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轧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841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轧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包括中心轴线水平设置的芯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芯棒的长度方向上芯棒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抱紧或松开所述芯棒的第一支撑辊结构和第二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为两两之间呈120度角的三个支撑辊组成,三个所述支撑辊均与所述芯棒相外切。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支撑辊结构实现对芯棒的支撑,将支撑辊与芯棒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从而能够很好的抵住芯棒,保证芯棒与轧辊孔型的同心度,避免了因芯棒自重和轧制过程中的冲击带来弹跳,保证芯棒表面碰触轧辊带来对芯棒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对中导向精确的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
技术介绍
限动芯棒连乳管机组在乳制过程中,芯棒是裸露在由连乳机乳辊组成的孔型中,由于限动芯棒为长杆型构件,由于芯棒自重和乳制过程中的冲击带来弹跳,使得芯棒与乳辊孔型的同心度存在着很大的波动,而波动较大就会使得芯棒表面碰触乳辊带来对芯棒的损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研究一种装置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具有结构紧凑、对中导向精确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包括中心轴线水平设置的芯棒,其创新点在于:沿所述芯棒的长度方向上芯棒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抱紧或松开所述芯棒的第一支撑辊结构和第二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为两两之间呈120度角的三个支撑辊组成,三个所述支撑辊均与所述芯棒相外切。优选的,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芯棒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优选的,所述圆弧面的弧度与所述芯棒的弧度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左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右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间设置有第三支撑辊结构和第四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三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左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7/16,所述第四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右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7/1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撑辊结构间设置有第五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五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四支撑辊结构间设置有第六支撑辊结构,所述第六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支撑辊结构实现对芯棒的支撑,将支撑辊与芯棒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从而能够很好的抵住芯棒,保证芯棒与乳辊孔型的同心度,避免了因芯棒自重和乳制过程中的冲击带来弹跳,保证芯棒表面碰触乳辊带来对芯棒的损伤。而第一支撑辊结构、第二支撑辊结构位置设置在距离芯棒相应端部的距离等于芯棒长度的1/8,从而使得支撑导向效果达到最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芯棒、2-第一支撑辊结构、21-支撑辊、3-第二支撑辊结构、4-第三支撑辊结构、5-第四支撑辊结构、6-第五支撑辊结构、7-第六支撑辊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连乳限动芯棒I支撑机架,包括中心轴线水平设置的芯棒1,沿芯棒I的长度方向上芯棒I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抱紧或松开芯棒I的第一支撑辊结构2和第二支撑辊结构3,第一支撑辊结构2与第二支撑辊结构3相同,第一支撑辊结构2为两两之间呈120度角的三个支撑辊21组成,三个支撑辊21均与芯棒I相外切。上述的支撑辊21与芯棒I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弧度与芯棒I的弧度一致,从而采用实现与芯棒I的完美贴合。上述的第一支撑辊结构2与芯棒I左端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1/8,第二支撑辊结构3与芯棒I右端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1/8,通过将第一支撑辊结构2和第二支撑辊结构3的位置限定在这一位置上,受力均衡从而保证芯棒I与乳辊孔型的同心度。为了增强支撑辊21结构的对中导向精度,第一支撑辊结构2与第二支撑辊结构3间设置有第三支撑辊结构4和第四支撑辊结构5,第三支撑辊结构4与芯棒I左端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7/16,第四支撑棍结构5与芯棒I右端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7/16。第一支撑辊结构2与第三支撑辊结构4间设置有第五支撑辊结构6,第五支撑辊结构6与第一支撑辊结构2之间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1/8。第二支撑辊结构3与第四支撑辊结构5间设置有第六支撑辊结构7,第六支撑辊结构7与第二支撑辊结构3之间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1/8。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支撑辊21结构实现对芯棒I的支撑,将支撑辊21与芯棒I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从而能够很好的抵住芯棒1,保证芯棒I与乳辊孔型的同心度,避免了因芯棒I自重和乳制过程中的冲击带来弹跳,保证芯棒I表面碰触乳辊带来对芯棒I的损伤。而第一支撑辊结构2、第二支撑辊结构3位置设置在距离芯棒I相应端部的距离等于芯棒I长度的1/8,从而使得支撑导向效果达到最佳。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包括中心轴线水平设置的芯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芯棒的长度方向上芯棒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抱紧或松开所述芯棒的第一支撑辊结构和第二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为两两之间呈120度角的三个支撑辊组成,三个所述支撑辊均与所述芯棒相外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芯棒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的弧度与所述芯棒的弧度一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左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右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间设置有第三支撑辊结构和第四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三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左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7/16,所述第四支撑辊结构与芯棒右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7/16。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撑辊结构间设置有第五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五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乳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四支撑辊结构间设置有第六支撑辊结构,所述第六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芯棒长度的1/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轧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包括中心轴线水平设置的芯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芯棒的长度方向上芯棒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抱紧或松开所述芯棒的第一支撑辊结构和第二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为两两之间呈120度角的三个支撑辊组成,三个所述支撑辊均与所述芯棒相外切。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支撑辊结构实现对芯棒的支撑,将支撑辊与芯棒接触的外圆面为内凹的圆弧面,从而能够很好的抵住芯棒,保证芯棒与轧辊孔型的同心度,避免了因芯棒自重和轧制过程中的冲击带来弹跳,保证芯棒表面碰触轧辊带来对芯棒的损伤。【IPC分类】B21B25/02, B21B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轧限动芯棒支撑机架,包括中心轴线水平设置的芯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芯棒的长度方向上芯棒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抱紧或松开所述芯棒的第一支撑辊结构和第二支撑辊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结构为两两之间呈120度角的三个支撑辊组成,三个所述支撑辊均与所述芯棒相外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沈幼军钟立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菱锡钢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