿度监测终端相连接的监测服务中心组成。该温湿度监测终端设置在监测现场,用于监测现场的实时温湿度信号,并通过无线网络把实时的温湿度信号发送给监测服务中心,监测人员则可以通过监测服务中心了解到监测现场的实时温湿度值,而无需亲自到监测现场对温湿度进行采集。所述的温湿度监测终端由用于采集监测现场的温湿度信号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作为温湿度监测终端处理中心的中央处理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温湿度信号的信号接收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给中央处理模块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以及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把温湿度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监测服务中心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组成。该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优先采用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ZH-101型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该型号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集采集、传输为一体,具有超低功耗,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信号接收模块则优先采用深圳市科易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YL-1020L系列无线接收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则优先采用MSP430F247芯片来实现。所述监测服务中心由微处理器,数据存储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键盘,信号处理模块以及第二无线收发模块7部分组成。该微处理器作为监测服务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湿度数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温湿度监测终端,和通过无线网络与温湿度监测终端相连接的监测服务中心组成;所述温湿度监测终端由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以及与信号接收模块无线连接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组成;所述监测服务中心则由微处理器,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数据存储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键盘和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方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三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