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阙树福专利>正文

一种瓶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732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瓶口,由内层口和外层口构成,内层口高于外层口,外层口与内层口之间形成一个沟槽,沟槽底稍向内层口倾斜,内层口的横向截面成C型,C型缺口处为回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瓶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从瓶内倒出液体(如酱油、食油、农药等)时,每次总会在瓶口留下液体,液体会沿着瓶子的外壁流下,甚至流到瓶底和放瓶子的板面,通常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从瓶内每倒出一次液体都需要用布、纸来擦干瓶口,这样给使用上带来不方便;中国专利99228817、99219057、99240328、95208067等都提出了该问题解决的改进结构;但现有的解决办法,其效果均不太理想,而且制造也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瓶口,使瓶内的液体通过瓶口倒出时,瓶口留下的液体,能完全回流到瓶内,而且制造与使用都方便的瓶口。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瓶口由内层口、外层口构成,内层口高于外层口,外层口与内层口之间形成一个沟槽,沟槽的底面稍向内层口倾斜,内层口成C型,C型缺口从上至下成为回流口。上述的一种瓶口,还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瓶口盖,瓶口盖上有内层口盖和外层口盖;内层口盖比外层口盖短,合盖时正好镶在瓶口上的沟槽内,但与沟槽底不相触,形成一个回流通道,内层口盖与瓶口的内层口的口径大小相配合,成紧密配合;外层口盖的内壁螺纹与瓶口外层口外壁的螺纹大小相配合或采取过盈配合。采用上述结构的瓶口,瓶内液体从内层瓶口倒出后,留在瓶口的液体,经过外层口与内层口之间的沟槽,从回流口流回到瓶内,即能有效防止液体污染瓶的外表面和放瓶子板面的目的。同时由于C型的内层口具有明显的定位性和良好的回流性,使用相当方便,加上内层瓶口成C型,可以一次性铸造成型,与以往的专利相比不需要再经过二次加工,如开钻回流孔等,节省人力物力;同时由于其有一个相适应的瓶口盖,能保证在合盖的情况下的残液回流,也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激溅出液的及时回流,以充分保证瓶口的清洁,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瓶口示意图图2瓶口俯视图图3瓶口a-a剖示图图4瓶盖剖视图1、瓶口C型内层口 2、瓶口外层口 3、回流口 4、沟槽5、瓶口外层口螺纹6、瓶口盖内层口盖 7、瓶口盖外层口盖8、瓶口盖外层口盖内壁螺纹如图1、2、3,一次性塑铸成型,即成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瓶口。上述所提供的瓶口与已有瓶子的配合可采用过盈孔或螺纹配合,其形状、大小根据与被配合的瓶子的瓶口而定。权利要求1.一种瓶口由内层口、外层口构成,内层口高于外层口,外层口与内层口之间形成一个沟槽,沟槽的底面稍向内层口倾斜,其特征是内层口成C型,C型缺口从上至下成为回流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口,其特征是还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瓶口盖,瓶口盖上有内层口盖和外层口盖,内层口盖比外层口盖短,合盖时正好镶在瓶口上的沟槽内,但与沟槽底不相触,形成一个回流通道,内层口盖与瓶口的内层口的口径大小相配合,成紧密配合,外层口盖的内壁螺纹与瓶口外层口外壁的螺纹大小相配合或采取过盈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瓶口,由内层口和外层口构成,内层口高于外层口,外层口与内层口之间形成一个沟槽,沟槽底稍向内层口倾斜,内层口的横向截面成C型,C型缺口处为回流口。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文档编号B65D23/00GK2494324SQ01227799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阙树福 申请人:阙树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口由内层口、外层口构成,内层口高于外层口,外层口与内层口之间形成一个沟槽,沟槽的底面稍向内层口倾斜,其特征是内层口成C型,C型缺口从上至下成为回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树福
申请(专利权)人:阙树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