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萌专利>正文

周转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96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转箱,其包括:左、右、前、后板(1、2、3、4)以及底板(5),左、右、前、后板(1、2、3、4)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底板(5)的相应边缘。周转箱(100)还设置有顶板(6),顶板包括分别与左板(1)和右板(2)铰接的第一门(61)和第二门(62)。前板(3)包括前板主体(31)和可单独打开的活动门(32)。底板(5)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下排料口(54)。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周转箱,实现了液态或粉末状货物密闭环境下进行储运,有效防止了异物侵入,降低了内包装受到损伤导致货物泄出的机率,提高了人工进行箱内操作的便利性,且结构简单,组装、折叠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周转箱(或吨箱),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 于液态及粉末状货物进行运输的中型包装装置,该装置提高了液态 或粉末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装卸便利性。
技术介绍
用于液态或粉末状货物运输的装置根据储运容量的不同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大型装置容量为5吨~20吨,如槽车、 罐车;中型装置容量为1~2吨,如周转箱(吨箱);小型装置容量 小于500公斤,如塑料桶、铝桶等。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型装置为周转箱,其材质多为塑料、金属 和木材,构造是由底座、框架、板壁、内衬袋(或板)、内包装袋 及辅助装卸工具组成。工作方式是先将底座、框架、板壁组合安装 成箱体,再将内衬袋(或板)以及内包装袋置于箱体内,然后将液态或粉末状货物灌装入内包装袋中进行运输。但是,传统的周转箱普遍为敞口,并且下排口棵露在外,在装 运过程中易造成内包装袋破损,货物泄露、受污染概率大。并且, 以塑料、木材等为材质的传统周转箱由于强度不够,在装卸、摆放 过程中需要配套托盘、货架一起使用,而以金属为材质的传统周转 箱由于重量、体积、设计结构上的缺陷,大多需要建立专用装卸平台才能装卸,并且对装卸机械的技术规格要求较高。因此传统周转 箱存在安全性不高、装卸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周转箱在储运液态或粉末状物品过程中的安 全性、装卸便利性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周转箱,该周 转箱不仅提高了液态或粉末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程度,更加 易于装卸和堆放。根据本技术解决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周转箱,其包括 左、右、前、后板以及底板,左、右、前、后板分别可枢转地连接 到底板的相应边缘。优选地,周转箱还设置有顶板,该顶板包括分别与左板和右板 铰接的第一门和第二门。优选地,顶板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分别通过至少一个两轴合页连 接于左板和右板,并且第一门和第二门中的一个设置有插销,另一 个i殳置有插孔,插销和插孔相配合。优选地,前板包4舌前板主体和可单独打开的活动门。优选地,活动门构成前板上部的中间部分,活动门的下端部沿 宽度方向铰接于前板主体,并且在组装状态下,活动门的左、右两 个侧部分别通过插销以及设置于前板主体相应側部处的插孔连接 于前4反主体。优选地,活动门的下端部与前板主体的4交接通过连排4交链实现。优选地,底板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下排料口 。优选地,下排料口可通过沿开设于底板的平行长梁中的滑槽滑 动的滑动门封闭。优选地,前板和后板通过铰链而分别可枢转地铰接于底^反前边 缘和后边缘的固定位置,铰接位置设计成使周转箱折叠之后后板和 前板中的一个可平行地叠置于另 一个上。优选地,左板和右板底侧的角部处均设置有销,底板的立柱上 设置有销滑道,销和销滑道配合使得左板和右板在折叠状态下依次 平行地叠置于折叠后的后板和前板上。优选地,底板的下部设置有框架,框架设置有适于容纳叉车的 叉子的叉槽。优选地,底板的框架的最外围尺寸与底板的立柱的凹部内表面 尺寸相匹配使得可将多个折叠后的周转箱码放在一起。优选地,顶板的角部处设置有码放销,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与码 放销相配合的销孔。根据本技术的周转箱,实现了液态或粉末状货物密闭环境 下进行储运,有效防止了异物侵入,降低了内包装受到损伤导致货 物泄出的机率,提高了人工进行箱内操作的便利性,且结构简单, 组装、折叠方便。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随后的说明中给出,部分地可 从该i兌明中明显看出,或可从本技术的实施中看出。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从以下书面说明、权利要求以及附困特别给 出的结构来理解、获得。应该理解,以上的 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 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 明。附图说明组成本i兌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 这些附图图解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可与说明书一起用来 i兌明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是^4居本技术的周转箱100处于封闭状态时的透4见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周转箱100的透视图,其中周转箱的 顶板的第 一 门和第二门以及前板的活动门均打开;以及图3是^4居本技术的周转箱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透4见图。图4是才艮据本技术的周转箱100的正4见图,即,示出了周 转箱的前板3;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周转箱100的左视图,即,示出了周 转箱的左板l;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周转箱100的俯视图,即,示出了周 转箱的顶板6;以及图7以局部放大图示出了设置于根据本技术周转箱100的 底板5的立柱51上的销滑道5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4亍i兌明。〗旦是本技术可 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该说明结合附图进 行,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参照图1,周转箱100包括四个侧才反1、 2、 3、 4和底板5,四 个侧板分别为左板l、右板2、前板3、后板4。参照图1、 2和6,为确保货物在周转箱IOO的运输过程中的安 全性,周转箱100还i殳置有顶板6。顶板包括第一门61和第二门 62。参照图1、 2和5,第一门61和第二门62以及相对应的左板1 和右板2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销。两轴合页63的两轴631 和632分别插入第一门61和第二门62以及左板1和右板2上的相 应的开口销中,两轴631和632从开口销中一端4翁入,另一端穿出, 以两个螺母逆向拧紧固定,从而第一门61和第二门62分别与左板 l和右板2铰接,实现了第一门61和第二门62可打开或关闭且可 拆卸,从而避免了周转箱100内货物受到来自顶部的异物进入或损 伤。第一门61和第二门6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插销66,另一个上设 置有相配合的插孔(未示出),以便第一门61和第二门6可通过该 插销66和插孔而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另外,側板1、 2、 3、 4通过铰链而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底板 的相应边纟彖。优选地,前板3和后板4通过铰链而分别可枢转地铰接于底板 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固定位置,并且,优选地,前板3和后板4的 铰接位置设计得使周转箱折叠之后后板4平行地叠置于前板3上。优选地,左板1和右板2可滑动地4交接于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 缘。参见图3,左板和右板1和2的下侧的角部处均设置有销11, 该销11与底板5的立柱51上的销滑道52 (参照图7 )可滑动地配 合,并且销滑道52的长度和高度设计得适合于顶板6的第一门和 前、后、左、右侧板1、 2、 3、 4在折叠状态下依次叠置于所述底 板5上。当然,本技术并非仅限于此,而是可以对各板的铰接结构 进行改变,只要使得周转箱IOO折叠后各板平行地依次叠置即可。 例如,前板3和后板4的铰接位置也可以设计得使周转箱100折叠 之后前板3平行地叠置于后板4上。此外,参照图1、 2和4,周转箱100的前板包括前才反主体31 和可单独打开的活动门32,活动门32构成前板上部的中间部分。 活动门32的下端部沿宽度方向例如通过连排铰链铰接于前板主体 31。活动门32的左、右两个側部分别i殳置有插销33,前板主体31 上部的左右框架与插销33相对应的位置处^L置有插孔(未示出)。 在组装时,可通过将插销33插入插孔而将活动门32连接于所述前 板主体31,使活动门竖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转箱,包括左、右、前、后板(1、2、3、4)以及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前、后板(1、2、3、4)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板(5)的相应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杜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