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庭元专利>正文

折叠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553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顶盖装在上框架上,箱底固定在下框架上;前后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铰接分别形成前门和后门,右面板由右上面板和右下面板铰接而成,右上面板的上边与上框架铰接,右下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左面板和右面板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空箱时折叠至原有高度的四分之一,故可以大大减小空箱运输时的体积,提供运输效率,而折叠或撑开箱体时不需任何辅助工具。(*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火车运输用的集装箱。在现有技术中,集装箱都是六面体的箱子,一个侧面开有两扇门,用于装填货物。这种集装箱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后,如果空箱返回也占用同样大的车箱体积,不利于提高运输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箱时可折叠的集装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由顶盖、箱底、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六个面组成一个箱体;顶盖装在上框架上,箱底固定在下框架上;前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铰接形成前门,前门上设有锁紧机构;后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铰接形成后门,后门上设有锁紧机构;右面板由右上面板和右下面板铰接而成,右上面板的上边与上框架铰接,右下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铰接,右上面板与右下面板之间设有锁紧机构;左面板由左上面板和左下面板铰接而成,左上面板的上边与上框架铰接,左下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铰接,左上面板与左下面板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折叠本技术时,先松开前门上的锁紧机构,把前门向箱体内侧转动下放到箱底上,再松开后门上的锁紧机构,把后门向箱体内侧转动下放到前门上;再松开右上面板和右下面板之间的锁紧机构,然后松开左上面板和左下面板之间的锁紧机构,左上面板和左下面板绕其连接处向箱体内折叠,右上面板和右下面板也同时绕其连接处向箱体内折叠。要把折叠的箱子撑开时,只需握住上框架向上抬起,使左右面板拉起立直,锁紧机构锁住左面板和右面板,再把后门和前门拉起后用锁紧机构锁住,即形成箱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不需任何辅助工具即可把箱子折叠或撑开,折叠后的高度仅为撑起时的四分之一,便于空箱的及时回送。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顶门打开时的状态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前门和后门倒下后的状态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左面板和右面板折叠时的状态图;附图5为本技术完全折叠后的状态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顶盖部分的俯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顶盖部分的主剖视图;附图9为附图8的A处放大图;附图10为本技术的前门与下框架铰接用的铰链处的剖视图;其中1.上框架;2.顶门;3.滑盖;4.档板;5.角铁;6.右上面板;7.顶门拉手;8.吊钩;9.右下面板;10.箱角;11.拉手;12.前门;13.下框架;14.后门;15.左上面板;16.左下面板;17.铰链护板;18.拉环;19.扭簧。本技术由顶盖、箱底、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六个面组成一个箱体;顶盖装在上框架1上,顶盖由两块顶门2和一块滑盖3组成,滑盖3的左右两边分别与顶门2铰接,使两个顶门2均可以向上翻起。滑盖3与上框架1滑动连接,上框架1前后两个边的外侧设有固定于滑盖3下方的档板4,以防止滑盖3在上框架1上滑动时滑离上框架1。倒扣的角铁5位于滑盖3和顶门2的接缝处上方,角铁5的一边与顶门2通过铰链连接,角铁5的另一边与滑盖3也通过铰链连接,倒扣的角铁5能将顶门2与滑盖3之间的接缝遮住,以防止雨水进入;翻起顶门2时,先是顶门2与角铁5之间的铰链转动,至死角后,角铁5与滑盖3之间的铰连转动,顶门2便可以翻倒在滑盖3上。角铁5与顶门2之间的铰链上方固定有铰链护板17,该铰链护板17用于多个箱体叠压时,铰链护板17保护铰链不被压坏。两个顶门2上均固定有顶门拉手7,用于打开顶门2。滑盖3与上框架1之间设有滑轮,使得滑盖3与上框架1滑动连接,货物可从箱体的顶部吊装入箱体内,可使货物充分地利用箱体的内部空间,如果货物较大或需调整货物在箱体内的位置,可把两个顶门2均打开,左右移动滑盖3,便可将顶门2扩大。箱底固定在下框架13上;前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形成前门12,前门12上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以是插销,装在前门12与左右面板的连接处;后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形成后门14,后门14上设有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也是插销,装在后门14与左右面板的连接处。前门12和后门14的上方均固定有拉手11,该拉手11用于放下前门12或后门14,前门12与下框架13铰接用的铰链内设有压缩的扭簧19;后门14与下框架13铰接用的铰链内也设有压缩的扭簧19,当放下前门12或后门14时,该扭簧19可减小门下放时的冲击力,当拉起前门12或后门14时,该扭簧19可使拉起前门12或后门14时更省力;上框架1的前后两个边上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用于限定前门12或后门14在拉起时不会过度翻转而倒向箱体外;铰接后门14与下框架13的铰链轴部高于铰接前门12与下框架13的铰链轴部,其高出的距离约为前门12的厚度,这样,当前门12平放到箱底时,后门14可平放到前门12上。右面板由右上面板6和右下面板9铰接而成,右上面板6的上边与上框架1铰接,右下面板9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右上面板6与右下面板9之间设有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是插销,装在右上面板6和右下面板9的连接部,当拔出所述插销时,右上面板6和右下面板9可向箱内方向折叠,当右面板呈立直状态时,插上所述插销,右上面板6和右下面板可相对锁定不动。左面板由左上面板15和左下面板16铰接而成,左上面板15的上边与上框架1铰接,左下面板16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左上面板15与左下面板16之间设有锁紧机构,该锁定机构同右面板上的锁定机构。上框架1的四个角上固定有吊钩8,用于起吊本箱体。下框架13的四个角上固定有拉环18,在运输过程中能用绳索把拉环18和车厢牢固拉住,使本箱体在受到冲击力时(例如启动车辆或停车时)不会发生位移。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由顶盖、箱底、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六个面组成一个箱体;其特征在于顶盖装在上框架1上,箱底固定在下框架13上;前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形成前门12,前门12上设有锁紧机构;后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形成后门14,后门14上设有锁紧机构;右面板由右上面板6和右下面板9铰接而成,右上面板6的上边与上框架1铰接,右下面板9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右上面板6与右下面板9之间设有锁紧机构;左面板由左上面板15和左下面板16铰接而成,左上面板15的上边与上框架1铰接,左下面板16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左上面板15与左下面板16之间设有锁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顶盖由两块顶门2和一块滑盖3组成,滑盖3的左右两边分别与顶门2铰接,滑盖3与上框架1滑动连接,上框架1前后两个边的外侧设有固定于滑盖3下方的档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倒扣的角铁5位于滑盖3和顶门2的接缝处上方,角铁5的一边与顶门2通过铰链连接,角铁5的另一边与滑盖3也通过铰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角铁5与顶门2之间的铰链上方固定有铰链护板1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滑盖3与上框架1之间设有滑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上框架1的四个角上固定有吊钩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下框架13的四个角上固定有拉环1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前门12与下框架13铰接用的铰链内设有压缩的弹簧19;后门14与下框架13铰接用的铰链内也设有压缩的扭簧19。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由顶盖、箱底、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六个面组成一个箱体;其特征在于:顶盖装在上框架1上,箱底固定在下框架13上;前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形成前门12,前门12上设有锁紧机构;后面板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形成后门14,后门14上设有锁紧机构;右面板由右上面板6和右下面板9铰接而成,右上面板6的上边与上框架1铰接,右下面板9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右上面板6与右下面板9之间设有锁紧机构;左面板由左上面板15和左下面板16铰接而成,左上面板15的上边与上框架1铰接,左下面板16的下边与下框架13铰接,左上面板15与左下面板16之间设有锁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庭元
申请(专利权)人:谢庭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