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振东专利>正文

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74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包括至少有一个开口端部的导管以及置于导管上端的囊状容器和置于导管下端的软质吸收体,囊状容器下部一连通其内腔的端管管口密封而形成一封闭腔室,其中置有气体和工作液体;导管上端靠近端口的内腔中设有开启元件并与管外相通,其贮存在囊状容器中的工作液体在使用前被切实封闭,可以长期储备,且开启方便,其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克服了传统产品的不足。(*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量液体的贮存和擦拭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少量的液体,如用液剂擦洗录音机磁头、计算机光驱、用酒精擦拭皮肤创口等,其一次所需的工作液体的量一般均少于一毫升,而传统的贮存与使用方式是将各类工作液体贮存在瓶子等容器中,然后用棉签等软质吸收体蘸取后涂擦,其存在着不易携带、不易保存、工作液体易挥发变质等明显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将贮存与擦拭合二为一,其工作液体在使用前被该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的囊状容器安全贮存,使用时只需向下推压囊体,处于封闭状态的囊状容器即被开启,工作液体经导管迅速浸入导管下端的软质吸收体中,即可擦拭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包括至少有一个开口端部的导管以及置于导管上端的囊状容器和置于导管下端的软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容器下部一连通其内腔的端管管口密封而形成一封闭腔室;该封闭腔室中置有气体和工作液体;所述导管上端靠近端口的内腔中设有开启元件;所述导管上端管腔与管外相通。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所述囊状容器是其下端端口熔合密封并通过其下端蛇形外端管与导管上端相连接的类锥体囊状容器。所述囊状容器封闭腔室中置有的气体是压力为常压(1个大气压)的氮气、净化空气与二氧化碳气体之一。所述导管内腔设有的开启元件是其管壁开有纵向条状通孔、尖端指向并邻近囊状容器下部端管密封端面、且与导管同质一体的类针管状物。所述导管上端管腔与管外相通依靠导管上的沿轴线对称的管壁通孔。所述置于导管下端的软质吸收体是直接包覆在导管下端开有条状通孔且有一易折断周向划痕的管壁上的天然软质吸收体与有机合成软质吸收体之一。所述囊状容器是其下部端管插入导管上端口、并未连接到位的类锥体囊状容器。所述囊状容器是其下部端管外管壁上开有纵向通槽、插入导管上端口并未插入连接到位的类锥体囊状容器。所述导管内腔设有的开启元件是其上端尖锐且管壁上开有纵向通孔的嵌入导管内腔横向支撑层的类针管状物。所述导管内腔设有的开启元件是中部有类针管状结构可沿导管上端沿轴线对称的纵向条状通孔向上滑动的构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及开启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囊状容器下端口与导管上端口结构及连接方式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和A-A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囊状容器下端口与导管上端口及开启元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五个实施例中囊状容器下端口与导管上端口及开启元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各部分名称为10—导管 11—开启元件 12—通孔 13—通孔14—纵向条状通孔 15—管壁易折断周向划痕20—囊状容器21—囊状容器的蛇形外端管22—囊状容器下部端管23—囊状容器下部端管外管壁槽孔30—软质吸收体50—气体60—工作液体70—开启元件71—纵向条状通孔90—类针管结构 91—开启构件92—纵向条状通孔实施例之一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包括至少有一个开口端部的导管10以及置于导管10上端的囊状容器20和置于导管10下端的软质吸收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容器20下部一连通其内腔的端管22管口密封而形成一封闭腔室;该封闭腔室中置有气体60和工作液体50;所述导管10上端靠近端口的内腔中设有开启元件11;所述导管10上端管腔与管外相通。所述囊状容器20是其下端管管口熔合密封并通过其下端蛇形外端管21与导管10上端相连接的类锥体囊状容器。所述囊状容器20封闭腔室中置有的气体60是压力为常压(1个大气压)的氮气、净化空气与二氧化碳气体之一。所述导管10内腔设有的开启元件11是其管壁开有纵向条状通孔12、尖端指向并邻近囊状容器下部端管22密封端面、且与导管同质一体的类针管状物。所述导管10上端管腔与管外相通依靠导管10上的沿轴线对称的管壁通孔13。所述置于导管10下端的软质吸收体30是直接包覆在导管10下端开有条状通孔14且有一易折断周向划痕15的管壁上的天然软质吸收体与有机合成软质吸收体之一。实施例之二与实施例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囊状容器20是其下部端管22插入导管10上端口、并未连接到位的类锥体囊状容器。实施例之三与实施例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囊状容器20是其下部端管22外管壁上开有纵向通槽23、插入导管10上端口并未插入连接到位的类锥体囊状容器。实施例之四与实施例之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管10内腔设有的开启元件70是其上端尖锐且管壁上开有纵向通孔71的嵌入导管10内腔横向支撑层的类针管状物。实施例之五与实施例之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管10内腔设有的开启元件是中部有类针管90状结构可沿导管10上端沿轴线对称的纵向条状通孔15向上滑动的构件91。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及使用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之一所提供的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其贮存在囊状容器20中的工作液体50在使用前被切实封闭,可以长期储备,且开启方便。使用时将置有软质吸收体30的一端自然朝下,用手指捏住囊状容器20并向下推按,囊状容器20下部端管22的密封端面即可被开启元件11刺穿,贮存在囊状容器20中的工作液体50在其上方因挤压变形的囊体的作用而已产生一定压力的气体60的压迫下,迅速经开启元件11的管腔中流出囊状容器20内腔,由于开启元件11管壁上有纵向条状通孔12和气体60的压迫,工作液体50将全部流出囊状容器20内腔而不残留;工作液体50流入导管10管腔后,由于导管管壁通孔13的作用,导管10上端便接通了大气,其内腔中的工作液体50便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流至导管10下端部,并经管壁通孔14和端口渗入软质吸收体30中,即可用作擦拭物品或人体肌肤;擦拭完毕后沿易折断周向划痕15折断导管10下端部,丢弃软质吸收体后回收以满足环保的要求。实施例之二是将囊状容器20下部端管22插入导管10上端口,由于其插入并未到位,当用手指捏住囊状容器20并向下推按时,其下部端管22在导管10上端管腔内向下滑动,端管22的密封端面即可被开启元件11刺穿。实施例之三与实施例之二不同之处是导管10上端管腔通过囊状容器20下部端管22外管壁槽孔23接通大气。实施例之四的开启元件70是嵌入导管10内腔横向支撑层的、由金属或其他制作成的类针管状物。实施例之五的开启元件是中部有类针管状结构90可沿导管10上端沿轴线对称的纵向条状通孔15向上滑动的构件91,使用时用手指捏压囊状容器20并将构件向上推,构件91的尖端90触及并刺穿囊状容器20下部端管22的密封端面。本技术之各种实施例也可相互组合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其产品性能完全相同;本技术的囊状容器以及开启元件也可选择其它形态;囊状容器与导管的连接方式以及导管与软质吸收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变换,此类设计原理和产品性能、功效相同的变化,也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适用各种不同化学性质的少量液体的长期贮存与即时使用,其性能安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量自载液体擦拭器,包括至少有一个开口端部的导管以及置于导管上端的囊状容器和置于导管下端的软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容器下部一连通其内腔的端管管口密封而形成一封闭腔室;该封闭腔室中置有气体和工作液体;所述导管上端靠近端口的内腔中设有开启元件;所述导管上端管腔与管外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振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