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6259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接地设置;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或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并将所述透明导电膜接地设置,从而避免了在装配触控显示装置时使用铁框屏蔽外界电磁干扰,实现了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液晶触控显示装置被逐渐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用于显示图像。此外,在电子设备显示图像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或者触摸液晶触控显示装置来实现输入选择的信息。由于液晶触控显示装置是非自发光的触控显示装置,所以需要利用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传统的液晶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1,位于显示面板11下方的背光模组12,位于背光模组12下方的铁框13。其中,背光模组12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121、导光板122、下扩散膜123、棱镜膜124、上扩散膜125,还有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光源126等。铁框13主要是为了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但是其中铁框13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性能。但是,去除铁框后就不能屏蔽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后部的电磁干扰,容易引起触控精准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以在保证触控精准度的基础上,实现背光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接地设置;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或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各连接有至少一根触控信号线。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各连接有至少一根触控信号线。进一步的,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棱镜膜,通过在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棱镜膜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并将所述透明导电膜接地设置,从而能够通过透明导电膜进行屏蔽,避免了在装配触控显示装置时使用铁框屏蔽外界电磁干扰,实现了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产生静电牛顿环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将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被用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述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偏离所述技术的教导。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方”、“下面”、“以下”、“上面”、“上方”等可在本文中为了容易描述而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一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除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21、导光板22、扩散膜23和棱镜膜24,还包括位于导光板22侧面的光源25。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膜21、导光板22、扩散膜23和棱镜膜24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26,并且所述透明导电膜26接地设置。图2示例性的将透明导电膜26设置在反射膜21的上表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由于在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棱镜膜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了接地的透明导电膜,能够起到电磁屏蔽作用,因此在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装配的触控显示装置时,无需额外设置铁框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从而实现了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因此属于侧入式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31、导光板32、扩散膜33和棱镜膜34,还包括位于导光板32下方的光源35。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膜31、导光板32、扩散膜33和棱镜膜34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36,并且所述透明导电膜36接地设置。图3示例性的将透明导电膜36设置在扩散膜33的上表面。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优选的,将透明导电膜36设置在棱镜膜34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由于在背光模组生产制造、测试、搬运过程中,以及在与触控显示面板组装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会引入静电,这些静电积累过多会放电,产生瞬时的大电流,使触控显示装置中的元器件局部损坏或击穿。而这些静电一般积累在背光模组靠近触控显示面板的膜层上,也就是图4中棱镜膜34的上表面,由于静电的积累,还会使触控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吸附在一起,导致触控显示面板上出现静电牛顿环,如图5所示。因此,将透明导电膜设置在棱镜膜上表面,不但可以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还可以将积累在背光模组上的静电荷及时导走,避免触控显示面板上静电牛顿环的出现。本技术各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是电致发光板或冷阴极荧光灯,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61、导光板62、扩散膜63和棱镜膜64,还包括位于导光板62下方的光源65。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棱镜膜64上表面的透明导电膜66,所述透明导电膜66接地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67,所述反射膜61、导光板62、扩散膜63和棱镜膜64位于所述胶框67内,所述胶框67用于固定所述反射膜61、导光板6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棱镜膜中任一膜层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接地设置;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或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泉鹏袁永艾江波曾庆海范忻蔚魏丹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