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船及其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7910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8:05
一种定位船及其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中钢沉井下沉着床定位领域,包括船体,船体中部的甲板上并排设置多个固定座;船体的两端设置转向马口,转向马口和固定座之间分别装有多个滑车组;每个滑车组包括两组滑轮,并通过一根钢丝绳缠绕连接,缠绕的钢丝绳一端固定,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滑车组一端连接固定座,另一端连接定位船的拉缆或锚绳;甲板上还设有一台卷扬机,工作时,至少一个滑车组中的钢丝绳的活动端与卷扬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定位船的拉揽对钢沉井下沉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及偏位进行调整,同时减少了定位桩的受力,保证沉井定位精度与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船及其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中钢沉井下沉着床定位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定位船及其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体积钢沉井在深水桥梁基础中越来越多的得以应用。钢沉井一般在工厂内加工,利用大型吊船进行整体吊装下水,采用刚性较大的定位桩抵抗风荷载及水流力对钢沉井的作用,进行钢沉井下沉定位。而定位桩在钢沉井下沉定位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置在钢沉井上下游每个井孔内侧的定位桩,自身对于钢沉井下沉着床过程中发生的倾斜、偏位调整能力较弱,钢沉井定位精度不高。定位桩自身受力大,在水流及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定位桩的受力易超过自身的抗力,施工安全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船及其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方法,利用定位船对钢沉井下沉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及偏位进行调整,同时减少定位桩的受力,保证钢沉井定位精度与施工安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一种定位船,包括船体,船体中部的甲板上,沿船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固定座;船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转向马口,每组转向马口和所述固定座之间的甲板上,分别装有多个沿船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滑车组;每个滑车组包括两组滑轮,两组滑轮通过一根钢丝绳缠绕连接,缠绕的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滑车组的钢丝绳沿船体的长度方向运转,且每个滑车组靠近固定座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所有滑车组中,其中两个位于同一排的滑车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根拉揽,且每根拉揽穿过一个转向马口;所述剩余的滑车组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根锚绳,每根锚绳穿过一个转向马口;所述甲板上还设有一台卷扬机,工作时,至少一个滑车组中的钢丝绳活动端通过一个转向滑轮与卷扬机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绳包括主锚锚绳和边锚锚绳,滑车组分为两个连接拉揽的第一滑车组、6个连接主锚锚绳的第二滑车组、以及2个连接边锚锚绳的第三滑车组,所述固定座与船体前端的一组转向马口之间的甲板上,设置两个第一滑车组和两个第二滑车组,所述固定座与船体后端的一组转向马口之间的甲板上,设置4个第二滑车组和两个第三滑车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甲板上并排设置的固定座有4个,分为两个第一固定座和两个第二固定座,且两个第一固定座位于两个第二固定座之间,两个第一固定座分别位于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座与船体前端的一组转向马口之间的甲板上,两个第一滑车组设置于两个第二滑车组之间,且两个第一滑车组分别位于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位于所述中心线每侧的一个第一滑车组和一个第二滑车组,均固定于同侧的第一固定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座与船体后端的一组转向马口之间的甲板上,4个第二滑车组位于两个第三滑车组之间,且4个第二滑车组平均分布在沿船体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位于所述中心线每侧的两个第二滑车组,均固定于同侧的第一固定座,位于中心线两侧的第三滑车组,分别连接与其位于同侧的第二固定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滑车组中每组滑轮的轮轴均垂直于甲板设置,滑车组两端分别装有卸扣,滑车组的端部与锚绳或拉缆之间,通过重型套环和钢丝绳夹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滑车组的钢丝绳的活动端未连接卷扬机时,通过卡勾与自身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定位船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方法,包括:S1.定位船在钢沉井的上游预定位置抛锚就位,部分滑车组通过锚绳连主锚、部分滑车组通过锚绳连接边锚,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对称收紧锚绳,再根据船体位置测量结果调整,进行船体定位;S2.在钢沉井上游方向的侧壁焊接耳板,将船体的拉缆与耳板一一对应连接;S3.测量钢沉井偏位,制定钢沉井位置调整方案:若钢沉井平面位置向下游方向偏移,需要加大拉缆拉力,使钢沉井向上游移动至设计位置;若钢沉井平面位置向上游方向偏移,需要放松拉缆拉力,使钢沉井向下游方向移动至涉及位置;若钢沉井发生扭转,朝向扭转方向一侧的拉缆放松,另一侧拉缆收紧,使钢沉井调整至设计位置;S4.卷扬机与一个连接拉揽的滑车组中钢丝绳的活动端连接,通过该滑车组对拉缆拉力进行调整;S5.将调整好的拉缆所对应的滑车组的钢丝绳固定,拆除卷扬机与该滑车组的钢丝绳活动端的连接,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余拉缆进行调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4中,通过对钢沉井中的定位桩,以及拉缆应力进行检测,确保定位桩及拉缆受力均在安全范围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中,锚绳调整的具体步骤为,S11.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将一组对称设置的锚绳所连接滑车组的钢丝绳的活动端连接至卷扬机;S12.启动卷扬机,对该组锚绳进行收紧,进行粗调;S13.锚绳调整到位后,对S11中所述滑车组的钢丝绳进行固定;S14.拆除卷扬机与滑车组的钢丝绳活动端的连接,按照步骤S11至S13进行下一组锚绳的收紧作业,直至所有锚绳粗调完成,进入S15;S15.对船体进行位置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相应的锚绳进行调整,确保船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钢沉井设计位置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定位桩对钢沉井的基础上,确保船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钢沉井设计位置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利用定位船的拉揽对钢沉井下沉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及偏位进行调整,同时减少了定位桩的受力,保证沉井定位精度与施工安全。2、拉揽的松紧通过定位船上的卷扬机和滑车组控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定位船可以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定位船控制钢围堰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与锚绳、卷扬机连接的滑车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船体1,固定座2,第一固定座21,第二固定座22,滑车组3,第一滑车组31,第二滑车组32,第三滑车组33,卸扣34,重型套环35,钢丝绳夹36,滑轮37,钢丝绳38,转向滑轮39,拉揽4,转向马口5,锚绳6,主锚锚绳61,边锚锚绳62,卷扬机7,主锚81,边锚82,钢沉井9,定位桩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定位船,包括铁驳船的船体1,船体1中部的甲板上,沿船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固定座2。船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转向马口5,每组转向马口5和所述固定座2之间的甲板上,分别装有多个沿船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滑车组3,每个滑车组3包括两组滑轮37,两组滑轮37通过一根钢丝绳38缠绕连接,缠绕的钢丝绳38一端固定(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滑车组3的钢丝绳38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运转,且每个滑车组3靠近固定座2的一端,都与固定座2连接。所有滑车组3中,其中两个滑车组3的另外一端分别连接一根拉揽4,且这两个滑车组3位于同一排,每根拉揽4穿过一个转向马口5,具体的,每根拉揽4穿过与其位于船体1同一端的一个转向马口5。所述剩余滑车组3的另外一端分别连接一根锚绳6,每根锚绳6同样穿过一个与其位于船体1同一端的一个转向马口5。所述甲板上还设有一台卷扬机7,工作时,至少一个滑车组3中钢丝绳302的活动端,通过一个转向滑轮39与卷扬机7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锚绳6包括连接主锚81的主锚锚绳61,以及连接边锚82的边锚锚绳62。滑车组3共有10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定位船及其辅助钢沉井下沉定位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船体(1)中部的甲板上,沿船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固定座(2);船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转向马口(5),每组转向马口(5)和所述固定座(2)之间的甲板上,分别装有多个沿船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滑车组(3);每个滑车组(3)包括两组滑轮(37),两组滑轮(37)通过一根钢丝绳(38)缠绕连接,缠绕的钢丝绳(38)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滑车组(3)的钢丝绳(38)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运转,且每个滑车组(3)靠近固定座(2)的一端与固定座(2)连接;所有滑车组(3)中,其中两个位于同一排的滑车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根拉揽(4),且每根拉揽(4)穿过一个转向马口(5);所述剩余的滑车组(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根锚绳(6),每根锚绳(6)穿过一个转向马口(5);所述甲板上还设有一台卷扬机(7),工作时,至少一个滑车组(3)中钢丝绳(38)活动端通过一个转向滑轮(39)与卷扬机(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船体(1)中部的甲板上,沿船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固定座(2);船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转向马口(5),每组转向马口(5)和所述固定座(2)之间的甲板上,分别装有多个沿船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滑车组(3);每个滑车组(3)包括两组滑轮(37),两组滑轮(37)通过一根钢丝绳(38)缠绕连接,缠绕的钢丝绳(38)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滑车组(3)的钢丝绳(38)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运转,且每个滑车组(3)靠近固定座(2)的一端与固定座(2)连接;所有滑车组(3)中,其中两个位于同一排的滑车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根拉揽(4),且每根拉揽(4)穿过一个转向马口(5);剩余的滑车组(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根锚绳(6),每根锚绳(6)穿过一个转向马口(5);所述甲板上还设有一台卷扬机(7),工作时,至少一个滑车组(3)中钢丝绳(38)活动端通过一个转向滑轮(39)与卷扬机(7)连接;所述锚绳(6)包括主锚锚绳(61)和边锚锚绳(62),滑车组(3)分为两个连接拉揽(4)的第一滑车组(31)、6个连接主锚锚绳(61)的第二滑车组(32)、以及2个连接边锚锚绳(62)的第三滑车组(33),所述固定座(2)与船体(1)前端的一组转向马口(5)之间的甲板上,设置两个第一滑车组(31)和两个第二滑车组(32),所述固定座(2)与船体(1)后端的一组转向马口(5)之间的甲板上,设置4个第二滑车组(32)和两个第三滑车组(3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上并排设置的固定座(2)有4个,分为两个第一固定座(21)和两个第二固定座(22),且两个第一固定座(21)位于两个第二固定座(22)之间,两个第一固定座(21)分别位于沿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与船体前端的一组转向马口(5)之间的甲板上,两个第一滑车组(31)设置于两个第二滑车组(32)之间,且两个第一滑车组(31)分别位于沿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位于所述中心线每侧的一个第一滑车组(31)和一个第二滑车组(32),均固定于同侧的第一固定座(2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与船体(1)后端的一组转向马口(5)之间的甲板上,4个第二滑车组(32)位于两个第三滑车组(33)之间,且4个第二滑车组(32)平均分布在沿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位于所述中心线每侧的两个第二滑车组(32),均固定于同侧的第一固定座(21),位于中心线两侧的第三滑车组(33),分别连接与其位于同侧的第二固定座(22)。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定位船,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洪志李军堂赵太俊邹纪民邱琼海程方宏丁文军王铮姜贺毛家序吴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