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缝动力送料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98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倒缝动力送料轮机构,包含:驱动装置、随动装置及切换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设有一装设驱动齿轮的驱动轴,且驱动轴受到摆动臂带动产生间歇性旋转动作;随动装置设有配合送料轮连接的随动轴,并由随动轴安装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及可动棘轮,又第一、第二轮组分别啮合于驱动齿轮两侧,而可动棘轮设于两轮组之间并受推抵组件作用,使可动棘轮与第一轮组接触卡合;切换装置能够推动可动棘轮位移与第一轮组分离,使可动棘轮朝向第二轮组移动接触。如此即能够让送料轮具有倒缝动力的功能,提高往复缝纫上的针迹重叠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安装于缝纫机车头的送料轮装置,尤指一种正逆向送料皆具有动力的送料轮机构。
技术介绍
缝纫机主要目的是利用缝线将两层以上的布织品、塑料布、皮革…等物料沿着车缝路径结合,而为方便操控物料转弯顺畅及向前或向后移动,一般都会采用具有上、下送料轮的滚轮送料缝纫机,使上、下送料轮相互夹压来推送物料移动配合针棒同步运动缝制物料。但由于缝纫机内部的空间非常狭小,且需要有复杂的机构始能完成上、下送料轮的同步转动,因此为简化设计,传统的滚轮送料缝纫机于切换为倒缝时,上送料轮都处于空转的状态,只有下送料轮具有动力来带动缝制物料向后推送,其缺点是遇到送料的阻力较大时,倒缝的针距无法与前进方向的针距保持一致。因此,近年来市场上则逐渐出现上送料轮也具有倒缝动力的滚轮送料缝纫机。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一已知的缝纫机的送料轮动力装置10设有一安装座11,并于所述安装座11的水平与垂直方向分别设置有一驱动轴组12以及一与所述驱动轴组12相互连接的随动轴组13,所述驱动轴组12设有一驱动轴121以及一安装于驱动轴121端部的驱动伞齿轮122,而所述随动轴组13设有一随动轴131,且所述随动轴131上依序设有一第一可动棘轮132、一第一伞齿轮133、一第二伞齿轮134以及一第二可动棘轮135。请参阅图3所示,其中,所述第一伞齿轮133与第二伞齿轮134的背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棘齿面136与第二棘齿面137,而所述第一可动棘轮132与第二可动棘轮135共同连接于一位移座14上,且所述位移座14受到一致动器15与一复归弹簧16的相互作用位移,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可动棘轮132与所述第一伞齿轮133的第一棘齿面136相互啮合,而使所述第二可动棘轮135与所述第二伞齿轮134的第二棘齿面137相互分离,或者是将所述第一可动棘轮132与所述第一伞齿轮133的第一棘齿面136相互分离,而使所述第二可动棘轮135与所述第二伞齿轮134的第二棘齿面137互相啮合,进而使随动轴131产生正转或逆转的效果。然而,此种送料轮动力装置10的第一伞齿轮133与第二伞齿轮134采用具有棘齿面的特殊设计,而非一般伞齿轮规格,且随动轴131必须将第一伞齿轮133与第二伞齿轮134定位,因此必须采用特殊轴件设计,如此势必造成送料轮动力装置10的制造成本提升。此外,第一可动棘轮132与第二可动棘轮135必须分别位于第一伞齿轮133与第二伞齿轮134外侧位移,因此,安装座11上必须预留位移座14可移动的空间,造成送料轮动力装置10的体积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切换装置来变更送料轮旋转方向的缝纫机送料轮机构,通过此装置让送料轮不论是正转或逆转皆具有独立驱动源带动旋转,以提高往复缝纫上的针迹重叠精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将整个送料轮机构切换带动的机构简化,并让切换装置整体的体积缩小,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可提升市场竞争性。为达所述目的,本技术倒缝动力送料轮机构包含:一驱动装置、一随动装置以及一切换装置,首先,所述驱动装置设有一驱动轴,并于所述驱动轴一端装设有一驱动齿轮,且所述驱动轴受到一往复摆动的摆动臂带动,进而产生间歇性旋转动作。另所述随动装置设有一与缝纫机送料轮连接的随动轴,所述随动轴安装有一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一可动棘轮,所述第一轮组与第二轮组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啮合,而所述可动棘轮则设于所述第一轮组与所述第二轮组之间,并受一推抵组件作用,使所述可动棘轮位于一与所述第一轮组接触卡合的第一位置,所述推抵组件可设为一压缩弹O所述切换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可动棘轮位移与所述第一轮组分离,使所述可动棘轮朝向所述第二轮组移动至一与所述第二轮组接触卡合的第二位置。藉此,当所述可动棘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随动轴受到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产生一正向旋转,另外当所述可动棘轮受到所述切换装置带动位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随动轴受到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产生一反向旋转。本技术动力装置包含两组单向轴承,所述两组单向轴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且所述至少一单向轴承通过一拉杆连接于一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源。本技术第一轮组包含一第一伞齿面以及一与所述第一伞齿面同步转动的第一棘轮面,所述第一伞齿面与第一棘轮面位于所述第一轮组的相同侧,由所述第一伞齿面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连接,而所述第一棘轮面则与所述可动棘轮相互连接。另外,本技术第二轮组包含一第二伞齿面以及一与所述第二伞齿面同步转动的第二棘轮面,又所述第二伞齿面及第二棘轮面位于所述第二轮组的相同侧,并与所述第一轮组呈现镜像排列,所述第二伞齿面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连接,而所述第二棘轮面则与所述可动棘轮相互连接。于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设有一构成所述第一棘轮面的第一固定棘轮以及一构成所述第一伞齿面的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棘轮外部,并受一插销或螺丝将两者相互固定;所述第二轮组设有一构成所述第二棘轮面的第二固定棘轮以及一构成所述第二伞齿面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同样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棘轮外部,并受一插销或螺丝将两者相互固定。此外,本技术切换装置设有一启动单元以及一位于所述启动单元与随动轴之间抵接的推杆,所述启动单元带动所述推杆,致使所述随动轴与可动棘轮能够同步位移。于另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与第二轮组分别设为一体式结构,即所述第一固定棘轮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伞齿轮内侧;而所述第二固定棘轮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伞齿轮内侧。再者,本技术随动装置的随动轴内部设有一于端部形成孔洞的中空开孔,且所述随动轴侧面设有一与所述中空开孔连通的长形槽孔,所述长形槽孔供一可沿随动轴的轴向移动的定位销穿设,而所述中空开孔内设有一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可接触所述定位销,另一端则可接触所述推杆,所述可动棘轮侧面具有销孔与所述定位销互相固定,且所述定位销受所述随动轴的长形槽孔限位,使随动轴与可动棘轮之间只能相对轴向位移而不能相对旋转。因此,所述启动单元带动所述推杆使得所述插杆与可动棘轮能够同步位移,而所述随动轴不受所述插杆动作影响而处于轴向静止状态。本技术倒缝动力送料轮机构除具有驱动装置、随动装置以及切换装置外,亦可进一步包含一将三者相互安装定位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含:一连接部、一第一框部、一第二框部以及一托架,所述连接部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框部及第二框部,并由所述第二框部安装所述托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框部,所述随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框部,而所述切换装置则是安装固定于所述托架。本技术的特点在于随动装置的单一可动棘轮设置于第一轮组与第二轮组之间,让所述可动棘轮于受到所述推抵组件或切换装置作用时能够换位置;藉此,当所述可动棘轮位于第一位置时,送料轮能够产生一正向旋转,另当所述可动棘轮位于第二位置时,送料轮另能够产生一反向旋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缝纫机送料轮动力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现有送料轮动力装置的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缝动力送料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驱动装置,设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装设有一驱动齿轮,且所述驱动轴受到一摆动臂带动产生旋转动作;一随动装置,设有一与缝纫机送料轮连接的随动轴,所述随动轴安装有一第一轮组、一第二轮组以及一可动棘轮,所述第一轮组包含一第一伞齿面及第一棘轮面,所述第二轮组包含一第二伞齿面及第二棘轮面,所述第一伞齿面与第二伞齿面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保持啮合,而所述可动棘轮则设于所述第一轮组与所述第二轮组之间,并受一推抵组件带动,使所述可动棘轮位于一与所述第一棘轮面接触卡合的第一位置;以及一切换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可动棘轮位移与所述第一棘轮面分离,使所述可动棘轮朝向所述第二轮组移动至一与所述第二棘轮面接触卡合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可动棘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随动轴受到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产生一正向旋转,当所述可动棘轮受到所述切换装置带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随动轴受到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产生一反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