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0270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棒料输送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棒料输送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输送效果差、易造成堵塞的问题。本棒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料斗和设于支架侧下方的输出道,料斗的上端具有进口一,其下端具有出口一,料斗内具有使进入至出口一内的棒料横向设置的输送通道,输出道的上端具有进口二,其下端具有出口二,支架内设有用于将出口一内的一个棒料输送至进口二内的输送单元,进口二位于输送单元的侧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均匀有序的对棒料进行输送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棒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追求高效、自动、环保的生产方式,其中重要的手段是采用自动设备代替人工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往对棒料的加工,通常采用人工送料,不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操作效率低,而且送料精度低,难以保证加工质量,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棒料输送机构的出现解决了以往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但又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仍不能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而且大部分送料机构采用倾斜的滑槽,将棒料放入到滑槽内,利用自身重力在滑槽内滑动输送,且棒料之间未设置限位结构,导致大批量的棒料同时进入到滑槽内,不能及时将输送机构内部的棒料输送出去,易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对棒料有序输送的棒料输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棒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料斗和设于支架侧下方的输出道,所述料斗的上端具有进口一,其下端具有出口一,所述的料斗内具有使进入至出口一内的棒料横向设置的输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道的上端具有进口二,其下端具有出口二,所述的支架内设有用于将出口一内的一个棒料输送至进口二内的输送单元,所述的进口二位于输送单元的侧下方。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输送单元包括由动力单元驱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轴线与位于出口一内的棒料的轴线平行,所述转盘的周边具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沿转盘的轴线延伸的限位部,相邻限位部之间形成有输送槽,所述的输送槽内刚好可放置一个棒料,所述输送槽的槽深等于棒料的直径。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限位部为3-15个。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限位部为10个。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动力单元为步进电机。当限位部为10个时,步进电机每次带动转盘转动36 °角。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支架上设有用于防止棒料从输送槽内脱落的防脱板,所述的防脱板位于出口一与进口二之间,所述的防脱板呈弧形且沿上述转盘的转动方向延伸,所述的防脱板至限位部的距离小于棒料的直径。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防脱板至进口二的距离大于棒料的直径。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输送通道倾斜设置,所述的出口一位于输送通道的下端且竖直设置。出口一的宽度略大于棒料的直径,棒料必须为横向设置时才能从进入到出口一内。当人工将棒料放入到料斗后,棒料非横向设置,在倾斜的输送通道和竖直设置的出口一的作用下,使棒料横向设置。在上述的棒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的出口一位于上述转盘的正上方,所述出口一的下端至限位部的距离小于棒料的半径。工人一般是有序的将棒料放入到料斗一内,然后横向有序的进入到出口一内,若工人出现问题后,棒料不是有序并横向放入到料斗内时,倾斜设置的输送通道与垂直设置的出口一共同作用,将棒料纠正呈横向放置,防止两个棒料同时进入到输送槽内。在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当位于转盘周边的其中一个输送槽转动到出口一的正下方时,位于出口一内的横向设置的棒料落入到输送槽内,由于输送槽槽深的限制,只能有一个棒料进入到输送槽内,转盘继续转动,带有棒料的输送槽转开,限位部转动至出口一的下方,可限制棒料从出口一内脱落,转盘每转动一定角度,就会有一个棒料落入到输送槽内。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在带有棒料的输送槽的外侧设有防脱板,可防止棒料在未进入到进口二内就脱落出来。当带有棒料的输送槽转动至开口二的斜上方时,棒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穿过防脱板与进口二之间的间隙落入到进口二内,最后由出口二输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棒料输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每次只有一个棒料被输送,避免内部棒料过多造成堵塞现象,输送时均匀有序;工人只需源源不断的往料斗内加入棒料即可,劳动强度低,一人可控制多台输送装置,降低劳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状态图。图中,1、支架;2、料斗;21、进口一 ;22、出口一 ;23、输送通道;3、输出道;31、进口二;32、出口二 ;4、转盘;41、限位部;42、输送槽;5、防脱板;a、棒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棒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I上的料斗2和设于支架I侧下方的输出道3,料斗2的上端具有进口一 21,其下端具有出口一 22,料斗2内具有使进入至出口一 22内的棒料a横向设置的输送通道23。如图1所示,输出道3的上端具有进口二31,其下端具有出口二 32,支架I内设有用于将出口一 22内的一个棒料a输送至进口二 31内的输送单元,进口二 31位于输送单元的侧下方。如图1所示,输送单元包括由动力单元驱动的转盘4,转盘4的轴线与位于出口一22内的棒料a的轴线平行,转盘4的周边具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沿转盘4的轴线延伸的限位部41,相邻限位部41之间形成有输送槽42,输送槽42内刚好可放置一个棒料a,输送槽42的槽深等于棒料a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41为10个。动力单元为步进电机,由于限位部41为10个,步进电机每次带动转盘4转动36°角。如图1所示,支架I上设有用于防止棒料a从输送槽42内脱落的防脱板5,防脱板5位于出口一 22与进口二 31之间,防脱板5呈弧形且沿转盘4的转动方向延伸,防脱板5至限位部41的距离小于棒料a的直径。如图1所示,防脱板5至进口二 31的距离大于棒料a的直径。如图1所示,输送通道23倾斜设置,出口一 22位于输送通道23的下端且竖直设置,出口一 22位于转盘4的正上方,出口一 22的下端至限位部41的距离小于棒料a的半径,防止两个棒料a同时进入到输送槽42内。出口一 22的宽度略大于棒料a的直径,棒料a必须为横向设置时才能从进入到出口一 22内。当人工将棒料a放入到料斗2后,棒料a非横向设置,在倾斜的输送通道23和竖直设置的出口一 22的作用下,使棒料a横向设置。在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转盘4转动36°角,当位于转盘4周边的其中一个输送槽42转动到出口一 22的正下方时,如图1所示,位于出口一 22内的横向设置的棒料a落入到输送槽42内,由于输送槽42槽深的限制,只能有一个棒料a进入到输送槽42内,转盘4继续转动,带有棒料a的输送槽42转开,如图2所示,限位部41转动至出口一 22的下方,可限制棒料a从出口一 22内脱落,转盘4每转动一定角度,就会有一个棒料a落入到输送槽42内。转盘4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在带有棒料a的输送槽42的外侧设有防脱板5,可防止棒料a在未进入到进口二 31内就脱落出来。当带有棒料a的输送槽42转动至开口二的斜上方时,棒料a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穿过防脱板5与进口二 31之间的间隙落入到进口二 31内,最后由出口二 32输出。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主权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棒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1)上的料斗(2)和设于支架(1)侧下方的输出道(3),所述料斗(2)的上端具有进口一(21),其下端具有出口一(22),所述的料斗(2)内具有使进入至出口一(22)内的棒料(a)横向设置的输送通道(2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道(3)的上端具有进口二(31),其下端具有出口二(32),所述的支架(1)内设有用于将出口一(22)内的一个棒料(a)输送至进口二(31)内的输送单元,所述的进口二(31)位于输送单元的侧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刚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