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装置以及层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102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层叠体的层叠装置以及层叠方法。层叠装置(30)具有第一带电器(40),第一带电器(40)用于对层叠于层叠台(32)上的正极片(12)、负极片(14)和隔板片(16)的电池层叠体(10)的最上表面照射电荷粒子。通过照射电荷粒子,使电池层叠体(10)和层叠于该层叠体(10)中的正极片(12)、负极片(14)及隔板片(16)中任一者均被静电吸附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装置以及层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层叠体的层叠装置以及层叠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电极结构,以往生产有缠绕(卷回)型和层叠(层压)型二种电极。其中,后者是按负极、隔板、正极和隔板…那样的方式层叠而制成的,即,将由绝缘体构成的隔板插入到负极与正极之间而层叠起来。在层叠正极、负极和隔板时,如果这些构件之间发生位置偏移,有可能引发正极与负极的短路。因此,为了防止层叠正极、负极和隔板时发生位置偏移,自以往便开始设置暂时固着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中,在层叠台上设置有多个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导承构件,防止由正极、负极和隔板构成的电池层叠体发生位置偏移。另外,专利文献2中,在陶瓷电路基板的层叠工艺中,利用静电吸附来暂时固着电路基板的层叠体。具体而言,搬送电路基板时,从离子发生器对被层叠侧的陶瓷电路基板的露出面进行负离子的照射,使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带上负电。并且,对层叠侧陶瓷电路基板的表面照射正离子,使其带上正电。进而,使多个带电面彼此间相互接触,而将层叠体的各电路基板暂时固着起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47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97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使用了导承构件等机械性限制机构的暂时固着中,难以适应电池层叠体的尺寸变更。另外,在利用静电吸附而使电池的正极、负极和隔板层叠的情况下,与陶瓷电路基板不同,正极和负极为导电体,一旦带上电也会与例如具有导电性的搬送支架等相接触而发生放电,导致电池层叠体难以维持充分静电吸附力。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装置以及方法,其能够应对电池层叠体的尺寸变更,并且能够在暂时固着时充分维持电池层叠体的静电吸附力。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装置,其将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具有导电性的正极片、负极片和插入于两者之间的绝缘性隔板片层叠起来。该装置具有:层叠台,其供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层叠起来;以及第一带电器,其对层叠于所述层叠台上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的层叠体的最上表面照射电荷粒子;使所述层叠体和层叠于该层叠体中的正极片、负极片及隔板片中任一者均被静电吸附起来。另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叠装置还包括具有使所述层叠台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层叠台由电介质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带电器在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层叠前对所述层叠台照射电荷粒子,以使所述层叠体被静电吸附到所述层叠台上,抑制了所述层叠台移动时所述层叠体相对于所述层叠台发生位置偏移。另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叠装置包括正极线,其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正极片的正极定位台和用于定位隔板片的正极侧隔板定位台;以及负极线,其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负极片的负极定位台和用于定位隔板片的负极侧隔板定位台;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层叠台沿着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移动。另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叠装置包括用于将隔板片从所述正极侧或负极侧隔板定位台搬送至所述层叠台的搬送支架,所述搬送支架将隔板片以使其与所述层叠体最上表面相对置的下表面露出的状态进行搬送,所述层叠装置具有用于对搬送中的隔板片的所述下表面照射电荷粒子的第二带电器。另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叠装置包括具有用于使临时紧固用胶带粘贴到所述层叠体最外周的临时紧固用胶带台,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层叠台从所述正极线或负极线移动到所述临时紧固用胶带台。另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叠装置包括焊接台,所述焊接台用于分别将电极接线片焊接到粘贴有临时紧固用胶带的所述层叠体的多个正极端子和多个负极端子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将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具有导电性的正极片、负极片与插入于两者之间的绝缘性隔板片层叠起来的层叠方法。该方法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层叠于层叠台上,并对层叠于所述层叠台上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的层叠体的最上表面照射电荷粒子,以使所述层叠体和层叠于该层叠体中的正极片、负极片及隔板片中任一者均被静电吸附起来。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层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层叠台能够移动,且其由电介质形成,所述层叠方法还包括通过在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相互层叠前对所述层叠台照射电荷粒子,以使所述层叠体被静电吸附到所述层叠台上,抑制了所述层叠台移动时所述层叠体相对于所述层叠台发生位置偏移。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层叠方法中,优选为使所述层叠台沿着正极线和正极线移动,其中,所述正极线设置有用于定位正极片的正极定位台以及用于定位隔板片的正极侧隔板定位台,所述负极线设置有用于定位负极片的负极定位台以及用于定位隔板片的负极侧隔板定位台。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层叠方法中,优选为在将隔板片从所述正极侧或负极侧隔板定位台搬送到所述层叠台时,将隔板片以使其与所述层叠体最上表面相对置的下表面露出的状态进行搬送,对搬送中的隔板片的所述下表面照射电荷粒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应对层叠体的尺寸变更,并且能够在暂时固着时充分维持电池层叠体的静电吸附力。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电池层叠体的形成工艺的图。图2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层叠体的层叠装置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层叠装置而实施的电池层叠体层叠工艺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例示了本实施方式利用层叠装置形成的电池层叠体10。电池层叠体10具有正极片12、负极片14和隔板片16。正极片12是通过对导电性的集电体片涂布正极活性物质层18来形成的。集电体片例如由铝箔构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8具有:LiCoO2等锂复合氧化物;以及用于使这些锂复合氧化物固着到集电体片上的粘结剂。另外,使集电体片的一部分露出而其上未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18,而将该部分作为正极端子20。负极片14是通过对导电性的集电体片涂布负极活性物质层22来形成的。集电体片例如由铜箔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具有碳等碳质材料以及用于使碳质材料固着于集电体上的粘结剂。另外,使集电体片的一部分露出而其上未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22,而将该部分作为负极端子24。负极片14的尺寸可与正极片12大致相等地形成。将隔板片16插入正极片12与负极片14之间,以将两者绝缘起来。隔板片16由聚丙烯、聚乙烯等绝缘性的多孔质膜构成。只要隔板片16的尺寸达到能够覆盖正极片12和负极片14上的活性物质层那样的尺寸即可,也可以例如形成为与这些活性物质层尺寸大致相等的形状。电池层叠体10是通过将隔板片16插入负极片14与正极片12之间,并且将这三个片材层叠多层而形成。例如,当将由负极片14、隔板片16、正极片12和隔板片16依次层叠而成的叠层称为1套(set)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层叠装置以及层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装置,其将具有导电性的正极片、负极片和插入于两者之间的绝缘性隔板片层叠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装置具有:层叠台,其供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层叠起来;以及第一带电器,其对层叠于所述层叠台上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的层叠体的最上表面照射电荷粒子,使所述层叠体和层叠于该层叠体中的正极片、负极片及隔板片中任一者均被静电吸附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5.21 JP 2013-1067691.一种层叠装置,其将导电性的正极片、负极片和插入于两者之间的绝缘性隔板片层叠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装置具有:层叠台,其供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层叠起来,且由电介质形成;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层叠台移动;以及第一带电器,其对层叠于所述层叠台上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的层叠体的最上表面照射电荷粒子;使所述层叠体和层叠于该层叠体中的正极片、负极片及隔板片中任一者相互被静电吸附起来,在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板片层叠到所述层叠台上之前,由所述第一带电器对所述层叠台照射电荷粒子,以使所述层叠体被静电吸附到所述层叠台上,抑制了所述层叠台移动时所述层叠体相对于所述层叠台发生位置偏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线,其设置有用于定位正极片的正极定位台和用于定位隔板片的正极侧隔板定位台;以及负极线,其设置有用于定位负极片的负极定位台和用于定位隔板片的负极侧隔板定位台;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层叠台沿着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于将隔板片从所述正极侧或负极侧隔板定位台搬送至所述层叠台的搬送支架,所述搬送支架将隔板片以使其与所述层叠体最上表面相对置的下表面露出的状态进行搬送,所述层叠装置具有用于对搬送中的隔板片的所述下表面照射电荷粒子的第二带电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层叠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隆博泽田智世
申请(专利权)人:日机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