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源松专利>正文

不透明容器的有无液体指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887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透明容器的有无液体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装置包含:一囊座、一软性透明囊、一组控制管; 一囊座,设有凹槽,其周缘设有密合凸缘,其底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通孔接合管;一软性透明囊,是一具有弹性伸缩的透明中空囊体,其底部设有具收缩弹性的束密缘的开口,束密缘的孔径小于囊座密合凸缘的外径,束合缘束合在囊座密合凸缘上而将软性透明囊与囊座组合成一体; 一组控制管,设有第一及第二控制管,第一、二控制管插合于囊座底端的接合管,且第一、第二控制管、可设成相同长度、或不相同的长度。(*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液面指示装置,尤其是一种不透明容器的有无液体指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不透明容器装置液体时,例如提供油压缸用油的油箱、提供喷润滑油的油箱、提供冷却的水箱,皆需有指示有无液料的装置。而,受限于不透明容器,因此,传统式者有两种方式,一为如附图说明图1(A)所示的透明板式,另一为如图1(B)所示的浮标(浮球)式(1)图1(A),是将不透明容器1的一处,开设一缺口,再将一具有透明板3的结合板2与之结合,由于透明板3的透明,而可指示其中的液体W;上述,其实存在有下列缺点1、必须加工使不透明容器1具有缺口、并组装具透明板3的结合板2,加工麻烦,且会破坏不透明容器1的完整性结构。2、必须刻意黏结不透明容器1与结合板2、透明板3,且,需注意其密合不渗漏,加工制造麻烦。3、在透明板3处,如受过大外力的冲撞,即易造成渗漏。(2)如图1(B),是在不透明容器4中,组装轨道管5、延伸管6,再在管中组设浮球7及浮标8,通过浮标8(浮球7)升降的高度而指示有无液体W;图1(B)是为了改良不透明容器挖孔、黏结合透明板的加工麻烦、有渗漏的缺点。然,却因而产生有下列缺点1、构件亦较多,成本较贵。2、延伸管6凸出容器上一长高度,而有过于累赘的问题,造成干扰容器上方空间的利用,或,易因不慎而碰断延伸管6、浮标8。3、在使用于油液时,轨道管5壁难免会有油渍,油渍会沾黏住浮球7,造成浮标8不能下降,而指示不准确。4、深度受限于安装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化、成本低廉、指示准确的不透明容器的有无液体指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透明容器的有无液体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包含一囊座、一软性透明囊、一组控制管;一囊座,设有凹槽,其周缘设有密合凸缘,其底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通孔接合管;一软性透明囊,是一具有弹性伸缩的透明中空囊体,其底部设有具收缩弹性的束密缘的开口,束密缘的孔径小于囊座密合凸缘的外径,束合缘束合在囊座密合凸缘上而将软性透明囊与囊座组合成一体;一组控制管,设有第一及第二控制管,第一、二控制管插合于囊座底端的接合管,且第一、第二控制管、可设成相同长度、或不相同的长度,于设成相同长度时,可控制容器中液体量具有备用量以提早警示添加液体;由上述结构,按压软性透明囊将液体吸入囊座、软性透明囊中,各控制管的管口皆处于液体中、被液体阻闭,而产生真空吸力效应、不对流作用,进而使液体保持在囊中,即可观知容器中尚有液体,当液体量被用至低于其中的一控制管管口时,空气(大气压力)即可进入管中、囊中,迫使囊中的液体流失,囊中无液体即可观知需添加补充液体的功效。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综合了压缩、虹吸、真空吸力保持、大气压进入泄除的技术手段,使其具有构件、结构简化、成本低廉、控制准确的功效。2、由于设有组合一体的、气密的软性透明囊及具两通孔的囊座,而将液体吸入囊中,并予保持、指示是否有液体的功效。3、设有依设定长度的第一、第二控制管,除了可吸入液体于囊中,并可产生气密阻闭、真空吸力效应而保持液体于囊中外,在液量用至设定高度,即让大气压进入而自动泄除囊中的液体,呈囊中无液体,具有警示需再添加液体的功效。4、整体构件及与不透明容器的组合,不必破坏容器结构(挖孔),而无加工麻烦、造成渗漏的问题,并且,不过于凸出容器,不造成累赘、不会受碰撞而损坏,实用性佳。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传统式指示有无液体的(A)透明板式(B)浮标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及使用状态(A)含液(B)不含液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两组指示两种液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于储水式花盆的使用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本技术包含一囊座10、一软性透明囊20、一组控制管30、31及一辅助座22所构成;其中,一囊座10,设成具有凹槽14,其周缘设有密合凸缘13,其底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通孔110、120接合管11、12;一软性透明囊20,是一具有弹性伸缩的透明中空囊体,其底部设成开口,而形成有收缩弹性的束密缘21,束密缘21的孔径设成小于囊座10密合凸缘13的外径,而使软性透明囊20与囊座10包组合一体,并由束密缘21紧紧束合于囊座10密合凸缘13,达到气密组合的效果;一组控制管,设成具有第一及第二控制管30、31,第一、二控制管30、31插合于囊座10底端的接合管11、12,且第一、第二控制管30、31可设成相同长度、或不相同的长度,设成相同长度时,可控制容器中液体量具有备用量1,以提早警示添加液体;一辅助座22,呈中空状,而可供嵌套置囊座10,再供组定于容器的设定位置;另,该控制管亦可设成二楼以上;由上述的结构,本技术的使用、作用、功效,再细节说明如下以使用于不透明容器40而言如图3所示,本技术是将第一、二控制管30、31插入不透明容器40中,再将组合一体的软性透明囊20、囊座10、及其辅助座22,嵌合于容器上的凸座41。刚组装时,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呈无液体状态,装妥后,即可反复几次按压软性透明囊20,使之产生迫出空气、吸入液体W、再迫出液体及未全迫出的空气,后即可全将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的空气全迫出及产生真空状态,并因软性透明囊20具回复弹力,而产生虹吸作用,使液体W被吸入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如图1A的状态),人们即可由观视软性透明囊20中具有液体,而知晓不透明容器40中尚具有液体。承上所述,液体W被保持在第一、二控制管30、31中、及亦被保持于囊座20、软性透明囊20中,如图3(A)所示。当液体W渐被使用,至液体W高度低于第二(或第一)控制管31的管口时,如图3(B)所示,大气压即可由第二控制管31进入管中,进而迫出第二控制管3、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第一控制管30中的液体W,液体W流至容器中,使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呈无液体,人们观知无液体,即可知不透明容器40中的液体W量,已达需补充、添加的程度。更细言之,本技术乃集合压缩虹吸力、真空吸力、气密不对流、大气压力迫使对流的作用,而可控制吸入液体、保持液体不流失,液体用完,自动放失的功效,是当液体量高于两控制管30、31时,可供吸入液体W于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并使囊中产生真空现象,而产生真空吸力效应,或纵然囊中包含有一些的空气,但,因第一、二控制管30、31的管口仍全浸于液体W中,亦即,第一、二控制管30、31的管口被气密阻塞,使得空气(大气压力)无法进入管中、囊中,因此,可让第一、二控制管30、31中及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的液体,被保持、不流失,而在囊中被观知当液体W被用至低于其中的一控制管31时,其管口即露空,而让空气(大气压力)进入一管中,进而迫出囊中的液体由另一管流出,可产生无法保持、对流的效应,而使囊中的液体流失,即可观知液体量不足。亦即,本技术第一、二控制管30、31不同长度的落差高度H(如图3A所示),在液体用至此高度时,可形成备用量1(如图3B所示)的效果,人们由囊座10、软性透明囊20中无液体W,即可知已达备用量1的程度,需再添加补充液体。或者,亦可实施呈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源松
申请(专利权)人:赖源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