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9646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漏斗、集水瓶和支架,集水漏斗固定于支架上,支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腿,且支撑腿为伸缩式结构,集水瓶设置于集水漏斗的下方,且集水漏斗的下端伸在集水瓶内。以解决现有收集方法和装置,在收集时水会发生迸溅从而损失部分水;水在迸溅或长时间放置时,水溶液中所含气体的逸出导致各成分的含量可能发成变化;同时,现有收集装置没有相应的支撑固定结构,固定不稳,且在集水过程中,受水滴落时冲击的影响或装置内水重力的影响,收集装置容易发生滑移、翻倒等问题。对监测数据以及后续检测及研究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喀斯特环境研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水装置,属于喀斯特环境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在喀斯特地貌与环境的监测研究中,由于洞穴滴水与沉积物能够反映地表环境气候信息,因而是地下环境监测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基材。目前洞穴滴水的采集方法是直接用盆或桶在滴水点下方接水,这种方法在收集时,由于一些洞顶滴水点较高,水落在盆/桶内时,水滴会发生迸溅,从而溅出部分水,导致测量数据不精准。同时,由于收集时间较长,水溶液中大量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由于脱气作用逸出到空气中,从而各成分含量(例方解石饱和指数)发生变化影响测量数据的精准性。在收集滴水或沉积物时,由于洞穴地势崎岖不平,收集装置很难摆放平稳,收集装置没有相应的支撑固定结构,固定不稳。且在集水过程中,受水滴落时冲击的影响或装置内水重力的影响,收集装置容易发生滑移,对实际的检测结果及后续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收集方法和装置,在收集时水会发生迸溅从而损失部分水;水在迸溅或长时间放置时,水溶液中所含气体的逸出导致各成分的含量可能发成变化,对监测数据以及后续检测及研究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现有收集装置没有相应的支撑固定结构,固定不稳,且在集水过程中,受水滴落时冲击的影响或装置内水重力的影响,收集装置容易发生滑移、翻到等问题。本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漏斗、集水瓶和支架,集水漏斗固定于支架上,支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腿,且支撑腿为伸缩式结构,集水瓶设置于集水漏斗的下方,且集水漏斗的下端伸在集水瓶内。优选地,集水漏斗的内壁上铺设有或涂有一层疏水材料,进一步优选的结构为,集水漏斗的内壁上铺有一层蜡纸,便于滴水进入漏斗后顺利集中滑移至集水瓶中,防止水滴残留在集水漏斗上;所述为便于收集时直接看到滴水收集量并记录数据信息,优选结构为,集水瓶为透明材料制成,集水瓶上标有水位刻度线;为便于收集好之后所采集水的储存与携带,集水瓶还配有瓶盖,采集完成后,将集水瓶从集水漏斗和瓶塞的连接处取/拔下,将瓶盖盖于集水瓶瓶口处即可方便带走进行后续试验,并且该集水瓶能够循环使用;为减少集水瓶内的水与空气的接触,同时降低收集到的滴水溶液中富含气体的逸出,所述集水瓶的瓶口处设置有瓶塞,集水漏斗的下端穿过瓶塞伸在集水瓶内,最大可能地减少集水瓶中水内各成分的变化;为保证集水漏斗内的水因大气压强的原因能顺利进入到集水瓶中,瓶塞上设置有透气孔从而保证水滴能顺利滑落至收集瓶内;作为优选结构,集水漏斗的下端伸在集水瓶的底部,以避免水在收集过程中气体随漏斗下端导管向上逸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支架还包括至少三个支脚,支脚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支脚之间通过伸缩式支撑杆相连,支脚的内侧均为弧形结构,集水漏斗搭放于支脚与支撑杆之间固定;为保证支架结构更为稳定,支撑腿和支脚的数量相同,支撑腿一一对应地固定于支脚的下端;所述支撑腿和支脚各为四个,以保证支撑结构更为稳定;为使得支架在收起时体积更小,便于携带,支撑腿铰接于支脚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本装置结构十分简单,成本低廉,设置相应的支架,且支架腿为伸缩式结构,以保证在溶洞内各地势处都能很好的固定集水漏斗,集水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采用此漏斗来接水,水滴直接顺势滑入集水瓶内,不易发生迸溅,有效避免了水量损失和水内成分含量的变化,缩短了集水时间,减少水的放置时间,同时,收集后的水存储于集水瓶内,进一步地减轻水内成分含量的变化。收集之后,直接将集水瓶从塞子上拔下,盖上盖子方便携带走进行后续实验研究,并且该集水瓶可以循环使用。保证所采集水的各成分含量更为准确,推进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研究。该洞穴滴水收集装置总体特点为:有效防止溅出与脱气作用,同时可测滴量,采集时更加稳固,可放置于洞穴的各个地势上,方便收集后将所采集水携带走并且能够循环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漏斗1、集水瓶2和支架3,集水漏斗I固定于支架3上,,集水瓶2设置于集水漏斗I的下方,集水瓶2的瓶口处设置有瓶塞21,瓶塞21上设置有透气孔211,集水漏斗I的下端穿过瓶塞21伸在集水瓶2的底部,集水漏斗I的内壁上铺有一层蜡纸(疏水材料4),集水瓶2为透明材料制成,集水瓶2上标有水位刻度线5 ;所述支架3包括四个支撑腿31和四个支脚32,支脚32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支脚32之间通过伸缩式支撑杆33相连,支脚32的内侧均为弧形结构,集水漏斗I搭放于支脚32与支撑杆33之间,支撑腿31--对应地固定于支脚32的下端,且支撑腿31均铰接于支脚32上,支撑腿31为伸缩式结构。【主权项】1.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漏斗(I)、集水瓶(2)和支架(3),集水漏斗(I)固定于支架(3)上,支架(3)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腿(31),且支撑腿(31)为伸缩式结构,集水瓶(2)设置于集水漏斗(I)的下方,且集水漏斗(I)的下端伸在集水瓶(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漏斗(I)的内壁上铺设有或涂有一层疏水材料(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瓶(2)为透明材料制成,集水瓶(2 )上标有水位刻度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瓶(2)的瓶口处设置有瓶塞(21),集水漏斗(I)的下端穿过瓶塞(21)伸在集水瓶(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21)上设置有透气孔(2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漏斗(I)的下端伸在集水瓶(2)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还包括至少三个支脚(32),支脚(32)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支脚(32)之间通过伸缩式支撑杆(33)相连,支脚(32)的内侧均为弧形结构,集水漏斗(I)搭放于支脚(32)与支撑杆(33)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腿(31)和支脚(32)的数量相同,支撑腿(31) —一对应地固定于支脚(32 )的下端。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31)和支脚(32)各为四个。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31)铰接于支脚(32)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漏斗、集水瓶和支架,集水漏斗固定于支架上,支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腿,且支撑腿为伸缩式结构,集水瓶设置于集水漏斗的下方,且集水漏斗的下端伸在集水瓶内。以解决现有收集方法和装置,在收集时水会发生迸溅从而损失部分水;水在迸溅或长时间放置时,水溶液中所含气体的逸出导致各成分的含量可能发成变化;同时,现有收集装置没有相应的支撑固定结构,固定不稳,且在集水过程中,受水滴落时冲击的影响或装置内水重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漏斗(1)、集水瓶(2)和支架(3),集水漏斗(1)固定于支架(3)上,支架(3)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腿(31),且支撑腿(31)为伸缩式结构,集水瓶(2)设置于集水漏斗(1)的下方,且集水漏斗(1)的下端伸在集水瓶(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熊康宁吕小溪刘子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