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遮光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133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镜头遮光领域,装设于一摄像镜头内部,光学遮光片的外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结构,光学遮光片具有一外侧面和一内侧面,并且光学遮光片还具有用于光线透过的一穿孔,遮光片的外侧面因穿孔产生的一外圆环的孔径直径大于内侧面因穿孔产生一内圆环的孔径直径,并且外圆环与内圆环相连接在穿孔的四周形成一斜面,斜面是自内侧面的边缘朝向外侧面延伸而成,且斜面与遮光片垂直切面相交形成过渡线。在实际使用时,将制作好的遮光片置于摄像镜头内部的相应位置,通过在遮光片内设置全倒角结构可以减少了因折射光进入镜头内而导致杂光、重影等现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镜头遮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镜头的光学遮光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手机镜头中的遮光片并无倒角结构设计,以及改良后的现有技术的遮光片虽有倒角结构,但是斜面底部有垂直面,如图1至图5所示,即为业界常称的〃半倒角结构〃。现有技术的遮光片在光线照入到垂直面时,入射线与入射点所在的垂直线形成一反射线,由于垂直面与遮光片垂直,入射线产生的反射线会进入镜头内,从而造成杂光、眩光和鬼影的拍摄结果,现有技术无法有效的消除进入手机镜头的杂光。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遮光片,可以有效的消除进入手机镜头的杂光。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装设于一镜头内部,光学遮光片的外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结构,光学遮光片具有一外侧面和一内侧面,并且光学遮光片还具有用于光线透过的一穿孔,光学遮光片的外侧面因穿孔产生的一外圆环的孔径直径大于内侧面因穿孔产生一内圆环的孔径直径,并且外圆环与内圆环相连接在穿孔的四周形成一斜面,斜面是自内侧面的边缘朝向外侧面延伸而成,且斜面与遮光片垂直切面相交形成过渡线。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过渡线为一直线段或一圆弧线段,形成的反射面整齐、不凌乱。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直线段与垂直于遮光片并与直线段下端点相交的垂直线形成的夹角为全倒角,减少了使入射线进入镜头内的反射面。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全倒角的角度为25° -75°,减少折射光进入镜头的可能性。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全倒角的角度为30° -60°,进一步减少了折射光进入镜头的可能性。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遮光片的过渡线的下端点到遮光片的内侧面的垂直距离为±0.002毫米(mm),减少产生折射光的反射面积。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圆弧线段的切线与垂直于遮光片的垂直线形成的夹角度数为25° -75°。进一步地,上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其中圆弧线段的切线与垂直于遮光片的垂直线形成的夹角度数为30° - 60°本技术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遮光片穿孔形成的反射面整齐、统一,通过在遮光片内设置全倒角结构,可以减少了因反射面而产生进入到镜头的反射光,从而减少了杂光、眩光和鬼影的拍摄结果,遮光片尺寸超小、超薄、间距超细,可广泛应用在手机镜头,相机镜头,监控和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不仅限于手机镜头,在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遮光片不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遮光片在镜头内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遮光片的截面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遮光片截面图的光线反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遮光片于实际使用时的光线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遮光片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光学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片在镜头内的安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遮光片的正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遮光片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遮光片的光线反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遮光片于实际使用时的光线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遮光片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遮光片,如图6至图8所示,装设于一摄像镜头内部,而且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I的尺寸超小、超薄、间距超细,光学遮光片I的外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结构,光学遮光片I具有相对的一外侧面11和一内侧面12,并且光学遮光片I还具有用于光线透过的一穿孔13,光学遮光片I的外侧面11因穿孔13产生的一外圆环14的孔径直径是大于内侧面12因穿孔13产生一内圆环15的孔径直径,并且外圆环14与内圆环15相连接在穿孔13的四周形成一斜面3,斜面3是自内侧面12的边缘朝向外侧面11延伸而成,且斜面3与光学遮光片I垂直切面相交形成过渡线。在如图9与图11所示,当光线射入到过斜面3上时,由于斜面3是通过反射原理将反射光通过一次或二次折射完全反射至摄像镜头外部,减少了因折射光进入镜头内而导致杂光、重影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体地说,过渡线为一直线段,使形成的斜面3整齐、不凌乱。其中,直线段与垂直于遮光片I并与直线段下端点相交的垂直线形成的夹角为全倒角,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垂直斜面3的问题,减少了使入射线进入摄像镜头内的反射面。具体地说,全倒角的倒角角度为25° -75°,较佳的角度为30° -60°,这样可以减少折射光进入镜头的可能性。其中,光学遮光片I的过渡线2的下端点到光学遮光片I的内侧面12的垂直距离为±0.002毫米(mm),有效减少产生折射光的反射面积。还需要说明的是,斜面3上还可以设置吸光材料,来减少反射光的产生,如黑色的塑料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此不多加赘述。本技术的光学遮光片在实际使用时,将制作好的光学遮光片I置于镜头内部相应位置,当光线射入到全倒角的斜面3上时,由于斜面3是全倒角的斜面结构,所以通过反射原理将反射光经过一次或二次折射完全反射至镜头外部,减少了折射光进入镜头内,而导致杂光、重影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光学遮光片,其与实施方式一的技术特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光学遮光片I的过渡线2为一圆弧线段,圆弧线段的切线与垂直于光学遮光片I的垂直线形成的夹角度数为25° -75°,较佳的角度为30° -60°,由于外界光线照射到圆弧线段形成的斜面3上时,入射光根据斜面3的切面的垂直线反射出去,且圆弧线的切线与遮光片的垂直线形成的角度在25° -75°,即可达到反射线不进入镜头,至于选择何种过渡线,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来决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光学遮光片,装设于一摄像镜头内部,所述光学遮光片的外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结构,所述光学遮光片具有一外侧面和一内侧面,并且所述光学遮光片还具有用于光线透过的一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外侧面因穿孔产生的一外圆环的孔径直径大于所述内侧面因穿孔产生一内圆环的孔径直径,并且所述外圆环与内圆环相连接在所述穿孔的四周形成一斜面,所述斜面是自所述内侧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外侧面延伸而成,且所述斜面与所述光学遮光片垂直切面相交形成一过渡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线为一直线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与垂直于遮光片并与所述直线段下端点相交的垂直线形成的夹角为全倒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倒角的角度为25°- 75°。5.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光学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倒角的角度为30°-60°。6.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光学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所述过渡线的下端点到所述光学遮光片的所述内侧面的垂直距离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遮光片,装设于一摄像镜头内部,所述光学遮光片的外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结构,所述光学遮光片具有一外侧面和一内侧面,并且所述光学遮光片还具有用于光线透过的一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所述外侧面因穿孔产生的一外圆环的孔径直径大于所述内侧面因穿孔产生一内圆环的孔径直径,并且所述外圆环与内圆环相连接在所述穿孔的四周形成一斜面,所述斜面是自所述内侧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外侧面延伸而成,且所述斜面与所述光学遮光片垂直切面相交形成一过渡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成晶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