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点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918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8:08
一种旋转点播结构,属于农用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点播装置包括固定结构板、播种滚轮以及接料挡板;固定结构板与机架固接,与传动轴套接;播种滚轮与传动轴连接并且相对固定结构板转动连接,且播种滚轮的转动半径小于固定结构板与播种滚轮连接处的中心点至固定结构板边沿的最短距离;接料挡板与下料装置的底部连接,下料装置的两侧与固定结构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体积较小适用于各种地形的播种。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便捷的跟换播种装置,这使得播种的兼容性得到很好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点播结构
技术介绍
播种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农业机械,对于部分作物的种植中需要点播单颗种子,一是定量播种易于生长,二是节约作物资源。现有的播种机的点播功能不完善,时常出现多播种、不播种的现象,且现有的播种机的点播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播种机结构过于庞大不适合小面积播种,且对于不同作物的种子也没有很好的兼容性。又有公开号为CN203723042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谷物点播机芯结构,包括种箱、隔板、活动板、点播棒、漏斗;其中,活动板的板面并排开设有N个上下贯通的点播棒装配孔;点播棒的数目为三组,且每组点播棒均由N个点播棒组成;第一组点播棒的每个点播棒的上部侧面均开设有一个点播凹孔;第二组点播棒的每个点播棒的上部侧面均开设有两个点播凹孔;第三组点播棒的每个点播棒的上部侧面均开设有三个点播凹孔;每个点播凹孔的底面均为弧形底面,且每个点播凹孔的孔深均自上而下逐渐减小;N为正整数。但是该技术专利还是无法解决点播稳定性与种子兼容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点播的稳定性优良,结构简单能简单跟换点播装置的一种旋转点播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点播结构,包括机架、传动轮、传动轴、点播装置以及下料装置,所述点播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点播装置,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所述下料装置与所述点播装置连接;所述的点播装置包括固定结构板、播种滚轮以及接料挡板;所述的固定结构板与所述机架固接,与所述传动轴套接;所述的播种滚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并且相对所述固定结构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播种滚轮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固定结构板与所述播种滚轮连接处的中心点至所述固定结构板边沿的最短距离;所述的接料挡板与所述的下料装置的底部连接,所述的下料装置的两侧与所述的固定结构板连接。本技术设置播种滚轮可以更随传动轮一起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所述固定结构板与所述的接料挡板的配合将种子逐颗播下,该种播种结构实施简单且固定方式也是通过传动轴套接完成的所以更换点播装置也十分容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播种滚轮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转运种子的转运部,所述的转运部以所述的播种转轮的中心为圆心构成等间距环形分布,所述的转运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种子的定位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转运部上所述定位槽设置位置同侧设置有阻挡多余种子停留在所述转运部上的分隔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定位槽设置在所述转运部的外端,所述的分隔板从所述定位槽的后部至前一个所述转运部的底部凸起,并且所述转运部的两侧边沿延伸形成落种用的斜面。本技术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做到点播滚轮在转动中不带走多余的种子,保证每次只带走一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固定结构板左右镜像设置,所述的播种滚轮与所述的接料挡板设置在两块所述的固定结构板之间,左右两块所述的固定结构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的播种滚轮的厚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固定结构板上设置有防止播种滚轮在滚动中将种子抛出的阻挡板,所述的固定结构板与所述的下料装置连接处向两侧扩展,形成间隔大于所述播种滚轮厚度的接料仓,所述的接料挡板设置在所述的接料仓的底部,所述下料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的接料仓底部连接且与所述的接料挡板连接。本技术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做到容纳多余的种子以及未被播种滚轮带走的种子,且不会造成种子的浪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进料轨道以及口径调节部件,所述的口径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进料轨道上,所述的口径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进料轨道的径向方向上,且沿着所述所述进料轨道的径向方向上下升降设置,且所述的口径调解部件的前端与所述进料轨道构成随所述口径调节部件的升降扩大或缩小进料口径的进料口。本技术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方便的调节进料的速度已经进料的流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传动轴包括转动轴件、联轴器以及固定轴件,所述的传动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固定轴件连接,所述固定轴件与所述点播装置连接,所述转动轴件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本技术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方便点播装置根据实际播种需求跟换规格。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传动轴包括转动轴件、联轴器以及固定轴件,所述的传动轴包括转动轴件、变速齿轮箱以及固定轴件,所述的传动轴通过所述变速齿轮箱与所述固定轴件连接,所述固定轴件与所述点播装置连接,所述转动轴件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本技术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方便对于单路播种时的播种间距进行调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多个所述点播装置之间通过连接杆级联。本技术的这种结构满足了多路点播的需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了简单的旋转结构,通过播种滚轮在固定结构板中旋转对种子进行单个分隔并进行下播,结构简单且体积较小适用于各种地形的播种。同时本技术可以便捷的跟换播种装置,这使得播种的兼容性得到很好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点播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点播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料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传动轴的第二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传动轴的第三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传动轮;3-传动轴;4_点播装置;5-下料装置;6_连接杆;301-转动轴件;302_联轴器;303-固定轴件;304_变速齿轮箱;401_固定结构板;402_播种滚轮;403_接料挡板;501_进料轨道;502- 口径调节部件;503_进料口 ;4011_阻挡板;4012-接料仓;4021_转运部;4022_定位槽;4023_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的第一种施例包括机架1、传动轮2、传动轴3、点播装置4以及下料装置5,点播装置4设置在机架I上,传动轴3穿过点播装置4,传动轴3的两端与传动轮2连接,下料装置5与点播装置4连接。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的传动轴的第一种施例中传动轴3为与点播装置4套接,且与传动轮2固接的整体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点播装置4包括固定结构板401、播种滚轮402以及接料挡板403 ;固定结构板401与机架I固接,与传动轴3套接;播种滚轮402与传动轴3连接并且相对固定结构板401转动连接,且播种滚轮402的转动半径小于固定结构板401与播种滚轮402连接处的中心点至固定结构板401边沿的最短距离;接料挡板403与下料装置5的底部连接,下料装置5的两侧与固定结构板401连接。播种滚轮40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转运种子的转运部4021,转运部4021以播种滚轮402的中心为圆心构成等间距环形分布,转运部40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种子的定位槽4022,定位槽402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点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传动轮(2)、传动轴(3)、点播装置(4)以及下料装置(5),所述点播装置(4)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传动轴(3)穿过所述点播装置(4),所述传动轴(3)的两端与所述传动轮(2)连接,所述下料装置(5)与所述点播装置(4)连接;所述的点播装置(4)包括固定结构板(401)、播种滚轮(402)以及接料挡板(403);所述的固定结构板(401)与所述机架(1)固接,与所述传动轴(3)套接;所述的播种滚轮(402)与所述传动轴(3)连接并且相对所述固定结构板(401)转动连接,且所述播种滚轮(402)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固定结构板(401)与所述播种滚轮(402)连接处的中心点至所述固定结构板(401)边沿的最短距离;所述的接料挡板(403)与所述的下料装置(5)的底部连接,所述的下料装置(5)的两侧与所述的固定结构板(40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阿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法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