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6406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其包括:容器部,其内具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腔体,该容器部上设置有连通该腔体和外部的出液口;进液管,其具有平行于腔体的布置方向的管体部,该管体部的顶部开口朝向腔体的顶部方向延伸。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流量压力稳定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地应用了“空气可压缩、液体不可压缩”的工作原理,通过液体和压缩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消除了液体内的脉动,由此便可以解决液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流量波动和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流体输送的压力稳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压力稳 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流体输送通常都是通过简单的管道来进行,例如对于阀门的测试,也都是 通过这种管道来实现流体的输送的。由于在流体输送过程中,输送栗的运作会对流体产生 一定的脉冲波,造成流体在输送管道中的脉动现象,从而便会对流体的输送过程产生压力 和流量的波动并在流体内产生气泡现象,这些现象最后便会造成流体输送过程中的不稳定 的流量,使得流体的输送效率、平稳率和流量、压力的测试精度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消除脉动的流量压力稳 定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其包括: 容器部,其内具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腔体,该容器部上设置有连通该腔体和外部 的出液口; 进液管,其具有平行于腔体的布置方向的管体部,该管体部的顶部开口朝向腔体 的顶部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上述的容器部为垂直布置的罐体。 进一步地,上述的进液管的进液口位于水平布置的第二管体部上,该第二管体部 与管体部的底部呈垂直相交地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管体部与管体部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上述的管体部设置于腔体的中心位置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腔体内的气液比例为1 : 2。 流量压力稳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沿着垂直方向布置的进液管,同时设置 具有布置方向与该进液管平行的腔体的容器部,在该容器部上设置有出液口,通过该进液 管向该腔体内输入液体,液体持续朝向该腔体的顶部上升,对该腔体上部的压缩空气产生 压力,该压缩空气受到压力后对下方的液面产生反作用力,液体从出液口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液体的输入量为腔体容积的三分之二,液体上部留出腔体容积 的三分之一的压缩空气。 进一步地,上述的进液管设置于腔体的中心位置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进液管具有垂直的折弯部,进液口位于水平布置的部分上,该进 液管的另一部分垂直布置。 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具有垂直布置的腔体的 容器部,当从管体部内向腔体内输入液体时,液体便会从腔体的底部向其顶部持续上升,上 升过程中液体便会向上对腔体上方的压缩空气产生压力,该压缩空气受到压力后边对下方 的液体产生反作用力。因此,本技术创新地应用了 "空气可压缩、液体不可压缩"的工 作原理,通过液体和压缩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消除了液体内的脉动,由此便可以解 决液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流量波动和气泡的问题。【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流量压力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流量压力稳定装置 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容器部1和进液管2,该容器部1内具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 腔体11,该容器部1上设置有连通该腔体11和外部的出液口 12,进液管2具有平行于腔体 11的布置方向的管体部21,即管体部21的布置方向平行于腔体11的布置方向,该管体部 21的顶部开口 211朝向腔体11的顶部方向延伸。 如图1-2所示,本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垂直布置的腔体11的容器部1,当从管体部 21内向腔体11内输入液体时,液体便会从腔体11的底部向其顶部持续上升,上升过程中液 体便会向上对腔体11上方的压缩空气产生压力,该压缩空气受到压力后边对下方的液体 产生反作用力。因此,本装置创新地应用了"空气可压缩、液体不可压缩"的工作原理,通过 液体和压缩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消除了液体内的脉动,由此便可以解决液体输送 过程中的压力、流量波动和气泡的问题。 其中,如图1所示,容器部1具体可以为垂直布置的罐体,或者其他形式的容器,例 如横置的罐体,其内具有垂直布置的腔体。由此形成较优的容器部1的【具体实施方式】。 此外,如图1所示,容器部1还可以具备顶盖13和支脚14等已知的部件,这些都 可以从现有技术中获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所示,进液管2的进液口 221位于水平布置的第二管体22部上,该第二管 体部22与管体部21的底部呈垂直相交地连接,即进液管2从进液口 221向腔体11内延伸 的时候,在腔体11内形状垂直的折弯,折弯后的进液管2的部分沿着垂直方向向腔体11的 上方延伸。由此形成兼备便于进液和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效果。 如图1所示,第二管体部22与管体部21的连接处23呈弧形过渡,由此使得液体 的由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的转向输入可以更为顺畅。 如图1所示,管体部21设置于腔体11的中心位置上,由此可以保证腔体11内的 液体输入的均匀性。 其中,腔体11内的气液比例为1 : 2,即液体的输入量保证输入至腔体11的容积 的三分之二,根据〇. 618黄金分割法则,三分之一气,三分之二液,通过多次实验,此比例为 最佳比例,能够达到最佳的消除脉动的效果。 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结合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流量压力稳定方 法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沿着垂直方向布置的进液管2,同时设置 具有布置方向与该进液管2平行的腔体11的容器部1,在该容器部1上设置有出液口 12, 通过该进液管2向该腔体11内输入液体,液体持续朝向该腔体11的顶部上升,对该腔体11 上部的压缩空气产生压力,该压缩空气受到压力后对下方的液面产生反作用力,液体从出 液口 12排出。 结合图1-2所示,本方法通过设置具有垂直布置的腔体11的容器部1,当从管体 部21内向腔体11内输入液体时,液体便会从腔体11的底部向其顶部持续上升,上升过程 中液体便会向上对腔体11上方的压缩空气产生压力,该压缩空气受到压力后边对下方的 液体产生反作用力。因此,本方法创新地应用了"空气可压缩、液体不可压缩"的工作原理, 通过液体和压缩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消除了液体内的脉动,由此便可以解决液体 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流量波动和气泡的问题。 其中,上述的液体的输入量可以为腔体11容积的三分之二,液体上部留出腔体11 容积的三分之一的压缩空气,由此保证更佳的消除脉动的效果。 结合图1所示,进液管2设置于腔体11的中心位置上,由此可以保证腔体11内的 液体输入的均匀性。 结合图1所示,进液管2具有垂直的折弯部,即连接部23,进液口 221位于水平布 置的部分上,即第二管体部22上,该进液管2的另一部分(即管体部21)垂直布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 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部,其内具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腔体,所述容器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外部 的出液口; 进液管,其具有平行于所述腔体的布置方向的管体部,所述管体部的顶部开口朝向所 述腔体的顶部方向延伸。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部为垂直布置的 罐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流量压力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部,其内具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腔体,所述容器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外部的出液口;进液管,其具有平行于所述腔体的布置方向的管体部,所述管体部的顶部开口朝向所述腔体的顶部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平石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创西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