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信育专利>正文

防潮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73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潮容器,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容器本体及一可与容器本体配合形成封合关系的密封盖,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盖由一封合盖与一外盖所组成;该封合盖上设置有四管状的抽气唧管及与其配合的一抽气件,其一侧设有一泄气阀件,另一侧设有一可随容器内真空与否而伸缩的指示件;该外盖上分别设有与上述泄气阀件和指标件配合的预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使用方便又不需电源,既可使容器内的物品不会受到原容器内的空气水份影响,且容器本身可轻易移动,不受空间限制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容器,尤其是关于一种不需电能、操作简易且可移动的防潮容器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防潮防霉变和防腐蚀的有效手段,以解决物品安全保存问题。从霉菌生长发育条件可以看出,对易受霉菌侵袭物品的有效防护办法是破坏霉菌生存条件,即将物品存放在相对湿度60%以下,或者温度10℃以下的环境中,即可防止霉菌的生长及破坏作用。由于长时间控制温度能耗极高,运行相当不经济,因此防护重点必然落在控制空气中的水份上来。对于氧化腐蚀问题,由于去除大气中的氧气相当困难和不切实际,因此防护的重点也就必然落在控制水份上。科学研究证明,将金属存放于腐蚀发生的临界值以下的环境中,腐蚀速度即减缓,环境湿度下降越多,腐蚀速度就越缓,如存放物品的环境相对湿度降至30%,因低湿度导致电化学腐蚀过程不能进行,金属的腐蚀可完全停止。由此可见,以控制环境水份为重点,将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40%左右,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物品的存放安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了多种干燥方法。传统的除湿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即高温、低温和吸潮剂除湿三种方式。其中,高温除湿方式主要是采用加热方式进行烘烤除湿,如各种电热和远红外干燥箱、烤箱等。由于工作温度高,会毁坏由有机材料构成的物品或药品,同时,也会对金属材料产生热处理效应,改变金属的性能,造成损害。低温式除湿方式主要是使用制冷式抽湿机(包括空调机和半导体制冷)制冷除湿,但该装置的购置费用高,电耗巨大。由于其环境温度低于正常环境温度,当物品从中取出时,会在光学镜头、精密仪器、高亮度金属的表面形成结露出水,如不及时擦除则可能造成损失。但对于药品而言却是一不错的保存方式,但与高温除湿方式相同都有装置费用高昂,移动不便的缺失。吸潮剂除湿方式,一般是在密封的容器内放置硅胶进行除湿。缺点是当吸潮剂饱和时需要更换或人工进行烘干再生,长年累月旷日持久的维护工作相当繁杂。更重要的是,由于吸潮剂饱和时间不易准确预见,容器内湿度究竟是多少也不能靠是似而非的硅胶变色程度确切得知,从而不能及时恰当更换吸潮剂。另外,所谓相对湿度,是指在特定空间体积内一定的空气含水量相当于当时气温气压而形成的空气湿度值。由于密封容器内空气与外界空气隔绝,容器内空气绝对含水量不会减少或增加,容器内水份含量是固定不变的,而容器内相对湿度因受外界温度气压升降影响,会发生湿度升降。因此,在一定气温气压条件和吸潮剂经使用到一定情况条件下,由于不能按安全保存的要求定量自动控制湿度,容器内空气不但不干燥,还可能出现高湿的情况,甚至导致容器壁上出现结露出水。此外,当新的吸潮剂放入容器时,由于投放吸潮剂的数量不易掌握,投放过少,湿度降不下来,过多则会出现湿度过低情况,可能会对某些存放物品造成危害,如造成照相机摄像机电子器件中的集成电路静电击穿,有机零件开裂,开胶,照相底片产生静电枝状网纹等。并且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不能准确预料及时更换,又会出现湿度过高情况,容器内湿度不稳定,对存放物品不利。由于上述原因,使用吸潮剂保存物品安全性不高。根据对照相机保管大量调查资料显示,镜头长霉的照相机实际上绝大部份都是使用了吸潮剂进行保管的。另外,此种方式只能用于小空间容器保存,不适宜于大量物品保存,应用范围有限。有关于上述习知防潮容器需消耗电能,移动不便,建置费用昂贵的缺失,或有控制环境水份不佳,无法保证大多数物品的存放安全。设计人特著有研究开发,进而有本技术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容器,解决使用方便又不需电源即可使容器内的物品不会受到原容器内的空气水份影响,且容器本身可轻易移动,不受空间限制的技术问题,其次是解决可简便而直观地判断容器是否处于真空状态的技术问题。一种防潮容器,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容器本体及一可与容器本体配合形成封合关系的密封盖,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盖由一封合盖与一外盖所组成;该封合盖上设置有四管状的抽气唧管及与其配合的一抽气件,其一侧设有一洩气阀件,另一侧设有一可随容器内真空与否而伸缩的指示件;该外盖上分别设有与上述洩气阀件和指标件配合的预留孔。所述的防潮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指示件设于一伸缩式胶套上,该伸缩式胶套套于一气孔柱上,于胶套与气孔柱间设置有一弹簧。所述的防潮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的张力强度与容器内部真空状态时的真空压力相符。所述的防潮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外盖上设置有手把。所述的防潮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本体四边各设有一耳扣,且于封合盖上设置一与该耳扣配合的卡扣件。所述的防潮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本体内侧尚可设置有一槽体。本技术使容器内部形成真空,在排除容器内的空气的同时,也排除了容器中的水份,故容器中的湿度可方便地控制在所需范围内,且又不会随外界温度、气压的影响。使用手动的抽气设置,省却电源和电能的消耗。可方便移动,不受场地空间的限制。通过指示件的伸缩,方便而直观地快速判断容器内的真空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密封盖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真空状态时的部份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于非真空状态时的部份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兹为具体呈现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及技术,谨配合附图再进一步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一容器本体10及一密封盖20;该容器本体10呈中空状,可于其中放置物品,而该密封盖20与容器本体10配合,使两者间形成一封合关系。该密封盖20由一封合盖202与一外盖201所组成。请再结合图2、3所示,该封合盖202上设置有一四管状的抽气唧管25及与其配合的一抽气件21,藉以可增进其抽气速度。每两管状的抽气唧管25端设有一吸气端251与封合盖202上的排气孔204配合;另设一软性材质的挡片2511于上述吸气端251与排气孔204的间,藉此挡片2511于抽气件21无作动时,将空气阻挡于外。该封合盖202一侧设有一泄气阀件22,用于当使用者压下该泄气阀件22时软性材质的挡片2201将会变形,使空气由入气孔205进入容器内,解除其真空状态。封合盖202另一侧设有一可随容器内真空与否而伸缩的指示件23,该指示件23系设于一伸缩式胶套231上,该伸缩式胶套231套于一气孔柱203上,且于胶套231与气孔柱203间设置一弹簧232,利用该胶套231配合弹簧232作用而随着容器内部空气状态所产生的压缩或伸张可改变胶套231与其预留孔230的相对关系,据以作为容器真空状态的判断,进而提供容器具有简易的真空状态显示功能。其中,该弹簧232,其张力强度大致与容器内部真空状态时的真空压力相符,据以确保其真空状态的形成。同时该胶套231配合弹簧232的作动而随着容器本体10内部空气状态产生变化,据以作为真空状态的显示。外盖201上设有与上述泄气阀件22与指示件23配合的预留孔221、230,使该封合盖202与外盖201接合时,该泄气阀件22与指示件23外露于外盖201,可方便使用者压下该泄气阀件22使空气进入容器内,又可方便地观察到指示件23显示容器内是否真空。该外盖201尚可设一手把24,如此可增加本技术的可移动性,方便使用者于需要时可手提移动。当然,于容器本体10四边尚可各设一耳扣11,且于封合盖202上设置一与该耳扣11配合的卡扣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潮容器,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容器本体(10)及一可与容器本体(10)配合形成封合关系的密封盖(20),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盖(20)由一封合盖(202)与一外盖(201)所组成;该封合盖(202)上设置有四管状的抽气唧管(25)及与其配合的一抽气件(21),其一侧设有一洩气阀件(22),另一侧设有一可随容器内真空与否而伸缩的指示件(23);该外盖(201)上分别设有与上述洩气阀件(22)和指示件(23)配合的预留孔(221)、(2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育
申请(专利权)人:陈信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